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021-06-25杨军梅
杨军梅
摘 要:基于新课改有效落实的背景下,怎样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早已演变成现阶段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深思的课题之一。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从学生接触学习开始就是在班级内部进行的,所以班级文化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这种背景,构建有特色班级文化的方式主要有物质文化的创建和精神文化的创建等。
关键词:创建;特色;班级文化
学校是将班级当作基本单位进行管理的,换言之班级是小学生接触比较频繁的场所之一,班级文化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与性格的形成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班级文化在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中发挥出不容小觑的作用。相关教育者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实际上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属于班级全体成员抑或是部分成员共有的态度、信念的复合体。无论是针对班级成员的言语倾向还是班级风气等方面来说,均属于其主体标识,而黑板报、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属于其物化反映。从班级文化形态的角度来讲,班级文化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显性文化”,另一种是“隐性文化”。顾名思义,“显性文化”属于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文化,比如名人名言、班级文化角等,而“隐性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文化,比如班级精神、学风等。这些不可忽视的文化内容充分展示出班级的精神以及价值,属于班级文化的核心。
二、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策略
1.物质文化的创建
众所周知,教室属于教育工作者传授学生知识的地方,教室内部的环境会对师生的心情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班级文化的创建应当从物质文化的建设入手,换言之就是从教室环境的优化做起。举例而言,可以在班级角落放置一定数量的绿植,这样除了可以为教师增添活力与生机之外,还能确保教室内的空气质量。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把一些优秀作品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因为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被赞赏与肯定,这种做法不单单可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还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2.班级精神文化的创建
对班级精神进行分析后可知,其实际上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文明等众多理念融为一体的群体意识,同时也属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一个由学生构成的单位,凝聚力属于班级精神的核心内容。强化队伍精神教育,实际上就是令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等方面得到有效强化,旨在创设出健康、和谐的环境,令团队精神逐渐演变成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除此之外,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通常构建在小学生对班级的信任感以及亲近感之上。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在这里建议广大教育工作者可将主题班会、传统节假日当作契机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旨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班集体的温暖,继而强化其情感体验;时刻强调集体荣誉,目的是确保所有学生均能为班级的评优评先而规范自身的行为,主动参与到各种竞赛活动之中,继而为班集体的荣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3.以个性发展为特色的班级活动创建
第一,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主体以及策划主体。教育工作者可在月初采取班会的方式对本月的活动主题进行探讨,倘若不能达成一致则要引导学生以投票的手段民主决定,继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针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方面而言,学生应当大展身手,将自身的优点充分展示出来,继而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在开展“學雷锋做好事”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并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地方为一些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旨在促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充分挖掘与培养学生的特长以及能力。教师应当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与能力,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比如,在开展运动会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特长与优势引导他们选择报名一个项目,并鼓励他们说:“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显然在比赛当中,每个人都为班级荣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慢慢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和完善自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关于学生各方面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以往的班级文化理念,特别是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全面了解班级状况的基础上构建出与之相匹配的班级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更加高效地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小菊,梁文裕.浅谈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2).
[2]任妮.主体教育视域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全员参与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20.
[3]刘晓芸.把班级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建设和谐班集体策略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9(26).
[4]谢丽艳.打造特色班集体,为童年成长擦亮底色[J].教书育人,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