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动物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2021-06-27刘伟李芬张冰

畜牧兽医科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刘伟 李芬 张冰

摘要:在教学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实验动物学教学信息化已是必然趋势。针对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从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4方面对实验动物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进行探讨,以促进信息技术和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有效的结合,达到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G43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83

Exploration 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for

Animal Medicine Specialty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formation,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zoology,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four aspect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team,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l zoology teaching,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Keywords:experimental zo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

引言

隨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越来越深入、紧密地融合在各领域中。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信息化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快知识传播的进度,实现多元化信息的交流等诸多优点[1-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学科,实验动物是支撑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材料之一[4],在疾病模型的构建、生命科学许多探索性的试验等过程中都离不开实验动物[5]。

我国实验动物学的教育起步较晚,在规模上、投入度和规范性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6-7]。在当今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信息技术与实验动物学有效融合,促进实验动物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满足实际工作中对实验动物人才培养需求。研究对高校在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动物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调查对象

以北京、长沙某高校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现状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和查阅教务管理部门近几年教学安排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教学资源现状、教学团队现状、教学模式现状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

1.4 统计分析

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以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整理,并绘制表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资源

调查发现,现今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资源建设的规模和范围有限,这些资源仅是服务于教师上课的课堂教学,缺乏启发性、探究性,不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拓展;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实验动物学教学资源无明确的质量评判标准,对于一些规范性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则由于经费、专利权限等因素限制其推广使用;一些教学资源如教材等与当今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脱节,导致学生学这门课后却未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技术、方法[8-9]。教学资源的有无、丰富程度、规范性、时效性和信息化程度对于实验动物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好的教学资源来支撑,教材、PPT、图片、动画、视频和虚拟仿真操作系统等都是必要的教学资源。

2.1.1 教学手段

大多高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手段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信息化形式可以进一步加强,见表1,显示信息教学设施和手段的不足。

采用单一的课件讲述,视频播放等传统的信息化教学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中,有可能未能及时跟进信息化教学的前沿方式,不利于一些实操性、原理性和不可视性知识的传授。

2.1.2 信息化设施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使用课时数

构建课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如教材优化,根据各学科如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科学等特点,紧跟该学科前沿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及时充实更新到教材中来,剔除一些已经落伍的技术、方法理论。

资源库的构建侧重于信息化资源的构建,如操作视频、3D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如虚拟仿真操作系统、数码电子显微镜等,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用广泛,见表2;制定统一的课程大纲和授课标准,即使是不同教师授课也能够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同时在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时,应广泛听取、参考一线从业人员、硕士、博士甚至是科研人员的意见,在保证资源信息化的同时又能保证其专业性、实效性和实用性。

2.1.3 实验动物学课后配套资料

调查中发现,在实验动物学课后配套资料使用或实施方面,微课视频、案例分析等内容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述和课后习题为主,见表3,案例分析与课后习题等方式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微课视频、案例分析等方面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方法,而对于网络微课建设的要点、课程合理设置等方面的准备和能力不足。

2.2 教学团队

2.2.1 教学团队现状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团队构成不合理,主要是由一些年轻老师担任授课,高级职称、长教龄经验丰富的教师缺乏,见表4。

另外,调查发现,部分教师不能有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水准有待提升,课件制作不规范,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中大段文字搬到PPT课件上。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团队的构建是否合理对于实验动物学的信息化教学尤为重要;年轻老师接受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强,对新事物相对敏感,但是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可能有所欠缺;年长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对较弱;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团队中,教师构成结构应当合理,要做到老中青结合。

2.2.2 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针对上述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可分别作出探索,以加强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团队的建设: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教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定期进行课件制作培训,让相关教师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制作课件的一些技巧,并定期进行优秀课件展示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掌握程度;同时,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以讲座、培训、线上或线下等多种形式讲述网络微课制作的技巧;建设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达到既要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又要有懂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中青年教师。

2.3 教学模式

2.3.1 教学模式现状

调查中发现,该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教学方式单一化,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是采取单一讲述的形式,师生互动不够,这样单向的知识输出形式,也会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同时,评价考核体系中,大多是以写一篇论文、或者课程结课考试等来作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3.2 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学理念已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注重知识的传递转变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10]。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学中应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2.3.3 网络平台+企业实践

针对教学方式单一性、单向性的问题,借助网络平台如雨课堂等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有明显的优点:借助信息平台,教师课前可以在线上发布导学任务、网络微课,便于学生进行线上的课前自学、讨论互动,教师通过平台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线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线下教学时,可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分组式教学,同时注意理论讲述与实操相结合,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提升课堂氛围的同时又能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11]。课后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在线上推送课后巩固提升的微课,及时回复学生的疑问、考核点评学生的作业,还可以进行差异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时设置方面要侧重于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述再演示实操,学生观看后分小组进行实验动物学机能操作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

2.4 教学评价体系

學生评价考核体系应当多元化、合理化,做到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尽量避免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片面化。过程性评价应该是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如考勤、学习情况、阶段性考核情况、实操情况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12]。结果性评价一般指的是学生的课程结课考试的成绩等;也可以进行生生评价,即学生彼此间的评价。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数据对学生进行充分综合的评分,将过程性评价如出勤打卡、课前课后预复习、课堂提问答疑、学生互问互答等课程参与度情况与结果性评价笔试或实验操作情况结合。做到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达到评价体系更合理,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结束语

高校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一项大工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具备熟练信息化教学能力团队的建设,以及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是该课程改革过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多种网络教育平台与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探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超华.“动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6):83-84.

[2] 程腊英.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方法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8):51-52.

[3] 刘伟,王水莲,刘雪松.《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6):190-191.

[4] 杨丽,楚元奎,杨文,等.微视频在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育教学论坛,2020(7):251-252.

[5] 惠晶晶.浅析高校微视频在线课程资源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17):94-97.

[6] 段蓉蓉,刘德玉,成亚玲,等.“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133-136.

[7] 温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112-113.

[8] 刘念,赵微.医学院校《医学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8-10.

[9] 徐守振.高等农业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58.

[10] 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8):36-40.

[11] 吴伟鑫,刘慧聪,曲胜华,等.动物医学专业“实验动物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思考[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30(12):113-116.

[12] 杨菲.高校学生成绩评定方式探究[J].山东教育(高教),2019(6):53-54.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编号:2019004与2016(06));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19JGXM006)

作者简介:刘伟(1978-),男,湖南耒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学工作。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