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旅游发展的村民参与及影响感知研究*

2021-06-26王莉丽张建国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镇景区森林

王莉丽,张建国

(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居民旅游感知在旅游业发展中受到的影响较为突出,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1]524-526。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研究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旅游影响的关系[2]1564。迄今为止,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旅游[3]170-171、大型事件[4]699、世界遗产地[5]848-851、自然保护区[6]111、古镇古村落[7]145-147[8]136,141、森林公园[9]106、湿地[10]78-79、主题公园[11]1171-1173、体育赛事[12]50-51[13]78等领域,但对专业性强的森林运动旅游影响居民感知研究较少。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更多的青壮年转移至城镇,导致农村地区弱势阶层的老龄化[14]76,农村地区缺乏活力与繁荣。而农村结构空心化、社会主体老龄化、生产要素非农化、贫富差距扩大化依然是我国偏远乡村面临的突出问题[15]163,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激发乡村地区活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之一[16]104,109。随着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的深度体验,乡村旅游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旅游标准也不断提高,其中旅游地居民感知成为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7]55。因此,在偏远贫困地区发展高质量旅游应尤为重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同时,对体育小镇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就包括积极探索体育扶贫新模式[18]。灵鹫山森林运动作为时代与现行政策下应运而生的新兴旅游方式,如何带动主体老龄化乡村的发展,以及旅游发展初期小镇村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旅游影响方面感知偏向积极还是消极,这些都是本项目的研究重点。

一、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地概况

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坐落在浙江衢州柯城区东北9 km的生态环境极佳、资源丰富的山区,是首批96家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单位之一,是唯一一家以森林运动为主题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小镇核心区规划面积4.7 km2,拥有免费开放的森林步道休闲运动线路、森林穿越与林间滑翔等专项运动项目线路,可召开森林运动会、汽车丛林穿越大赛等专业赛事活动等。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紧邻周边村庄,与其距离较近的乡村有云头村、新宅村、源口村等。村庄远离市区,经济相对落后。村民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只有极少数村民以农家乐、民宿、餐饮等方式参与森林运动旅游业的发展,社区经济与旅游发展关联度低。距主入口较近的村庄建筑崭新,景观优美;距离较远村庄的建筑陈旧,且内部缺少休憩、健身、垃圾桶等基础设施。每个村庄都设有文化礼堂,是村民组织宣传、播放经典影片、举办婚礼的场所。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研究团队于2019年10月在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周边三个村子进行走访调查,按照1户填写1份问卷的原则,共走访220户家庭,收集有效问卷19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达90%。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村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居住年限、年龄、学历、职业、家庭年收入、收入主要来源、是否是村委会成员等;(2)村民参与森林运动小镇开发运营工作的行为特征;(3)村民对森林运动小镇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评价,共设计28个感知因子,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1~5分依次表示“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中立、赞同、非常赞同”。

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研究指标内部依赖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实质是在众多相关因素中求出潜在的起支配作用的少数几个因子,来综合反映全部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也即通过降维技术求出几个公共因子,使其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不相关,然后根据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确定每个因子的影响力,即重要程度[19]55。考虑到旅游影响居民感知研究中变量较多,分析问题比较复杂,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旅游发展影响村民感知的因素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

3.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常用的一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已有数据,确定含有待定系数的特定函数表达式[20]178,并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描述相关关系并对因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测。线性回归被用于研究直线或多维直线推广描述的关系[21]1173。居民旅游感知受个人因素与非个人因素影响,因此本文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描述个人因素、非个人因素与居民感知的相关关系。

二、结果分析

(一)受访村民基本情况与特征

如表1所示,受访村民男女比例接近5∶6,以女性居多;91.4%的村民居住年限长达10年以上,外来人口极少;46~56岁及56岁以上的村民累计占比69.2%,村民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拥有大专/高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6.5%,初中及以下的占比高达82.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人累计占比14.1%,农民占比达76.8%,从事当地旅游业的村民占9.1%,没有离退休人员;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占比48.5%,1~3万元占23.7%,3万元以上占27.8%,经济收入偏低;经济收入来源依靠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累计占比90.4%,依靠本地旅游业或拥有事业单位薪资的占极少数;5.1%的村民为村委会成员,其余为普通群众。

表1 受访村民人口学统计特征

(二)村民参与森林运动小镇开发建设的特征分析

如表2所示,高达81.8%的受访村民表示没有参与任何与景区相关的工作,其他村民分别通过直接参与森林运动项目的开发建设、成为景区运营管理的工作人员、开发提供餐饮或住宿的农家乐和民宿、为农家乐和民宿打工、依托景区出售山货或其他农产品获取利益等途径参与到森林运动小镇的发展中。没有参与任何与景区相关工作的村民中,因没有机会参与开发建设与运营的占39.9%,因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而未参加开发建设与运营的占11.6%,不愿放弃原有工作的占11.1%,因未达到景区应聘要求而无法参与的占8.6%,因家中事务繁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参与的占8.6%,因景区工资太低不愿参与的占2%。自愿为景区发展做宣传的占47.5%,参与景区运营开发工作的占33.8%,投入资金、自家空闲房屋或土地的累计占比仅18.6%,这表明未参与景区相关工作的村民更愿意通过低风险的方式参与。

