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及要点研究
2021-06-27李鸿涛董威
李鸿涛、董威
(1.嘉善大江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嘉善314100;2.嘉善县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浙江嘉善 314100)
0 引言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公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公路的施工建设中,施工质量对公路的影响巨大。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并对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可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从而满足时代发展对公路交通的要求。同时,施工管理可有效降低公路工程的施工成本,确保公路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1 公路施工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的验收与审核不仅对公路的施工参数预计成本控制有严格要求,同时对于设备设施是否周全,质量是否合格进行相关的检验后才能逐步投入使用。因此,公路的施工工程质量需要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通过施工管理的有效执行,保证公路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公路工程如期交付。如果施工管理工作不完善,容易出现工程质量差、工程无法如期交付等问题,还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1]。
因此,公路施工管理的有效执行是公路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途径。公路施工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工程最终能否投入使用。工程质量低,不但当地公路建设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后期发生安全事故,无法为当地群众带来出行的便利,甚至会对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因此工程管理中,施工单位不但要加强对工程的重视程度,也要制定管理制度,设立管理方案与管理体系,从而加强施工工作的约束力,提升企业的施工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公路作为城市之间的联通措施之一,对人们出行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公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企业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群众出行安全,提升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推进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2]。
公路项目施工的流程比较复杂,且由于涉及大量的人员及物资调配,公路施工往往需要跨越多个区域,项目建设的资金较多,导致施工的作业效率降低。因此,在施工期间没有良好的施工管理,容易导致施工问题的出现,影响工程施工的作业效率,还会导致公路工程的质量降低。只有通过对施工管理工作的推行及完善,提升工程施工的速率,且根据施工的具体状况,采用有效的管理模式,提升工程施工质量,才能满足公路施工项目的进度与质量需求。
公路工程的完美验收,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收获群众的称赞,提升企业影响力。同时,加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不足
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不足,不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就会给施工现场埋下重大安全隐患。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精细化,没有按照各类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施工,没有对原材料进行监测和验收,对于施工的工程工序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施工质量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降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3]。
目前,我国对公路施工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路施工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不够重视,对自身的自信心过高,认为工作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不重视安全问题,会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给工程以及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失。
当前,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的创新逐渐增多,然而施工队伍缺乏公路工程经验,导致施工过程中无法准确应用施工方法,施工内容缺乏完善,创新方法无法融入施工,不但影响施工效果,也可能为公路工程带来损失,甚至无法有效保障公路施工安全。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成本没有准确进行预算,对于费用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成本浪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3 公路施工管理的管理要点
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行管理。由于公路工程中涉及大量材料以及设备,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之前,需要对数量以及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进行材料采购时,要对材料的供货商进行全面了解,严格把控材料质量,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要求,对设备的数量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出现故障问题[4]。
其次,做好材料的运输和储存管理工作。在进行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损耗等情况,应当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在材料抵达现场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根据材料的性质,提前准备存储的场地,使材料能够完好保存,避免意外情况出现。
最后,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根据不同设备对应的施工条件进行分类,由于设备质量的优劣会对工程质量带来影响,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更加详尽的了解,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同时适当简化对设备的应用,有效节省人力及成本,加快施工速率。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做好财务的管理,降低公路工程成本,避免实际的工程成本超出自身预算,从而影响工程的综合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工、设备的成本以及管理所需的费用进行统一调控,有效地控制成本,确保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所需施工人员的数量庞大,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流动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能够有序进行。同时,强化人员管理,提升工人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符合工程要求,使施工作业能够有效执行。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速度有所要求,因此应当对员工进行合理分配,不同工种相互配合,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参与度。
3.2 加强基础管理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避免问题的出现。同时组建工作团队,保障公路工程有序推进。根据公路工程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监督与审查,对项目的基础管理进行严格把控。
3.3 安全管理精细化
由于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因此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升施工人员对工程安全的认识,并在施工过程中举行安全演习,进一步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有效监督工人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的实施。在工人进行施工时,对工人及施工现场进行完善的安全防护,要求工人在进行施工时穿戴防护措施,提升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
在公路工程进行正式施工前,对安全教育进行进一步宣讲,实现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精细化,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能够安全有序进行。对公路工程中的劳动力进行合理安排,减少因人员问题引起的施工问题,做好部门之间工作人员的协调,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4 落实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涉及方面较多,且每个环节之间的参与者众多,资金投入巨大,因此要进行较为严格的财务管理。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需要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有效确保工程整体效益。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对资金进行合理使用,提升资金利用率,从而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统筹,科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金,避免工程中出现资金浪费及资金应用混乱的问题。
同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应对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分配,按照计划及需求对资金进行动态化分配,有效避免工程中出现的资金问题,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效率。
4 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
4.1 做好人员培训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对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素养进行培训,以提升公路施工质量。相关部门应对人员培训工作有所重视,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进行及时监督,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工作,责令进行返工整改,并根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重复的错误,提升工人专业技术能力[5]。
在公路工程项目进行时,对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解及掌握,使施工人员能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并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应用,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公路项目,促进公路施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施工人员专业程度以及作业的具体环境进行区别,开展不同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人员作业效率。
4.2 优化成本管理
在公路施工期间,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严格控制,能够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严格把控施工材料及设备成本,确保材料及设备成本在预算之内。
对于大型设备的使用,要保障收益与成本成正比,避免大型设备的运用程度低,增加大型设备的存放及维护成本。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减少因人员流动产生的成本,保证成本管控的合理性。在进行施工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尽早发现安全隐患,尽可能的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4.3 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在公路工程中要保证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等,施工过程中制定标准化制度,并在管理期间严格执行标准化制度。在施工期间,确保工程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可提升施工管理的可靠性。同时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以便在施工的过程中贯彻落实好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实现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均衡,提高工程的效益水平[6]。
4.4 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内容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还要对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通过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中实现大数据应用,不仅能够对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还能够使管理更加高效,使精细化管理有效落地。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通过对数据的应用,推算施工的速率及效果,可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在施工现场进行大数据应用,能够更好地对工人进行调配,并实时监控施工材料及设备,确保施工资源价值有效发挥,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程效率。同时大数据融入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加强企业对工程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方向,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不但能够提升施工单位的施工细节及质量,还能够提高施工速率,减少施工过程中资金的浪费,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公路施工项目能够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