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越南使节旅桂诗文与苍梧士燮

2021-06-25刘荫凉黎文迅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交趾使节太守

刘荫凉 黎文迅

岭南即五岭之南,古为百越之地,今广西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均属岭南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范围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北中部一直由中国各封建王朝直接管辖,即越南史称的“北属时期”或“郡县时期”。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丁部领统一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大瞿越国(越南史书所载丁朝),称“大胜明皇帝”,并请封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封丁琏为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至此,越南脱离中国封建王朝的直接控制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向中国朝贡。

古代越南出使中国进贡的外交使者均为在越南王朝担任要职,精通汉语,熟悉中原文化的官员,他们在出使中国的过程中留有大量的汉文诗,吟咏沿途风光、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

一、交趾太守

越南历代王朝派出的朝贡使节“北上,南归多是经过广西”,并在沿途留下不少汉文诗作。“他们沿途留下的诗文,虽然是越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也可以说是广西的历史文化遗产”。越南使节的诗文中有不少咏颂交趾太守士燮的篇章。道光二十八年越南贡使裴樻的《彦威故里成遥想》写道:“士燮,字彦威,苍梧人,少举茂才,东汉末年为交趾太守,教以文字。没后,郡人立祠祀之。” 《三国志·士燮传》记载士燮既博学多才,又达于从政:“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仕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士燮任交趾太守期间,时值中原战乱不断,仍能“保全越之地,以当三国之强 ,是既明且智,足称贤君。”

其卓越的治理给交趾地区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为当地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他研究经学,发展文化,使交趾地区的文化获得空前的发展,被当地人尊崇为“士王”。《三国志·士燮传》记载“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数百。耽玩春秋,为之注解。” 《大越史记全书》记载“王器礼宽厚,谦虚下士,国人爱之,皆呼曰王。汉之名士避难往依者以百数。” 越南后黎朝胡士栋于乾隆四十三年以副使节出使清廷,作《苍梧即事》中有言:“岭表巡游虞舜迹,南郊文字士王功” 清德宗光绪八年,越南使节阮述作《梧州十首》,其一提也到士燮:“万古明都开正学,吾人更羡士王仙。” 两首诗中都尊士燮为“士王”,褒扬士燮对交趾地区文教发展的功绩。

裴文禩光绪二年以正使身份使清,作《过苍梧有怀士王敬述》:“纵非古墓亦遗悲,陇上秋风乱草吹。四十年余贤守传,万千年后大王祠。苍梧废巷斜阳没,嬴娄荒城老树歆。学祖本吾交趾产,是邦一过起遐思。” 尊士燮为“学祖”并以“学祖本吾交趾产,是邦一过起遐思。”追述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市)和交趾郡(今越南北部)曾同为交州所辖郡县和士燮曾任交趾太守四十余年的历史。阮《梧州府城江次赞述士子》:“泸江伞岭镇雄边,裘带雍容四十年。政教举孚慈母慕,诗书公与国人传。作成余泽渐涵久,文献名邦肇启先。俎豆黉宫新礼典,开来功化表仁贤。” 赞述士燮在位四十年对交趾地区的贡献。“陶维英认为:‘交趾地区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从士燮开始的。《殊域周咨录》记载:‘汉光武中兴,命马援征交趾女主,立铜柱,面南汉置为交州。时有刺史名仕燮,乃初开学,教取中夏经传,翻译音义,教本国人,始知习学之业。”越南史臣吴士连曰:“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 可见,士燮在推动越南文教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苍梧故址

越南使节进京朝贡所作诗文记载越南使节出使中国自镇南关(今友谊关)入关,入关后有多条路线抵京,部分使节“至梧州后东下广东,转江西再北上”。梧州,即古代的苍梧。西汉元鼎六年置苍梧郡,治广信县,即今梧州市。三国时期,吴分交州为广州和交州,交州下辖苍梧、郁林、南海、合浦、珠崖、儋耳和交趾七郡,苍梧人士燮续任交趾太守。