表2 受访村民参与森林运动小镇建设特征

(三)村民参与感知的一般描述分析

从表3可知,村民对小镇发展的总体感知偏向满意,对政府支持小镇发展表示非常满意,对小镇发展模式、发展前景、发展现状的感知表示中立但偏向满意,表明村民同政府一样支持小镇发展,但对小镇的发展前景还持观望态度。其中对小镇发展现状满意度赞成率最低,反对率和中立率最高,标准差最大,表明村民感知反差较大,对小镇发展现状莫衷一是。

表3 满意度描述性分析

从表4可知,将村民对森林运动小镇的感知分为正、负两个方向,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感知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正向感知评价均值3.63分,村民感知中立偏向赞同,表明村民对小镇发展带来的正向影响是偏向认可的,其中X3改变经济观念的赞成率最低,仅为38.7%,中立率高达50.1%,其余为不赞同,表明目前小镇发展程度还不足以改变大多数村民的经济观念认知;X13村容改变与街面整洁、X14增强村民环保意识、X15乡村绿化增加均值都在4分以上,赞成率也最高,表明小镇发展对村庄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产生了促进作用;其余正向感知赞成率均在50%以上,表明有一半以上的村民是赞同小镇发展带来的正向影响的,其他村民表示不赞同或中立态度。负向感知评价均值2.74分,赞成率均在30%以上,中立率基本也保持在30%以上,反对率相对最低,表明小镇发展对村庄和村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X6只使少部分人受益感知均值3.94,赞成率高达84.4%,表明小镇的发展还未能惠及绝大部分村民;X23商业建筑增多感知均值3.14,赞成率51.4%,中立率33.3%,表明村民认同农家乐、民宿、餐馆等在森林小镇建设过程中得以较快发展这一事实。

表4 因子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居民感知因子分析

样本的适宜性检验。运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20.0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可靠性检验,总体可靠性为0.841,说明数据的可靠性较高。样本的KMO检验值为0.799,大于0.7,说明问卷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 277.085,在自由度为406的条件下和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之间存在公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最终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8个公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6.683、2.964、2.005、1.778、1.352、1.291、1.240、1.006,累计方差贡献率65.428%,即8个公因子能解释65.428%的原始变量信息。26个因子的载荷绝对值系数均超过0.5,2个接近0.5,表明提取的结果比较理想。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可知,在提取出的8个公因子中,F1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提供就业机会,F2发展模式影响正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政府对小镇的扶持发展,F3文化影响正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提升本地知名度,F4环境影响正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增强村民环保意识,F5环境影响负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造成噪声与交通干扰,F6文化影响负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冲击当地文化,F7基础设施改善影响正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邮电通讯设施改善,F8经济发展影响负向感知最重要的因子为只有少部分人收益。为准确得出村民旅游感知程度,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公因子得分,结果分别为F1=2.00,F2=3.13,F3=2.51,F4=3.26,F5=3.46,F6=2.14,F7=2.64,F8=3.57。

表5 村民感知因子分析结果

(五)影响居民感知的主要因素

从表6可知,年龄、学历、职业、家庭年收入、参与景区开发运营工作状况等对F1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F3文化影响正向感知、F6社会影响负向感知、F8经济发展负向感知产生显著影响,表明影响村民感知的主要因素为人口统计变量及参与景区工作状况。

表6 影响居民感知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对F1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和F3文化影响正向感知产生显著负影响,对F8经济发展负向感知因子产生显著正影响。小镇经济发展正向感知随年龄增长递减,负向感知随年龄增长递增,双向表明小镇的发展并未给人口老龄化的村庄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正向感知因子随年龄增长递减,表明小镇没有组织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老年人也较难理解森林运动文化以及其给本地乡村文化带来的影响。

学历对F1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和F3文化影响正向感知产生显著正影响,对F8经济发展负向感知产生显著负影响。经济发展正向感知随学历的增高递增,经济发展负向感知随学历增高递减,双向表明较高学历的村民认为小镇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不认为只有少部分人受益,并认为在小镇未来发展过程中会惠及全部村民;文化影响正向感知随学历增高递增,表明高学历的村民可以全面深刻地理解森林运动带来的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化。

