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认知建筑抗震结构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为例
2021-06-27张志俊
张志俊,丁 成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认知建筑抗震结构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为例
张志俊,丁 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在高职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应结合专业技术课程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境,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从与任务聚焦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以载体融入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之中。这样,可以增强思政元素挖掘的生成性、融入的系统性。
学习情境;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生成性;系统性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思政元素是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高职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应根据学习情境特点系统化的挖掘与融入以专业核心素养(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工匠精神为主的思政元素:以任务关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为思政元素挖掘点,以载体融入学习内容与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做中学”,提升职业能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职业素养,实现高职学习领域中学习情境教学协同育人。
一、现阶段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元素挖掘缺乏生成性
以专业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为高职学习情境思政元素,是由高职学习情境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和理实一体化的特点决定。学习情境是任务情境,完成任务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是专业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专业核心素养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石,蕴藏于专业技能知识之中;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是行动的过程,工匠精神是工作过程之魂,从工作过程中凝练的工匠精神,从专业知识技能中生成的专业核心素养融入学习情境之中,都是学生最为了解、最为熟悉的意识体,以专业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为切口,融价值塑造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工作过程实践之中,容易引发学习者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如盐入水,浑然一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与接受科学价值观,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为一体的良好教育效果[1]。现阶段学习情境中思政元素挖掘存在牵强附会的“贴标签”、生拉硬扯的“瞎拼装”、生搬硬套的“两张皮”、不着边际的“乱挂钩”现象,思政元素挖掘缺乏生成性。
(二)思政元素融入缺乏系统性
高职学习领域是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单项能力为综合能力形成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转换而来,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运用与任务关联的知识技能形成实践成果,不同于学科体系课程;高职学习领域是以真实任务(项目)聚焦知识技能,有完整的工作过程,是对学科体系知识与技能以任务为载体解构,以工作过程为载体重构,有理实一体化特征。学习情境是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对学习领域的分解和具体化,现阶段高职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中仅在学习情境内容中按学科体系融入思政元素,忽视了学习情境理实一体化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特征,对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够,致使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思政元素不能紧密结合,学生不能运用思政元素做中学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思政元素融入缺乏系统性。
二、学习情境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学习情境中思政元素既要从与任务聚焦的知识与技能中挖掘,又要从工作过程中挖掘。
(一)从任务聚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中挖掘思政元素
(二)从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
工作过程知识是隐性的“怎么干”的知识。干任何工作都应经历“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在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各环节要以工程规范为标准,坚持职业标准,发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遵守“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可靠、关爱自然、公平正义”的工程伦理准则,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怎么干”中挖掘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行为标准、工程伦理准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建筑力学与结构》认知建筑结构抗震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中,通过工作过程知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
三、学习情境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课程思政元素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特点[4],因此要以载体融入。
(一)融入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中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方式有案例融入、故事融入、情境融入和类比融入多种方式。以案例方式融入时,集与任务关联的知识与技能和思政元素一体融入案例中,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获取职业能力与价值观;以故事方式融入时,让思政元素融于知识技能来源、应用之中;以情境方式融入时,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以类比方式融入时,要以知识技能原理类比。学习领域《建筑力学与结构》中认知建筑结构抗震学习情境教学设计时让“四个自信”、爱国主义、工程伦理、哲学思维方法等思政元素以汶川地震事故案例方式融入教学内容,隐性渗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职业能力与价值观。
(二)融入工作过程
将工程伦理准则融入工作过程的计划与决策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融入工作过程的咨讯与实施环节.将职业标准、规范、融入工作过程的检查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做中学”“如何做”,实践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在完成任务实践过程中获取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筑力学与结构》认知建筑抗震结构学习情境教学设计中,融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职业标准于汶川地震事故案例分析、讨论、检查与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做中学”。
四、学习情境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学设计案例
学习情境: 认知建筑结构抗震(2学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地震及烈度相关概念,地震破坏类型、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设计方法与步骤
2.能力目标: 能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分类、确定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
3.育人目标:;让学生在观看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视频中体验四个自信、体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国家意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分析地震破坏原因和后果和认识抗震设防目标中养成遵守工程伦理准则的自觉;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建筑抗震设计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工匠精神、团队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3.Most paleontologists agree that birds are descended from dinosaurs.How did such large terrestrial or aquatic animals evolve into small feathered fliers?