裴樻的《彦威故里成遥想》就记载了:士燮,字彦威,苍梧人。乾隆五十四年,越南西山朝阮偍以副使身份出使清廷,作《梧州夜泊》:“‘苍梧地控越西东,景致浑如锦绣封。浩渺烟涛三合嘴,凄迷云雾九嶷山。准提庵远灯光淡,禄秀山深树翠浓。南海书生来此镜,抠衣欲认士王踪。并作有诗序:州是广东、广西夹界,江分两歧,各合三嘴。城北有九嶷山,即舜巡旧迹。又有会仙山,上建准提庵,风景殊胜。又有禄秀山,传是鹿昌公遇仙处。古属交州,士王生于此地。” 介绍了士燮故址苍梧的地理位置和苍梧的景物九嶷山、准提庵和禄秀山及苍梧“古属交州”的历史。阮偍还作有怀古诗《抵苍梧怀古》:“万里风尘归桂盛,数天烟水到梧州。士王故址青苔锁,虞帝遗踪紫气浮。淡月当空云袅袅,寒泊拍岸水悠悠。更深睡饱披蓬坐,残鼎孤灯雨夜愁。” 感叹故国不存,故人不在。诗中提到的故址应是指苍梧县京南镇的士燮故居遗址,遗址附近之桂江山崖上留有“汉士威彦先生故里”石刻。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苍梧除了因是士燮故址而被使节们争相吟咏,舜帝南巡时死在苍梧并葬于九嶷山的传说也多次出现在使节们的汉文诗中。如乾隆七年,阮宗窐以副使身份使清,途中作《九嶷山怀古》:“晓发苍梧过九嶷,停舟凝望去迟迟。南巡车盖云浓淡,北拱桓蒲树陆离。松响偏怀琴解愠,鸟声恍讶凤来仪。凄其试问昌仙子,夜听萧韶几曲儿。”其诗序言:“居苍梧城北,即舜南巡狩处,有旧塚。山势漫延难辨。” 嘉庆十八年阮攸作为正使出使中国,作《苍梧即事》:“虞帝南巡更不还,二妃洒泪竹成斑。悠悠陈迹千年上,历历群书一望间。新潦初添三尺水,浮云不辨九嶷山。寻声遥谢琵琶语,千里青衫不耐寒。” 这些诗作的创作反映出越南朝廷派出的贡使都具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通晓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中国的地域文化或者说广西的文化对越南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祀奉士燮

士燮任交趾太守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深得当地人的爱戴。黎嵩《越鉴通考总论》记载:“士王习鲁国之风流,学问博洽,谦虚下士,化国俗以诗书,淑人心以礼乐。治国逾四十年,境内无事。” 士燮于公元226年(黄武五年)去世,享年90岁,三度被追封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并立祠祀奉,在今越南北宁仍然有祭祀他的庙堂,有墓庙祠堂和“南交学祖”牌楼。

阮在《梧州府城江次赞述士子》诗后按:“士子在本国古来已有专祠,香火荐盛。今我国朝考文议礼百度一新,以士子有倡道功,特准从祀文庙,在汉儒之次。” 越南自汉代以来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在越南本地被称为“儒教”,汉字称为“儒字”,士燮被“特准从祀文庙,在汉儒之次”,可见士燮威望之高。

道光二十九年,阮文超以副使身份出使中国,途经苍梧作《苍梧县访士燮墓》:“文教南来盛,追王祀典新。苍梧传古墓,太守本交人。四里城西路,三江水比津。推篷频仰望,丹嶂自嶙峋。”其诗序对士燮墓的地址进行了考辩,“《府志》:‘墓在县西四里。按:士燮,字彥威,为交趾太守,当汉末,抚安境内。我国推为南交学祖,追褒‘士王。庙在北宁顺安之故嬴娄郡城,亦云墓在此。未知孰是。苍梧在汉广信县,而广信又为交趾部刺史治。则士王亦是我交人也。”

相传士燮的坟墓曾在林邑国侵犯交州时(西汉设交趾刺史部,东汉改交州刺史部),被林邑人发掘,后又封上。阮述《梧州十首》诗序有言:“我国今庙祀,称为士王。没后有林邑贼发其塚,见面色如生,乃相骇去。国人称为士王仙。”《大越史记全书》也有记载:“世传王既葬之后,至晋末,凡百六十余年,林邑人入寇,掘发王塚。见其体面如生,大惧,乃复封瘗。土人以为神,立庙事之,号士王仙。盖其英气不朽,所以能为神也。神祠在旧城龙编。”

四、结语

今越南北、中部地区,古为中国郡县,丁部领建立丁朝后从中国独立出去,但一直向中国朝贡,是中国的藩属国,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即使后来出现喃字,汉字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士燮研修经学又于东汉末年任交趾郡太守,大力发展文化,推动了汉文化在交趾地区的传播,受越南后世尊崇。越南历代使华使节不仅通晓中国和本国的历史文化,更能运用汉字吟诗作赋。他们进京朝贡经过士燮的故址苍梧,不免睹物思人,追思历史,所作诗文给我们从异域学者的角度了解广西的历史山川、民俗风情和历史人物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他们在使华时吟咏广西风物的过程即是对广西文化的吸收和传播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西与越南的文学文化交流的状况。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料库的东盟民族文学与广西民族文学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5FWW004)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交趾使节太守
“官念”
论宣德“弃置交趾” 中明朝的政策变化及影响
蔡奎全:一位民间使节的传奇故事
传说中的交趾国
明朝时期朝鲜使节纪行诗中的登州诗
让子弹飞
试论北宋、西夏和交趾的联动关系
安南属明时期官员考述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清朝赏赐琉球国王及其来华使节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