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微
2021-06-25胡玉珍
胡玉珍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课程需要紧随新课改的步伐,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平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的途径,从而进一步使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提升教学素养的沃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有效创设,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调动,他们才愿意不断投入学习与探究之中,渐次触摸到知识内核,掌握和运用知识,由此也能达到教学目的,真正获得人文熏陶,获得精神启迪,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兴趣;素养
当前小学语文课程需以学生为主,不断创新教学的途径,从而进一步使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兴趣以及学习能力、提升教学素养的沃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有效创设,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调动,他们才愿意不断投入到学习与探究之中,逐步触摸到知识内核,掌握和运用知识,由此也能达到教学目的,真正获得人文熏陶,获得精神启迪,提升语文素养。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自由活跃的心理状态,才能使他们放飞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学会自我表达,同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尊重、宽容、和谐、民主,正是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易产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思维,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他们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在教师温柔的鼓励之下、激励的语言评价之下敢问、敢想、敢说、敢创新,这样整个课堂是生机勃勃的。学生不时生出各种新鲜而又独具一格的想法,课堂也会变得生动起来,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课堂不再像以前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使原本死气沉沉的学生变得跃跃欲试、蠢蠢欲动,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为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提供助力。
二、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同时也能认真探究、深挖内涵,可以说兴趣是点燃所有求知欲的原动力。当教师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时,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不断使学生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他们的情感也被调动。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成功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融情入境,从情境中不断去感悟、体会、品味文本,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的内核之中,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同频共振。如此,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而文本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会在学生这积极的能动性下易于被理解和掌握。为了进一步渲染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比如说,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划亮火柴时所看到的幻景,为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教师将這一片段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来。由此,学生从画面中看到小女孩儿的一举一动以及各种幻景。面对这样一种“真实”的情境,学生想象力一下子得到了启发,为自己脑中的一些空白点进行了弥补,同时也更深入一步地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学生对于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会更加深刻,对于当时的黑暗社会、人们的冷酷无情感到愤怒。当学生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当下的美好生活时也会倍感珍惜。正是这一种情境交融的画面,真正地成为学生情感的撬点。
三、教师体现魅力,互动更有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要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和知识的沉淀,才能把原本平淡无味的语言变得富有幽默感、诙谐感,或者更有感染力、激励性,从而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培养和激发。有时候教师一个幽默的语言可能立刻就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学生的思维也就在此刻被激活,他们会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具体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创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自主触摸文本所要体现的内涵,通过自我解读去发现文本的内核,从而真正获得学有所获的喜悦感。当教师通过一定的有目的性的问题引导来领学生入境,使他们在问题的激发下积极地调动思维,就文本中一些具体的情节讲述深刻的感受,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更为精准,这样的互动平台设计实际上使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培养,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地拓展,在不断地质疑、释疑、解疑中,深入地建立自我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一种知识的有效积累。在情感交融以及思维碰撞之下,学生共同挖掘出未被挖掘的内核,这无疑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机,也说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不断提升。而他们也会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思维不受标准答案限制。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学生不同的思考能力,基于积累与鼓励也会逐渐提升,让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四、学生成为主人,学习更有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无论是在课中还是课后都发挥学习主人的作用,不断完成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并经历深刻体验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来决定其教学是浅还是深。当学生有了充足的对文本的感知力之后,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不断深入,由此,学生成为探究文本内蕴的主人,从而产生个性化的解读。
正是因为整个课堂中主角是学生,作为引导者与指导者的教师,要不断借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使他们真正调动自我的个性学习能力,接近文本、探究文本,感受底蕴,吸取精华,不断积淀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陆朝立,罗金波,陆汉锋.浅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2]张昌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1).
[3]李桂川.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尝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