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探究
2021-06-27刘锦玮
刘锦玮
(甘肃省白银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甘肃白银 73090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而这也使得公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是在公路建设、运行过程中,如果施工技术落后、养护措施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公路外表美观度,而且会对公路行车的舒适度、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的概述
1.1 概念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养护工作,具体是指以提高公路建设质量为目标,在相关技术措施的支撑下,按照既定的施工、养护计划,切实做好工作施工工作,定期对公路进行养护。为了切实提高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工作水平,施工单位必须以团队合作理念为指导,扎实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运用先进的施工、养护技术推动公路施工、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减少人力、物力消耗,进而在保障公路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f地减少公路建设成本,提升公路使用性能[1]。
1.2 注意事项
公路建设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作,施工技术管理和养护不仅存在流程上的承接关系,而且有着一致的目标要求、类似的工作方法、统一的管理思想。首先,不论是施工技术管理还是公路养护,都对前期准备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前期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勘探,对施工技术熟练掌握,才是确保施工、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在对公路养护及施工方案确定时,要秉持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必须根据新情况、新变化,适时对公路养护、施工方案加以调整,以此来确保公路施工、养护高质量完工;最后,在前期准备过程中,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提前加以预判,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收集好相关数据资料,以此来为公路施工、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会对公路施工效率及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技术管理不当,不仅会严重降低施工效率,而且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具体而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果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信息缺乏了解,没有对施工流程加以合理规划,会使公路施工周期过长,而这对于公路施工效益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二是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对砂石、沥青等建筑材料把控不严,导致砂石、沥青等建筑材料不符合公路建筑施工要求,或是为了降低公路建设成本故意采用低质量的砂石、沥青等建筑材料,都会对公路建设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公路施工技术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这也在无形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施工人员普遍专业素质不足,缺乏施工经验,从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操作不规范,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公路施工的效率及质量[2]。
2.2 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公路养护是公路运行过程中的一项日常性工作,按照既定程序、周期开展公路养护工作,对于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延长公路使用年限,消除公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公路养护过程中极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行业普遍存在注重修建而轻视养护的问题,从而导致公路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位置偏远的公路得不到定期养护。
二是相关部门和企业没有针对公路养护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公路养护责任分配不合理,没有分配到具体的个人,从而一旦出现倒塌、裂缝等公路安全问题相关责任人就会互相推诿,无法起到应有的责任约束作用。
三是当前公路养护工作主要针对事后养护,即公路出现问题后才进行养护。但是事后养护不仅养护难度大,养护成本高,而且养护质量欠佳,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公路性能。
四是公路养护标准不统一,部分路段养护标准过低,进而导致养护后的路段平整度、坡度、防滑度不符合既定标准要求,而这对于公路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3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才能确保施工技术规范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切实提高施工质量。而要想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施工现场加以全面勘查,找出施工的重点及难点,精准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气象及自然环境,及时消除施工现场内存在的不利于施工的各类因素、条件,同时搭建建材、设备储备的基础设施。
二是与设计部门加强沟通,了解施工的技术要求及操作要求,同时与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针对施工人员素质水平,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施工培训,以此来避免施工人员素质的因素,对公路施工效率及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根据公路施工期限要求,结合现有的施工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以此来全面消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整体提高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3]。
3.2 加强建筑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对公路施工质量及运行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建筑材料管理,切实保障建筑材料质量。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建筑材料采买之前,必须对市场上同类材料的性能、价格、规格加以全面了解,然后根据同种规格质量优先,同等质量价格优先的要求加以选择。
