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李甲的真情遭遇十娘的偏执

2021-06-25曹慧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投江李甲李杜

曹慧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杜十娘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中光彩夺目的女性经典。她美丽聪慧、执着刚烈,令人印象深刻,历来被人们当作封建社会妇女勇敢追求真挚爱情理想的英雄而大加赞扬,而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的命运则截然相反,一直以来他被大家定性为玩弄女性、自私无情的花花公子而大加批判。在反复阅读文本后,有几点看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李甲不应该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真挚的情感和人性的闪光点;李杜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杜十娘应负上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不应该将杜十娘投江自尽的行为美化、神化。

一、李甲的真情和人性闪光点

抛弃世俗偏见,冲破等级观念,克服重重困难,爱一个妓女,李甲身上不乏真挚的情感和人性的闪光点。

一直以来,传统的观念认为李甲不过是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他与杜十娘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挚的情感。这种观念错了,是不尊重客观事实的。李甲用他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他是真爱妓女杜十娘的。“当囊筐渐渐空虚,父亲唤他回去”之际,李甲如果与杜十娘只是逢场作戏,那么他完全可以在此时抽身而去,全身而退,去做一名封建统治阶级的孝子贤孙,从而功成名就,封妻荫子。他没有,因为他对杜十娘有着真挚的情感,他爱杜十娘。他不仅留下来,而且还为了赎出杜十娘做出了不懈努力,饱尝辛酸,受尽屈辱。为凑足赎身的三百两银子,李甲放下了布政使之子的大少爷架子,低三下四,颜面丢尽,到三亲四友处借贷,一连奔走三日,分毫无获。当柳遇春建议他:“不如早早开交为上。”他始终是割舍不下,依旧往外东央西告,几番辛酸,几经磨难,终于凑足三百两,赎出杜十娘,帮杜十娘脱离苦海(此时李甲根本不知道百宝箱的存在),如果李甲真是一个花花公子,他对十娘没有真爱,只是玩玩而已,那么他会有上面的行为吗?我想他应该早就一走了之。

或许会有人问:既然李甲爱杜十娘,为何后来会去考虑孙富以千金聘十娘的建议呢?

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评价李甲的行为。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李杜二人离开妓院,南下浮居,资斧困竭(李甲并不知道十娘有百宝箱)。而李父拒纳十娘,李杜二人一起回家已无望。作为一个男人,接下来李甲必然要考虑生存问题,一个是官宦子弟,一个是京城名妓,两人都已过惯豪华奢侈的生活,不可能临街卖字、賣画糊口,李甲意识到他们已经走投无路。而性格当中的意志薄弱、事无定见预示了结局,当孙富巧言妙色,提出以千金聘十娘时,李甲会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地说加以考虑。

李甲之所以让十娘考虑孙富的建议,完全是因为他主观地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做法,完全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为杜十娘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归宿。况且就算两人回到了李家,十娘会过得开心吗?毫无疑问,李父及其亲戚、朋友无一例外都会瞧不起十娘,在那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官宦人家,曾作为妓女的她压力一定很大,在李家她一生都会过得很压抑。而孙富是盐商,“士农工商”,在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比起十娘高不了多少,因此十娘与孙富生活在一起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并且孙富很有钱,这对过惯了豪华奢侈生活的十娘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上面的想法,李甲认为自己与十娘相爱一场,既然缘分已尽,孙富对于十娘来说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注意到,李甲完全没有逼迫十娘去跟孙富之意,他向孙富、向杜十娘本人都表示这要听十娘的意见,“孙富以千金聘十娘”之事的最后决定权归杜十娘。由此可见李甲始终是尊重十娘的,始终是爱着十娘的。

李甲爱不爱十娘,归根结底不能由我们说了算,应当由当事人十娘说了算,十娘也恰恰用她的选择证明了李甲是爱她的。十娘是京城名妓,在风月场上多年,阅人无数,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有着一套察人、识人的不凡本领,她城府极深,富有心计,从她设计巧赚朼母可见一斑,初出茅庐的李甲根本无法与她相比,这样一个精明的女子选择李甲,愿与他结为夫妻,不恰恰证明了李甲的忠厚志诚,李甲并不是一个玩弄女性、自私无情的花花公子吗?

并且,李甲在十娘怒沉百宝箱之际,痛哭流涕,忏悔不已;在十娘投水自尽之后,“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悔恨,郁成狂疾,终身不痊”,可以证明李甲本性善良,有着一颗忏悔的心,他依旧对十娘有着一份真挚的情感。如果他是玩弄女性、自私无情的花花公子的话,他不可能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思念十娘,忏悔自己的过错。

李甲作为布政使之子,作为饱读诗书的儒生,爱一个妓女,这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公开背叛,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大胆挑战,是大逆不道,惊世骇俗,值得肯定。但以往人们用政治来图解文学:李甲是布政使之子,属于统治阶级,是剥削者、压迫者,因此十恶十赦,坏得透彻;杜十娘是妓女,属于被统治阶级,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因此十全十美,毫无瑕疵。因此,如果我们把李甲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阶级符号”来看,那我们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二、杜十娘的责任与她的偏执和不坦诚

李杜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就李杜二人的责任而言,究竟谁应该负上责任?历来人们把责任通通归于李甲的意志薄弱、事无定见,十娘无半点责任,这不公平,其实是十娘的不坦诚和偏执把他们的爱情逼上了绝路。

