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1-06-25孙小会潘佳佳
孙小会 潘佳佳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解音乐创作者的意图。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审美教育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是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学生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而进行编写的。但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中,教师的思想还很落后,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在音乐的审美教育中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学生的心灵没有受到熏陶,思想境界没有进步,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对审美认识不足
小学生在审美认识上主要依靠教师文字的讲解,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不深,加之学生生活经历较少,接受的外界信息有限,这就使学生对音乐之美认识不足。教师在审美教育中,要将抽象的音乐美学概念感性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音乐审美教育中认识到音乐之美[1]。
(二)学生想象力贫乏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整个教学由教师独自完成,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没有思考的空间,其想象力也会变得愈加匮乏。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去理解和想象音乐作品中描述的情境[2]。
(三)无法突出音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在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将更加系统专业的音乐知识融入音乐的教学中,忽视了小学生年龄偏小、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偏离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向,音乐在教学的过程中艺术性和趣味性无法凸显出来。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借助创立情境的教学手段,重视音乐之美的挖掘和表现,学生的体验感得到了增强,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挖掘出了音乐作品的趣味性,从而被音乐的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一)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实践音乐审美教育
教师在音乐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在顺应学生思维方式的前提下,紧贴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情境学习的氛围,最终使审美教育顺利开展。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科技的力量,为学生营造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艺术学习气氛,学生的体验感增加了。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应用中,还应将生活元素融入进去。例如,在《草原放牧》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查找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放牧情境的壮美,学生借助视觉和听觉真切地感受本节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美的概念,学生对美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小动物回家》的学习中,教师为了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提前将课堂环境装扮成森林的样子,布置不同小动物的家园,在课堂上播放本节课的伴奏曲,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尽情放松玩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各种动物行走的样子,如小鹿是蹦蹦跳跳的、小鸭是摇摇摆摆的、小猫是蹑手蹑脚的等。学生在模仿动物回家的样子时,能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发现森林中的美好,学生能够主动亲近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二)重视音乐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好动,教师在授课中要将这些特点和教学结合起来。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和各种内容融合,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音乐器材,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最后表演出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我们的田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本节课的歌曲内容,让学生聆听和感受歌曲所描述的田野景色。之后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心目中的田野描绘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美的认识,最终描绘美。
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学习中,教師将歌曲内容播放出来,让学生进行哼唱。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重新对歌曲进行编排和演绎。各小组根据教师播放的伴奏带,插入自己乐器的演绎。学生逐渐磨合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舞蹈或动作表演出来。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心理和音乐作品融合起来,体会到现代生活的美好和富足,在珍视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坚定了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综上所述,音乐审美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既有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也和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方法有关。音乐教师在对这些问题分析后应该认识到阻碍审美教育推广的因素,积极创新,将音乐的艺术性提取出来,促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杨琳琳.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44-45.
[2]张克珍.浅谈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A].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