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铣刨和喷钢砂在市政旧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中的运用分析

2021-06-26张献芳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31期
关键词:喷砂面层市政道路

张献芳

(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0 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虽具有诸多优势,但因长时间使用,加上外部恶劣气候影响,该路面性能会有相应退化,出现些许病害,如裂缝、错动等,对路面通行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就上述情况,工程实践中有多种处理机制和措施,如加铺面层,此方式又分加铺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两种形式,还常用铣刨重铺治理措施,对比重铺治理措施,加铺处理优势更显著,具有工期短、资金投入少的优势,且对车辆通行影响相对较低,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为有效提升既有面层与加铺层之间的黏连性,加铺前需对面层予以相应处理,工程领域常用的治理技术有两种,其一为铣刨,其二为喷砂。依托某市政道路项目的工程实践,就上述两种治理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优劣。经研究发现,相较于铣刨技术,喷砂技术的优势显著,性价比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建议在类似工程实践中大力、推广、科学应用。

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类

水泥混凝土病害根据相应范围、类型等可划分为4 种类型,其一为错动,其二为开裂,其三为表面破损,其四为接缝,四种病害类型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存在。最为常见的病害为开裂,路面长期经由车辆碾压,外应力不断增强,表面骨料抗拉强度逐渐下降,进而出现开裂,如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将出现龟裂、裂缝等情况,如不及时治理,随着裂缝长度、宽度的增加,最终形成断裂病害,导致路面丧失通行能力,车辆无法通行[1]。错动病害主要表现在混凝土板之间出现超限位移,对车辆的通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不及时予以治理,则会相继发生局部上拱、路面积泥等病害;接缝病害是指纵、横向接缝之间出现松动、脱落、积泥之类的损伤。相较于前三种病害,表面破损病害的影响较低、病害轻,但仍需给予重视[2]。

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估

某市政道路,在对病害路面处理前,由专业检测单位详细评定路面病害情况,根据评定结果有针对性细化治理方法、措施和技术。

评定路面病害等级:推荐使用肉眼+仪器的评级措施,即首先通过眼睛观察初步判断,后使用仪器详细检测,逐一评定病害等级[3]。

路面病害等级指标为双控形式,选择两项指标:PCI、DBL,其中PCI 表示路面完好度,DBL 表征断板比。根据上述两项指标,划分该市政道路路面病害共5 级,如表1所示为路面破损状况分级[4]。

表1 路面破损状况分级

评定路面承载力:主要对路面接缝传载系数予以测定,表2所示为接缝传荷能力分级。

表2 接缝传荷能力分级

评定路面通行情况:该项评定选择RQI 数据表征,采取满分10 分制,划分通行情况为5 个等级。

评定路面抗滑能力:该项评定共需三项指标,即构造深度、SRV、SFV,借助摆式仪测量摩阻系数。

总体评定:检测相应路段,按各项标准根据测定情况科学划分等级,表3所示为总体评定结果。

表3 总体评定结果

对表3 数据综合分析可知,该市政道路路面总体良好,断板较少,未发现大面积脱空情况,但因道路长时间使用,导致其抗滑性、车辙深度降低明显,治理前需重点考虑既有面层与加铺层之间的黏合度,建议加铺前治理既有面层[5]。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技术

根据综合评定可知,既有路面综合情况尚可,局部存在剥离、开裂、起皮情况,因此拟选择治理形式为表面加铺。

需要具有分类治理裂缝的思想,如裂缝宽度不足3mm,可采取直接灌注密封的形式治理;如宽度超过3mm,且裂缝具有持续发育的风险,必须植入传力杆,对开裂位置刚度加以强化,切实做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和质量[6]。

如路面出现起皮、病害情况,需在对应位置加以彻底打磨铣刨,再植入水泥砂浆进行填平,该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在既有路面加铺施工前,为了提升既有路面的摩擦系数,需深度铣刨既有路面,使用设备有两种类型,其一为液压式,其二为机械式。具体选择哪种类型设备及具体所用型号需根据工程量而定[7]。