4.教学重点
理解二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二)教学策略、模式与方法
教学策略应从学生兴趣入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学适应学生形象思维,以案例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合作学习,及时进行成果展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
(三)教学内容
1. 汶川地震事故案例分析:汶川大地震建筑物破坏、救援及灾后重建视频;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地震及烈度相关知识;
4.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知识;
5.建筑物抗震设计方法与步骤。
(四)教学过程(见下表)
认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学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教师活动线上教学平台布置学习任务:结合汶川地震事故案例分析和观看汶川大地震事故救援及灾后重建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汶川地震破坏的原因和后果?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中渗透的工程伦理准则是什么?3.建筑物抗震设计中要解决的矛盾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解决?4.谈谈你从救援和灾后重建中获得的体验。5.说说你上课的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及如何进行抗震设计?点评小组展示成果并总结1.地震使建筑物倒塌,是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没有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产生,后果严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建筑物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的安全。抗震设防目标是基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可靠、关爱自然、公平正义”的工程伦理准则设置的。建筑物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关爱生命”的工程伦理。3.建筑物抗震设计应解决的矛值是经济与安全的矛盾。经济与安全是对立关系,统一于抗震两阶段设计法中。通过第一阶段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抅的延性设计确保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再通过第二阶段在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确保大震不倒。由于经济的原因,加上大震在建筑物设计使用期限内不一定发生,没必要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确保大震不坏。4.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地震救援才及时,灾后才会快速重建。5.教学楼位于黄州区,为丙类设防,抗震设防烈变为六度,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取抗震措施。1.对学生学习情境效果评价。结合学生自评、相互评价和学生学习成果,学生在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思政表现综合评定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学生。2.发布课堂实施建议和意见调查问卷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成果,推选代表展示案例分析成果1. 及时按要上传个人学习成果并自评2.学生相互评价成果和在线上线下和课内课外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3.查看教师与学生相互评价及总成绩4. 填写问卷调查,真实反馈课堂实施建议和意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协作能力1..对学生学习效果(知识、技能、价值观)进行多方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诊改;3.问卷调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诊改 思政元素融入寓哲学思维方法对立统一规律、工程伦理、四个自信、专业核心素养于抗震设计知识与技能中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于教学过程中寓思政无形于教学评价中
通过汶川地震事故案例,寓哲学思维方法对立统一规律、工程伦理和“四个自信”、专业核心素养于抗震设计知识与技能中,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观看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视频中体验“四个自信”,激发了其爱国情怀;学生在分析汶川地震破坏原因、后果及认识抗震设防目标中养成遵守工程伦理准则的自觉;学生在认知建筑抗震两阶段设计方法中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哲学思维方法;学生在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步骤中养成专业核心素养,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高职学习情境是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具有完整工作过程,是理实一体化的主题学习单元,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聚焦于任务情境之中。系统化的挖掘与融入专业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为主的思政元素:即从与任务聚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工作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以载体融入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的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周俊.找准高职课程思政有效切入点[N]. 中国教育报,2020-06-30.
[2]冷枝楠.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 情境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4.
[3]冷枝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40-41.
[4]张志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6): 39.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ing Design——Taking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Cognitive Building Seismic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Zhang Zhijun, Ding Che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The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learning sit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earning situ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and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hould be excavated from the professional skill knowledge focused on the task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knowledge of completing the task,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learning process as a carrier, which can enhance the gen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ning and integration; Generativity; Systematicness
G420
A
1672-1047(2021)03-0048-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1.03.13
2021-05-07
张志俊,男,湖北麻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科学与工程,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侯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