二是在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要采用抽查的方式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加以检查,防止其中混有不符合施工标准、建筑要求的建筑材料。在对隔离栅栏检查时,除了要检查其栏杆是否笔直、规格是否合适外,还要对其耐腐蚀性进行检查;在对路面标线材料检查时,除了要检查其反光度,还要检查其附着性;在对沥青、砂石检查时,要着重检查砂石规格的大小以及纯净程度等等。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不符合施工标准、建筑要求的材料,要立即与供应商联系,使其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对施工进度造成不利影响。
3.3 严格落实相关标准要求
要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作用,确保公路施工顺利开展,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规范开展,贯彻落实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公路施工的流程加以规范,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施工标准开展施工作业,减少因施工流程错误或施工技术不规范而产生的各类施工问题。
二是对公路施工预案加以完善,针对施工中的各类不利因素制定紧急预案,以此来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问题的概率。
三是对公路施工全过程加强管理,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积极引进的先进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同时注重新型施工设备、施工材料运用,以此来充分发挥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促进作用,而这对于公路施工质量及效率的整体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4 公路养护改进措施
4.1 创新养护技术
在公路养护过程中,需要对养护方案积极的加以优化,对养护技术进一步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公路交通业发展。例如,已往在对公路日常养护过程中,需要委派专门人员对路面上妨碍物、冻涨、波浪、松散、裂缝等路面病害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将GIS系统运用到公路养护当中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可以对相关路况加以全面调查,而且可以根据路面病害程度、路线等级、路面交通量,给出科学的养护标准及养护建议,而这对于公路路面检查、养护效率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而这也必将成为公路养护今后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
4.2 预防性养护举措
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必须秉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根据公路所在地等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发展情况定期开展预防性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不仅养护成本最低,而且养护效果最好,不仅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升公路整体性能,而且可以对常见路面病害加以有效预防。当前最为常见的预防性养护举措为微表处技术。微表处技术具体是指将沥青、砂石、添加剂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后,直接在原来路面上铺设。通过这种预防性养护举措,不仅可以提升路面防滑能力,而且可以对车辙、小裂缝等轻微病害加以有效修补。
4.3 治疗性养护举措
如果公路已经出现病害,必须对病害的类型加以正确区分,同时要及时对病害加以处理,防止病害状态日益增重,范围不断扩大。公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发生诸如坑洼、裂缝等路面病害。针对坑洼、裂缝等路面病害,可以运用乳化沥青制成混合料平铺在路面病害部位形成薄层,即可起到不错的养护效果。运用乳化沥青对路面病害加以养护,主要是基于沥青的延展性、下渗性、流动性提出的,在加速固化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坑洼、裂缝等病害加以修补,而且可以与原来的沥青路面有效融合,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这种公路养护方式,不论是养护成本还是养护时间均有不错的表现,在自然状态下养护效果可以维持在三个月以上。另外,对于等级较高或质量要求较高的公路,如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也可以采用铺罩面层的方式,对防滑能力加以提升。在对铺罩面层选择时,要根据公路的养护要求合理加以选择,主要包括防水型照面、防滑型照面、普通照面几种[5]。
与此同时,要对路面病害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找出路面病害的发生根源,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预防、养护。例如,一些路段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所以一旦发生降雨极易出现积水现象,长此以往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导致路面出现坑洼、腐蚀等病害。而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举措加以应对,在保证路面平整度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对于较多积水的路段,采取防水型罩面的方式加以养护,以此来提升较多积水路段的平整度及防水性能,同时要对已经出现坑洼、腐蚀的路段采取冷补法、填补法等进行专项修复。在修复完成后,要运用自动弯沉仪对公路的坡度加以检测,运用平整度数据采集系统对公路的平整度加以检查,以此确保公路的平整度、坡度符合既定标准要求。
4.4 明确养护标准要求
第一,在对公路养护过程中,必须明确养护的标准要求,同时结合养护时效和技术要求,确保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养护质量。例如,在对下沉路段修复为例,修复时间最好控制在10d 以内,以此来最大限度降低修复工作对公路交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确保修复后的路面衔接良好、密实、平整,行车舒适顺畅。
第二,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对公路养护的质量标准加以确定。从抗滑性能上来看,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横向力系数SFC 数值要控制在40 以上,而普通公路横向力系数SFC 数值要控制在30 以上;从平整度来看,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三米直尺平整度要控制在7mm 以下,而普通公路3m 直尺平整度控制在15mm以下即可。
第三,对公路养护标准从根本上加以明确,从而推动公路养护工作朝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当前公路交通运输需求。第四,为了确保公路养护举措得以有效落实,防止相关责任人出现互相推诿现象,要制定完善的责任机制,以此来对公路养护责任加以明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相关责任人的养护行为加以规范,而且一旦公路出现病害问题,也能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及时对公路病害加以修复。
5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公路外表美观度、行车舒适度、安全稳定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部门必须从公路建设的实际要求出发,根据公路的等级要求及具体情况,在对公路施工现场充分勘探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以此来确保公路建设、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公路建设、养护质量,而这对于推动公路交通业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