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 适时教育
2021-06-27凌浩郑思珍
凌浩 郑思珍
一、缘起——我的“成长”离不开你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原动力和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表现欲强;有的学生个性内敛,含蓄羞涩;有的学生胆怯自卑,不敢尝试。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明明(化名)稍有些“不同”,他不喜欢上体育课,课堂上不言不语、默默无闻,久而久之,他常常被班级里的部分学生误认为体育成绩不好而遭受嘲笑。当大多数学生沉浸在运动中,使身心健康都得到发展时,他却显得格格不入,仿佛有什么“心事”。
在教学中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们常常关注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容易忽视个别学生的表现。正是由于遇到了明明,使我收获了一份独特的“成长”体验,是他让我对“关注个体差异,保证使每名学生受益”这一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区别对待对每一名学生的真正意义。
二、耳之所闻—— 一次“偶遇”, 锁定“目标”
刚接手五年级(1)班时,有一名叫明明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见习生里总有他的身影,趁集合整队躲回教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无奈之下,我每次只能边疏导边聊天将他带入运动场,或者安排他的好朋友陪着他;课间,我时常找他“拉呱”,希望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可一说到体育课,他就默不作声或者转移话题。我想了许多方法,效果都不甚理想,明明对体育课的态度还是处于“原地踏步”阶段。
眼看5月份的班级足球联赛即将开始,足球课上我主要安排足球队的学生踢比赛,让其他学生在场地旁进行一些足球基本功、简单的技战术练习,明明也在其中。几节课下来,我从体育委员的反馈中得知,看似平静的课堂,在明明的心中却不是那么平静。有一天早晨,明明跑到办公室跟我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大堆,大致意思是:“老师,我想参加班级足球联赛。”起初,我并没有在意,简单地回了他一句:“我知道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那时候我能发觉明明微弱的变化、关注他的运动需求,也许教育的契机会来得更早。
学校运动场是对外开放的,有一个周六我来到运动场为备战省基本功大赛练习跨栏跑。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身旁经过,仔细一打量,正是五年级(1)班的明明。他正在与爸爸练球,看着他那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既惊讶又欣慰,便走过去与他们打招呼。寒暄过后,明明的爸爸把我拉到一边小声跟我说:“这几周明明的变化挺大,每到周末就要来练球,问他怎么回事他却什么也不说。”我这才想起明明前段时间申请参加班级足球联赛的事。我没放在心上,他却一直在默默地在努力着,一时间,我的内心感到非常自责。这时,明明向我走来,恳切地说:“老师,我想参加班级足球联赛,让我试试好吗?”电光石火间我想到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强调教师先设定一个即将达到的小目标,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我迅速拟订了方案,对他说:“那你要积极上体育课,多参与运动。你每节课参加运动多久,老师下午就带你跟足球社团的同学踢多长时间的球,你看行吗?”他点点头便转身去练球了。看着他轻松起来的背影,我对明明的爸爸说:“只要明明肯练,我就愿意让明明作为替补队员,适当上场。希望足球比赛能激发他的运动兴趣,慢慢地使他喜欢上体育课。”明明的爸爸也非常高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明明兑现了承诺,不但积极上好体育课,而且经常参加课后的足球训练。这件事促使我对自身进行了反省。“特质”学生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因,转变也不能立竿见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引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持之以恒地对待他们,才能最终把“负值”转化为“正值”。虽然明明的运动技能欠佳,表现出自卑、不自信、排斥体育课的样子,但他的内心并不讨厌体育,也非常渴望代表班级征战赛场,我不应该由于表象而忽视他内心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我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在明明第一次表达自己的运动需求的时候忽略了他,差点由于典型的“刻板印象”给他造成“师源性伤害”。好在这次周末的偶遇点醒了我,令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自悟”和“止损”。下一步,我计划主要采用认知疗法,以明明想参加班级足球比赛为契机,与他达成共识,为他设置贴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并督促他实现目标,从而激发他的运动参与热情。作为体育教师,我应该尊重差异、正视差异,将他的“需求”与我的“期望”相结合,确定目标、锁定目标,找准触动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明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达到“锁定”的目标,满足运动需求,为教育活动创设最佳情境。
三、我之所践——我和花儿有个“约定”