通过对比两种治理形式的优劣,即铣刨法和喷砂法,达到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喷砂法,通过抛丸机喷涂对既有路面进行整平和强化,速度较快,且表面粗糙度较高,平整度满足加铺需求。抛丸机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单头型,其二为双头型,图1所示为单抛头和双抛头抛丸机,具体选择何种抛丸机需根据实际工程判断、选定。

图1 单抛头和双抛头抛丸机

4 处治效果对比

两种治理措施总体而言相差不大,主要区别为提高既有路面抗滑性能的强弱方面,借助摆动式摩阻仪,可以对路面的摩擦力系数予以测定,借此实现两种治理措施治理效果的对比。

根据工程量大小科学选择抛丸机型号,该工程选择0.3mm 粒径抛丸机,共喷砂20A。施工前应选取某一路段为试验段,对两种治理工艺的具体治理效果予以对比,图2、图3 分别为铣刨效果图、喷钢砂效果图[8]。

图2 铣刨效果图

图3 喷钢砂效果图

依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借助摆动式摩阻仪了解道路摩阻力情况。为有效降低测定误差,该工程连续测定5 次,对5 次测定结果求平均值确定摩阻力系数。通过喷砂、铣刨两种形式治理后,对比治理后采集的数据,表面抗滑指标由45 提升至74 和66,治理后的指标满足国家标准和要求,但两种治理措施中,喷砂法优势显著。

5 经济性对比

其一,对比投入设备花费成本分析,路面铣刨机,目前单价市值介于60 万~75 万元之间;而喷丸机,单价市值目前仅为60 万~50 万元币,如采购国产抛丸机,单价则低至30 万左右,因此从机械设备投入方面而言,喷砂治理技术性价比更高,经济效益更好。

其二,就施工强度角度而言,铣刨治理措施因对既有路面会造成大面积破坏,且深度最低为5cm。如使用喷砂治理技术,对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可忽略不计。所以,使用喷砂治理技术可以对既有路面结构实现最大程度保护,不会对现有道路造成再次伤害,因此具有更高的工程性价比。

其三,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层面而言,现场使用铣刨治理技术会导致大量扬尘,且缺乏配套扬尘治理设备,所以该技术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而喷丸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极少产生灰尘,且该设备有配套的集散粉尘措施,可以保证及时收集施工中产生的灰尘,施工现场较为清洁有序,对周围环境影响极低。

实践表明,通过喷砂技术治理既有路面的过程中,应科学界定喷丸量。若喷丸量过大,虽然可以实现既有路面抗滑性能的提升,但是会对既有路面机构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若喷丸量较小,则既有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不足,无法进行后续施工。因此,需根据具体治理对象,结合路面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方案,科学确定喷丸量。整体施工前,还需选择相应试验段,对喷丸量的合理性予以论证。经该项目测试,最终确定20A 抛丸量。

6 结语

综上所述,该市政道路路面总体良好,断板面较少且未发生大面积脱空情况,但因道路长时间使用,导致其抗滑性、车辙深度降低明显。为降低工程量,降低对现有路面结构的破坏程度,该工程选择使用加铺技术予以治理。治理前需重点考虑既有面层与加铺层之间的黏合度,建议加铺前治理既有面层,实现既有面层与加铺层黏合度的提升。经综合比对喷砂、铣刨两种治理技术,喷丸法的优势更为显著,不仅设备投入低、工程量较小,且对现有道路路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同时施工过程更加绿色环保,因此该道路项目最终确定使用喷砂法予以治理。

猜你喜欢

喷砂面层市政道路
喷砂工艺参数对不锈钢表面环氧涂层结合力的影响
喷砂工艺对铝合金薄壁件表面状态和结合力的影响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面层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面向大型构件的龙门式喷砂机器人系统
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检测分析
路桥工程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