职业对F1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和F3文化影响正向感知产生显著正影响。旅游业是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性行业,村民借助小镇旅游业发展契机从事景区工作或参加农家乐、民宿、餐馆等行业工作可以获得经济改变,而本地知名度与形象、森林运动文化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为村民吸引客流量,因此,依赖旅游业的村民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正面感知强于不依赖旅游业的村民。同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也较关注森林运动小镇新型旅游形式对家乡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积极改变。

家庭年收入对F1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和F3文化影响正向感知产生显著正影响,对F6社会影响负向感知产生显著负影响。低收入家庭对经济和社会文化感知明显弱于高收入家庭,表明小镇发展未能为低收入家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社会文化的熏陶;高收入家庭对物价上涨、文化冲击、本地风俗习惯的改变感知明显弱于低收入家庭,表明小镇发展带来的综合影响对低收入家庭带来的冲击更大。

参与景区开发运营工作对F1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产生显著正影响。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到景区开发运营工作的村民因体验到景区开发为自身经济收益带来的改变,因此对经济正向感知因子更敏感,未参与景区任何相关工作的人员则相对较低。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云头村、新宅村、源口村的居民人口基本特征为:以农民为主,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均普遍偏低,经济收入与旅游发展的关联性偏低。

(2)80%以上的村民未参与到景区任何相关工作,村民就业与旅游发展关联性低,其原因以没有机会参与占比最高(39.9%)。绝大多数未参与景区工作的村民表示,愿意通过直接参与景区工作或以为景区做宣传等低风险的方式参与其中。

(3)村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位于中立与满意之间(3.75)。利用因子分析法从28个感知因子中提取8个公因子,以解释65.428%的原始变量信息。其分别为经济发展影响正向感知、发展模式正向感知、文化影响正向感知、环境影响正向感知、环境影响负向感知、文化影响负向感知、基础设施改善负向感知、经济发展负向感知等。

(4)村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受到年龄、学历、职业、家庭年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参与景区开发运营工作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二)对策与建议

(1)依托景区发展提供多元化就业机会。村民中老年劳动力丰富,他们经济收入较低、再就业意识强,只是迫于年龄学历限制未能参与到景区相关工作。应本着自愿原则,充分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科学合理设立景区摊位,允许老年人出售山货、农产品、零食、特色小吃等;设立环保督察小组,吸引老年人维持景区卫生、保护动植物等,并监督工作人员及游客破坏环境等不文明行为;发展周边产业,例如种植业、养殖业等,为农家乐、民宿、餐馆等提供绿色蔬果肉禽。相较于老年人,青年人对森林运动小镇的旅游感知偏向积极,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并看好森林运动的发展前景。高质量的森林运动旅游需要专业复合型青年人才,青年人学习能力强,在体力、耐力、应急能力等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可以组织周边村庄有意愿的青年人体验森林里的专项运动,并提供专业指导与技能培训,吸引青年人才;鼓励青年进行有关体育产品及体育文创等方面的创业,并允许在景区售卖。

(2)以多样化手段为当地社区提供适度补偿。经济补偿以景区征用社区土地的补偿为主,构建补偿标准,以征用年限为补偿期限,按照每年千元的标准补偿到每家每户;不恶意哄抬当地物价,降低村民生活成本,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正常生活需求;设立景区公益基金,作为扶持在校大学生的助学金、毕业大学生的创业资金、老年人的养老补贴等。环境补偿以补贴森林运动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旅游活动噪音对村民生活造成的破坏与影响为主,根据旅游影响的距离衰减原理,优化村民生活空间,适当分散游客和居民的活动空间,并为村民提供生态环境补偿。文化补偿以森林运动文化和乡村文化为主。村民对小镇社会文化感知弱的原因来源于对森林运动的不了解,为此,可以对村民进行科普宣传,并提供每人每年1~2次免费游玩活动,为村民免费开放森林休闲步道等,满足村民的好奇心与体验需求。组织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鼓励村民与游客共同参与,这样既可丰富娱乐活动,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村民对森林运动及文化的理解。

(3)构建景区社区一体化发展机制。落实“景区社区”概念,深化高质量旅游发展内涵,是景区与社区走向双赢的必然途径。建立景区社区有效联盟机制,例如对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参与景区工作,工作内容涵盖旅游咨询、景点介绍、环境保护、交通引导、志愿者服务等,从而打造文明社区旅游咨询中心站;建立景区+社区“利益共同体”发展模式,例如在景区内工作的管理者积极引进外资,鼓励村民发展民宿、特色产品、特色美食、体育文创等,以增加村民收入,而村民监督景区公平透明运作外来资金;设立社区委员会小组,景区工作人员与村民按一定比例加入,所有村民均可通过委员会小组参与景区运营的咨询、决策、管理和监督等。

猜你喜欢

小镇景区森林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