首先,在李杜的爱情中,杜十娘是居于领导地位的。这是因为:一、从个性看。杜十娘是京城名妓,坎坷的生活磨炼了她,她成了一个精明的有心机的人,很有主见。而李甲胆小懦弱、事无定见,社会经验不足,这就决定了他们两人的关系——杜十娘是决策人和施令者。二、从李杜爱情的发展看。杜十娘虽是一个妓女,但她追求真爱,渴望寻觅一个称心如意有情有义的男子,早日跳出火坑。当李甲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与李甲“一双两好,情投意合”,“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她选择了李甲,并开始从容不迫、按部就班地实现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巧激朼母,讲定身价和交钱的期限;第二步,劝李甲向亲友借贷;第三步,当李甲奔走六日,空手而回,她便取出藏在絮褥中的碎银一百五十两,嘱咐李甲继续筹借另外一半的银子;第四步,跳出火坑后,南下浮居,计划李甲先回家,求亲友在父亲面前求情,再把她接回去。计划周密,为跳出火坑争取幸福,她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充分的主动,由此可见,李杜爱情的领导权、主动权始终是掌握在杜十娘手中的。以她的精明和成熟,以她对李甲个性的充分了解,她应当预见到李甲的意志薄弱、事无定见对他们的爱情和未来的影响,她应当预见到李甲在斧贫困竭之际可能出现的某种动摇。但她似乎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或是过于精明,她没能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所以,李杜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掌握爱情的领导权、主动权的十娘理应承担主要责任,或部分责任。

其次,十娘雖计划周密,但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不坦诚和偏执应负很大的责任。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商品经济由兴起走向繁荣,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观念在金钱面前开始动摇,利益驱动已逐渐取代宗法伦理制约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钱,李杜完全可以在社会立足,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的幸福。如果十娘及时告诉李甲百宝箱的事,李甲手中有钱就会心中不慌,他和十娘就可以从长计议,他也就根本不会考虑孙富的建议。但令人扼腕叹息和不解的是,杜十娘却没有告诉李甲百宝箱的存在。离开妓院前,她为了保护财产,考验李甲,不讲百宝箱的事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二人已经离开妓院,南下浮居,那么在资斧困竭,走投无路,李甲最需要金钱支持,来树立战胜困难、捍卫爱情的信心,以便从长计议之际,杜十娘却不知为何还要遮遮掩掩,还要向李甲隐瞒百宝箱的存在。要知道李甲为了爱她杜十娘,已与社会和家族决裂,他现在最信任的人就是她杜十娘,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也是杜十娘,她为什么不在李甲最需要帮助、最需要信心的时候告诉他百宝箱的事?难道李甲经过了那么多的考验还不能证明他对十娘的爱,她还要考验他?如果是这样,那十娘也太有心计了,有心计得让人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这证明她爱得太过保留,爱得不够坦诚,对李甲太不公平。如果她这样做不是为了考验李甲,只不过是她不想在他们的爱情掺杂金钱的因素,金钱对于她和李甲的爱情来说一点也都不重要,那么,她在妓院时又为何要存下巨资,以备他日从良之需,这不矛盾吗?原来她也知道金钱对于自己获得幸福的重要性,却把李甲看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以为李甲可以空着肚子去构想他们的未来,富有心计、聪明达练的她此时却又为何如此天真?

其实这还不是最致命的错误,杜十娘最致命的错误是偏执,在李甲向她提出孙富的建议时,她偏执地认为李甲不爱她,她偏执地不能体谅李甲走投无路的无奈和苦心,她偏执地不能原谅李甲的一时糊涂,她又偏执地在怒沉百宝箱后,不顾李甲的“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告罪”,纵身一跳,投江自尽,留下李甲“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悔恨,郁成狂疾,终身不痊”。所以,如果她在李甲资贫困竭、走投无路之际告诉他百宝箱的事,如果她能原谅李甲的一时糊涂,不那么偏执地看人、看事,怒沉百宝箱后投江自尽,那么,李杜爱情的结局就会改写,或者是原谅李甲,重新来过;或者是好聚好散、各奔东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杜十娘开始的不信任、不坦诚和后来的偏执埋葬了自己和李甲的爱情。

杜十娘最后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究竟该如何评价她的自杀行为,长期以来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将杜十娘投江自尽的偏执之举美化、神化,说什么社会的最后抗争”,为自杀大唱赞歌。言下之意杜十娘只有投江自尽、死路一条,这是她最好的选择,这是作为妓女的她的反抗不合理社会的最好方式,如果真是这样,顺着这样一种思路,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不寒而栗、令人恐怖的结论:所有的被剥削者、被压迫者都应当自杀,因为这是反抗不合理社会的最有力、最好的方式。因此,杜十娘投江自尽,似乎很勇敢、很崇高,实质上是偏执之举;将杜十娘投江自尽美化、神化,似乎很合理、很有意义,实质上这是对宝贵生命的极端漠视,是“阶级分析论”导致的对人物形象的有意拔高,这是与杜十娘投江自尽一样的偏执之举。

猜你喜欢

投江李甲李杜
Strengthening and softening in gradient nanotwinned FCC metallic multilayers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命苦
“模仿屈原投江”,文化传承何须哗众取宠?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
——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
诵读“李杜”时的遐思
死猪“投江”暴露监管漏洞
不能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