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 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2021-06-26李昌隆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李昌隆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横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4199 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6.7%,是全国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辽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以加快科尔沁沙地治理为首要任务,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不断加大造林绿化、草原修复、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林沙产业发展步伐,显著提升了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效。
人进沙退
面对沙地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通辽市通过采取治沙造林、围封禁牧、退耕还林(草)、建设封禁保护区等举措,先后实施了“5820”“双百万亩”“323”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和收缩转移战略。2018年,通辽市全面实施“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的生态治理战略,通过实施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和千万亩天然草原修复工程,建成了立足东北、面向华北的生态防线。工程建设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植被种类明显增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通辽市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科尔沁左翼中旗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围绕三个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集中打造了科尔沁左翼后旗努古斯台、奈曼旗常兴穿沙公路两侧、科尔沁左翼中旗珠日河3个超100 万亩的治理项目区。在扎鲁特旗罕山和阿日昆都楞镇,分别建立了147 万亩无人无畜区和100万亩天然草原封禁保护区,建成了360 万亩集中连片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显示,通辽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583万亩,其中,科尔沁沙地在我国四大沙地中率先整体实现了治理大于破坏的良性逆转。目前,全市2000 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逐年缩减,沙区植被盖度明显增加,2000 万亩草原、1500 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年沙尘暴次数下降60%以上,沙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绿增沙退
在推进治理远山大沙的同时,通辽市不断加大“身边增绿”力度,实施了城郊百万亩森林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着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绿色、和谐、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城镇村屯周边、房前屋后、庭院内外、街巷道路、文化广场、街头空地等重点区域,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的措施,对嘎查村道路、街巷及周边空地进行绿化美化,使全市3000 多个村屯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并建设了国家级森林乡村30 个、自治区级森林乡村440 个。同时,大规模推进通道绿化工程建设,开展行政区域边界、村路连接处等空白区域增绿行动,全面消除绿化空白区域,共完成通道绿化3500 多公里。
建保并进
通辽市始终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保护是重中之重”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乱垦滥牧、乱征滥占、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通辽市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封育工作的通知》等地方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全市除扎鲁特旗草畜平衡区以外的草原、自然保护地、新造林地、幼林地、一级公益林地、重点生态治理区等,全年实行禁牧。
同时,通辽市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类林业自然保护区66 个,面积达1000 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8;实施了罕山、大青沟、乌斯吐等5 个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划定并实施公益林补偿面积1053 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0%,每年带动15.7 万户59.2 万名农牧民从中受益。
绿富同兴
通辽市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统一起来,将兴林与富民有机结合,把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林沙产业,实现生态好、产业兴。
目前,通辽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加工、林果、森林草原旅游、种苗花卉、林下种养殖等林草产业体系。其中,木材初加工和人造板生产企业有100 家左右,农牧民每年通过加工、销售木材等增收3.5 亿元;建立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500 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500 多万立方米;发展以沙地葡萄、“塞外红”苹果和123 苹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产业,果树栽植面积近100 万亩。特别是重点培育的“塞外红”苹果丰产期亩均收益近万元,果品荣获“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铜奖。
通辽市还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食用菌培育、种苗花卉培育以及林下特种养殖产业,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参与林下经济的农牧民达2 万余户,创造林下经济产值2 亿元。
以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沙湾、宝古图沙漠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有各类林草业新型经营主体140 个、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 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 家,林草产业总产值逐年稳定增长。
生态指标提升
通辽市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持续加快植树造林、退化草原修复和生态保护步伐。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近1900 万亩,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624.2 万亩,使9 个旗县(市、区)的14 万户70 万农牧民享受到了实惠。全市森林面积达2104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78%,比1978年提高了近15%。划定基本草原面积3218.6 万亩,为4406 万亩草原落实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修复草原生态1000 多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61%,比2013年提高了5.4%。目前,通辽市已初步构建起乔灌草和带网片相结合、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生态防护体系,林草产业体系也日益完善,有效遏制了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
由于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成绩突出,通辽市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唯一地级示范市,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地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今后,通辽市将继续科学系统治理科尔沁沙地,全力守护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绘就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壮丽画卷。
通辽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