距离比赛还有5周的时间,明明仅靠下午足球社团的训练强度是达不到正式比赛的水平的。为此,我特意为他制订了一份加训计划,将每天早晨和周六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执行一段时间后,我想了解一下他的想法,就在一个周一,早早地来到学校门口等他。碰面后,我俩来到心理咨询室,一边吃着美味的早餐一边聊天。明明已经跟我比较熟悉了,对我打开了的心扉。他对我说:“老师,最近我已经很努力了,周末一直在练球,我有资格参加足球比赛了吗?我很想参加比赛!”此时的明明眼里闪烁着泪光,我对这种心情能够感同身受,因为在我小学阶段也有着和明明相似的经历。而正是我的体育老师——张老师,给了我鼓励,让我成长为一名一级武术运动员!时光就像一个轮回,此时此地,轮到我像我的老师曾经做过的那样,用最诚挚的言语给我的学生以信心和力量。我对明明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老师为你的这份上进心感动而骄傲。你看,每一名奥运冠军都一样经历了种种挫折与困难,才站上了领奖台。体育运动一定要有挫而不折、积极进取的精神,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行!”我俩又达成一个新约定:1分钟颠球、绕杆、脚内侧左右拨球等动作连续做多少个,就踢多长时间球。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调整目标,增加成功体验。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不放任,不歧视。我通过陪练与鼓励,帮助明明和其他学生克服心理、生理上的障碍。通过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简化要求,剖析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制订个性化足球训练方案等方法,引导明明这样的学生带着运动兴趣參与到校园足球中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每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为了检验明明的足球技能并促进他融入团队,课上,我留出部分时间让他上场比赛,还安排几名主力队员辅助他进攻,增强他的信心。周末,他会主动约我到运动场练球,他的足球技能突飞猛进,渐渐得到了队友们的认可,足以胜任任何一个位置。在这段日子里,我们非常默契地遵守着约定,掌握了一个又一个基本技术动作,学会了一项又一项基本技战术。
四、践之所获——“9号、9号,属你最棒!”
临近班级足球联赛报名的前一周,我找到明明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希望让明明代表班级参赛,这个提议获得了办公室的老师们的一致支持。“嘟”哨音响起,全校师生心心念念的班级足球联赛终于开始啦!“场下的各位观众,我是本场比赛的解说员,现在是下午时间1点25分,班级足球联赛正式开始!”“现在场上正在进行的是五(1)班VS五(3)班的足球赛,双方队员正激烈地争抢着球!”。只见热火朝天的足球场上,肤色黝黑的明明穿着他最爱的9号球服来回奔跑,以矫健的步伐,快速地带球过人,给伙伴们制造了多次进攻机会。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他把我们一起练习的晃球过人动作在场上使了出来,完美地打进一球。“现在进入比赛倒计时,还有1分30秒……哇,又进球啦!此时的比分是7∶5,落后的队伍是五(3)班,他们是否能追回比分呢?落后的队伍要加油啊!”比赛的剩余时间在一分一秒地缩短,场下的呐喊声越来越激烈。终场哨声结束了激烈的比赛,领先的五(1)班没有给对手反超的机会。在明明与队友们的协力合作、奋力拼搏下,最终以8∶5获胜,以连胜3场的总成绩,取得了五年级组的冠军。多粒进球中有2球是明明射进的,这是对明明刻苦训练的肯定和回报。而比赛场上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是他获得的宝贵财富。
自从这次比赛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了明明的变化,他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足球训练中。一学年下来,明明的足球技能大大提升,成功入选我区“满天星”足球训练营。随着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增加,他战胜了自己,已不再是那个爱逃体育课的孩子。他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乐观、更加坚定、更加阳光开朗。是校园足球给明明带来了成长,是校园足球带动了他对体育课的喜爱。同时,他也用自己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感染着身边的同学、队友,成为了同学们的小榜样、老师的小助手。我一直任命他为班级体育委员,直到他升入中学。
现在,每当我收到明明的问候和祝福时,内心深处总是被他触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多关注像他一样的学生的信念。许多时候,教师不妨放下“教育者”固有的身份,带着好奇心走进孩子纯真的童心世界,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奥妙,了解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关注每名学生的真实想法,发自内心地关爱、尊重、赏识他们,努力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在校园足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引导他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我也将始终牢记:对待学生只有教育好的责任,没有嫌弃他们的权力。我将不断加强自身足球运动技能与知识储备,拓展教学思路,深入学习新课标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目标,关爱每名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培养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从点滴做起,帮助学生解決体育学习困难,提高体育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