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
2021-06-27郭丹
摘要:羊小反刍兽疫病是一种重大传染性疾病,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通常也被称为羊瘟,一旦感染将会出现大面积的发病情况,染病后死亡率有时高达50%,年龄较小的羊群死亡率高达100%。该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会阻碍羊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该文主要论述小反刍兽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病;流行特点;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1.027
Clinical Symptom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Abstract: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is a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caused by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also known as sheep plague.Once infected,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can develop in large numbers,sometimes as high as 50% of people die from the disease,the mortality rate for younger sheep is as high as 100% .This kind of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 will hind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heep breeding industry,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ology,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athogenesi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epidemic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and control
引言
近年,寧夏贺兰县羊养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以牛羊养殖为主的牲畜养殖场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同时养殖质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目前贺兰县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规模养殖数量不断增加,但中小规模养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养殖较为分散,点多面广。随着养殖户对外引种的频率显著增加,外来疫病传入风险增强,当地防疫部门的疫病防控压力越来越大。小反刍兽疫病作为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后没有特效药物,只能进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常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需养殖管理人员加强对该类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研究和分析,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流行对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羊小反刍兽疫病是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该种病毒具有多种形态,通常呈现粗糙的球形,病毒可在羊胎儿的肾脏、睾丸细胞中增殖,引发细胞病变,只会感染羊,不会感染其他牲畜。小反刍兽疫病毒可危害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羊,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现代化养殖产业中,小反刍兽疫病一旦传播流行,将会引发大面积羊群发病,构成严重威胁,且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有时可高达100%[1]。小反刍兽疫病发生流行和扩散不存在季节限制,在任何时间都可爆发流行,尤其是在气候较为恶劣、养殖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更易爆发和扩散。降雨量过多、气候干燥或者养殖条件较差,均会给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污染周围环境后经消化道、呼吸道、眼角膜、子宫内膜进行侵染。
2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病毒侵染羊群后具有极短的潜伏期,通常在感染4~7 d后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最长的在3周左右出现临床症状。感染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在圈舍中烦躁不安,采食量逐渐下降,口干舌燥,同时从鼻腔中流出脓性的鼻涕,呼出的气体恶臭,口腔黏膜潮红出血,甚至会出现严重病变。病情加重后,大多数患病羊都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粪便中夹杂很多血液,机体严重脱水,身体逐渐下降,不断咳嗽,呼吸极度困难,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控,病情会迅速扩展,引发大批量的羊群死亡,尤其是年龄较小的羊群感染该种病毒后死亡率高达100%[2]。
3 发病机理
小反刍兽疫病属于国家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养殖户不能自行解剖患病羊应在实验室条件下,由官方兽医人员做好全面防护的基础上,对病死羊做出有效的解剖处理,解剖后发现大多数病死羊的口腔、瘤胃存在肉眼可见的结膜炎症,并表现出坏死性口炎病变。大多数病死羊的周围病变最严重,出现大面积糜烂面,并伴随有严重的出血现象,肠道出现糜烂和出血。病死羊鼻腔、喉头、气管等位置也会出现出血斑块,淋巴结显著肿大,机体出现多发性的病变[3]。在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作出初步诊断,要确诊还可采集新鲜血液进行血清检测或者病毒分离,明确病原的种类。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做好紧急处理工作
小反刍兽疫病是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目前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疫情传播速度较快,一旦出现感染病例,要求养殖管理人员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由官方兽医到养殖场进行认真细致的病原诊断,确定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后,立即启动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做好养殖场的封锁隔离工作,按照动物防疫法规的相关要求,将养殖场所有的羊群进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发病养殖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坚持每天消毒2次,分别在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交替使用消毒剂,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加强受威胁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对羊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做全面检测,抗体不达标的健康羊群应紧急免疫接种小反刍兽疫病灭活疫苗。通过认真细致的检疫检验,确保安全后才能解除封锁。
4.2 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制度
针对小反刍兽疫病的防控,应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制度,这是防范外来疫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养殖管理人员应树立严格的全进全出养殖管理意识,通常不需要从外地引种,如果需要引种,一定要从正规的渠道引进,不能随意引进羊群,另外,应提前将引种行为上报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检疫检验工作。在整个引种期间一定要尽快完成运输环节,羊群到达养殖场后应制定严格的隔离观察周期,至少隔离观察30 d以上,隔离观察期结束,确保羊群符合健康标准后再混合养殖。
4.3 加强羊群有效管理
做好妥善科学的养殖管理工作是防范小反刍兽疫病发生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一方面养殖场应在进出入口设置相应的消毒设施,进出入的车辆和人员均需要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防范人和车辆携带小反刍兽疫病毒进入到养殖场。养殖场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健全防疫工作制度,尤其是应落实生物安全控制制度,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有效清理和卫生消毒,保证消毒的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清洁制度,每天对羊舍进行全面的清理,及时将羊舍中的粪便清理干凈,做好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应开展定期的卫生消毒工作,对养殖场和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选择对羊群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加强环境和羊群的消毒处理。还应从多个方面落实养殖管理方案,调整好合理的养殖密度,加强圈舍通风换气,确保羊舍维持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减少养殖环境中的应激因素,科学搭配饲料,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妥善有效的管理能显著增强羊群的抵抗力,同时也能切断小反刍兽疫病的传播渠道,起到良好的疫病防控成效。
4.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目前小反刍兽疫病已被纳入春秋两季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集中免疫接种的范畴,养殖户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落实免疫接种制度,并做好针对性的抗体水平监测,在此基础上做好补种工作。检疫检验工作应重点发展产业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等各个环节,贯穿到羊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检疫工作作用,避免小反刍兽疫病大规模发生流行。当发现患病病例后,应立即启动紧急预防方案,做好严格的封锁隔离工作,防范疫病进一步扩散蔓延,并及时落实扑杀、无害化处理制度,对周边受威胁的养殖场做好紧急免疫接种工作,实行常态化的免疫,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免疫带。
5 结束语
小反刍兽疫病是养殖管理中发生流行率较高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能对任何年龄品种的羊造成严重的威胁。饲养管理人员和当地的动物防疫部门应提高对该种传染性疾病的关注度,充分认识小反刍兽疫病具有极强的感染能力,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高,要不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发生流行状态,当周边地区存在小反刍兽疫感染后,应立即启动紧急防控机制,加强对地区羊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监测,确保抗体水平达标,将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向本地区传播。
参考文献
[1] 胡小然,王晓艺,孙建宁,等.关于小反刍兽疫的分析与探讨[J].今日畜牧兽医,2017(1):29.
[2] 羊道禄.小反刍兽疫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8):102.
[3] 王哲剑,马妍.羊小反刍兽疫在国内的流行现状及鉴别诊断[J].畜牧与兽医,2016(1):154-155.
作者简介:郭丹(1986-),女,回族,宁夏银川人,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检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