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中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021-06-25王云祥
摘 要: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属于两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缺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些老师不重视接受学习,觉得接受学习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在教学方面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取,而要在教学方面有效并存,要结合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选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协作、探究,但并非排斥接受学习。但是在具体教学方面,一些老师不认可接受学习。实际上,接受学习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础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想,有利于學生基本能力的提高。这两种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要在教学方面有效并存,灵活选取,有机整合。
一、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各自的优缺点
1.接受学习
优点:(1)接受学习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2)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从课本中、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的能力,需要掌握系统的学习知识的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在接受活动中形成的。(3)接受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和现成的知识。
局限性:(1)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主观经验的限制。(2)虽然能够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现成知识,但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不如发现学习。
2.发现学习
优点:(1)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对其探究精神的培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能够刺激学生“发现的兴奋感”,让学生更具有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3)能够自主进行探索,掌握新的学习方式。(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发现学习能够强化学生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记忆。
局限性:(1)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发现学习的效率低下。(2)发现学习的方式适用范围有限。(3)需要学生具备发现需要和发现经验,而小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4)要结合其他学习方式,不可能只凭借发现去学习所有知识。
二、小学数学中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应用策略
1.有效并存,组织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不一定属于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有意义的学习。即不管是接受学习或者发现学习均可能是机械化的,也可能充满意义。其强调让学习充满意义,需要具有两大条件:(1)学生可以体现出在新旧知识间形成联系的倾向与愿望。(2)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具备潜在作用。有意义学习的形成既受到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学习素材属性的影响。
在教学“图形的扩大和缩小”时,老师提供一个长4 cm,宽3 cm的长方形(见图1所示),再把图1的长方形的长延展形成图2,把图1的宽延伸成为图3,然后把图1的长与宽均延伸成为图4。
老师提问:三幅图上仅有一幅满足数学意义真的放大,你觉得是哪一幅?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辨认、思索,回答出图4,由于长与宽均要扩大。
学习以上内容以前,学生对“放大”与“缩小”有一定了解。但现实生活中,“放大”是从小变大,“缩小”就是从大变小。针对学情,老师展示图形的拉伸和放大,指引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数学意义方面的放大,即长方形长与宽均要扩大,老师及时展示反例,促使学生完善对扩大的了解,指长方形长边扩大的倍数和宽边扩大的倍数要相同。
2.灵活选取,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内容是由部分概念、规则及教学问题所构成的。其中通过先人提出的规定性名词话术等,较为适用接受学习。如学习“认识负数”时,负号怎样写,就可能采用接受学习,数学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录问题中的数量:某日南京温度和哈尔滨的温度、学校开学时班上转入和转出的人数。再对学生的写法进行分析,揭露其中表示和正数意义不相同的量能够以“-”来代表,如此方便和别人进行交流,这时的接受学习就十分有效。
接受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获取尽量多的知识与技能,并非必然会造成学习环节的枯燥和乏味。在数学课堂上,有些老师不管什么内容均要让学生“发现”一番,不考量实际状况,生搬硬套学习方式,不仅不具备启发作用,而且还将导致机械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对教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综合考虑到两种学习形式的优缺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林坤彪,梁锦丽.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整合:基于内倾型和外倾型人格特质的视角[J].理论观察,2020(8):72-74.
作者简介:王云祥(1982—),男,汉族,甘肃迭部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