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科特色为导向的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

2021-06-25肖帅方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7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肿瘤学双一流

肖帅 方敏

[摘 要] 建设“双一流”大学是目前综合性大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临床肿瘤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医学专业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如何加强中西部地区高校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提出以学科特色为导向的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模式,立足于院校实际学科特色,以学科发展为目标,强化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有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增加科研成果的产出,提升科研产出的质量,为中西部院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贡献。

[关键词] 双一流;肿瘤学;研究生培养;中西部高校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卫健委重点指导课题“基于代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精准诊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201919);2020年度南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學科特色为导向的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研究”(2020JG038)

[作者简介] 肖 帅(1982—),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肿瘤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方 敏(1982—),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理论及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7-0181-04   [收稿日期] 2020-10-13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教育新时期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了新的部署。“双一流”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双一流”建设要坚持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人才培养质量是决定大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1]。

一、中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背景及意义

(一)中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背景

中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发展相对落后,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医学学科发展,更离不开核心人才的培养[2]。更重要的是,积极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因此,结合战略需求和当地院校的医学特色,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是高校“双一流”建设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3]。同时,建设医学院或医学相关研究院更是建设“双一流”的一个标配,是综合性大学整体实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如2000年前后大量的医学院与理工类大学进行合并,如西安医科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中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与吉林大学等。而近年来为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又兴起了一波医学院建设的新高潮,如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通过自筹或共建的方式纷纷建立了医学院,进行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4]。但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同,本科生以传授知识为主,而研究生主要以自我学习的素质提升为主[5]。目前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重专业学术、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重视不够、机制不活、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学科思政”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6]。当前,我们要坚持以一流学科为基础建设“双一流”大学,充分吸收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建设的经验,推动一流的科研创新,并激发原始创新力。

(二)加强肿瘤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医学学科具有学科体系庞大、完整性强的特点,分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两大部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互为补充。这一特点在肿瘤医学发展和研究中更为突出,最为直接和突出的表现就是近年来肿瘤医学在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基础上指导了新的临床分型,并开发了一系列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预后[7]。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能显著改变肿瘤医学历史的相关研究大部分是由国外研究者的成果,因此,如何通过改善目前临床肿瘤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激发肿瘤医学新活力,提升肿瘤医学科研原始创新能力,促进肿瘤学科发展,是“双一流”建设迫在眉睫的重任。同时,一流的医学学科的建设能显著提升综合性大学的排名,如对高校排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以及具有国际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来看,医学研究生教育水平较高的高校通常立项多,发表高影响力的科研论文水平也明显高于普通院校。如医学学科排名靠前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其医学院均是后期共建产生,医学院校排名也均居全国前列,每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科研论文也居全国前列[8]。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应加强肿瘤医学研究生的培养。

二、中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难点和新趋势剖析

(一)中西部地区临床肿瘤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学科发展由多方面决定,研究生培养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除少数较大肿瘤中心外,国内大部分院校对临床肿瘤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学科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题过大、选题随意、只追热点、针对性不强内容,导致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不强,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9]。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脱离临床、脱离自身优势、忽视学科交叉等问题,导致研究成果实用性、可行性及创新性不够,也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10 ]。再者,因导师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科研能力不均衡,导致研究生培养针对性不强、延续性不够、科研产出数量少、质量低等问题,科研流于表面和形式,研究生科研积极性不高,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其有限[ 11 ]。上述问题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及学科排名,进而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西部医学院校因处于内地,病人总量、科研人才储备、科研设备和经费都与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教育基础相对较差,软硬件资源支撑力度不足,导致上述共性问题较明显。在经济和人才不均衡的大环境下,高校研究生培养该如何进行一直是中西部地区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中西部高校应在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支持下,立足于本院校、本地区的人才和资源的优势,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鲜明的特色进行研究生的培养,为学习发展带来新动能[4,12 ]。

(二)中西部地区临床肿瘤学科研究生培养难点和新趋势剖析

对于临床肿瘤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面临更大的困难。其一,师资队伍的人员和能力相对不足。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中青年师资力量主要聚集在经济、交通和教育资源发达的城市,导致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力量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其二,肿瘤疾病临床资源流失相对严重。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对患者的吸附力不如发达城市,肿瘤患者的流失导致临床资源缺乏;其三,研究生的能力提升较慢。目前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研究生在进入培养周期前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相较发达地区少,导致进入培养阶段后需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增加了培养的难度。在网络信息及交通发达的新时代,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也具备了以前难以企及的新资源。目前網络极其发达,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也可及时分享到全世界最新的肿瘤科研进展,摆脱了过去没有纸质图书则无法获得新知识的窘境。同时人才的线上线下交流和流动也更加频繁,科研合作也更加便捷,多学科、多区域、多国家间的多人、多个学科团队间的合作变得非常容易,促进了知识的流通,拉近了因信息不匹配导致的信息差距,使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和教师也能得到接近于发达地区的信息和教育资源[ 13 ]。

三、中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一)现培养模式的不足

在上述背景下,为改善目前中西部地区及国内类似院校临床肿瘤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应加速“双一流”临床肿瘤学科建设,形成以学科特色为导向的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模式,立足于院校实际,以肿瘤学科特色为引导,以学科发展为目标,以临床应用为主线,强化研究生的选题和研究质量,有效提高目前中西部地区肿瘤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其中以临床应用为主线的肿瘤研究生教学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即PBL教学法和以及以临床案例为基础进行的教学和研究,即CBL教学法,这些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肿瘤临床的教学效果[ 14 ]。其中学科特色培养能使研究生在其特色专业领域迅速积累丰厚的知识和科研思路,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及创新思维和研究的能力。特色研究也是最能迅速在某一研究领域取得较高学术造诣的“弯道超车”的有力措施,这一措施也被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引进和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成绩[ 15 ]。同时,导师是促进学生学习和科研全方面提升的最重要的引路人,因此导师的能力、视野及培养方式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院校,单个导师可能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假如在科室内形成导师团队,或与校外导师组成导师协作小组,共同指导学生强化选题及推动课题进展等,将有助于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16 ]。因此,特色研究方向和强化导师建设是提高中西部医学院校肿瘤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以学科特色为导向的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基于上述研究,作者综合目前国内优秀医学院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经验[ 10,12,17,18 ],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强化特色、坚持发展”,针对临床肿瘤研究生的培养,由选题到课题全方位进行改革。(1)建立导师协作团队,紧密结合医院相关肿瘤疾病、地区特色肿瘤疾病进行选题;(2)紧密结合肿瘤临床问题选题;(3)临床科室建立导师团队共同研究主题,围绕主题进行选题;(4)围绕主题进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选题相结合;(5)强化课题的可延续性。

在开展研究中建议:(1)深化研究背景理论知识学习;(2)构建有延续性、可传帮带的“导师—研究生”团队;(3)强调研究的可应用性,如对治疗共识、指南的更新,对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应用等研究;(4)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短期解决现象和功能,长期阐明机制和潜在应用;(5)建立以论文、专利、项目、临床转化应用等成果为代表的学科体系。

在采用该模式培养研究生后,评估其对研究生个人满意度、开题时间、课题进展、科研产出及后续个人发展情况的影响,评价该模式的科学性。通过上述方式培养3~4个周期后,可初步建立数个有利于临床肿瘤学科发展的特色方向,以特色方向为导向进行规范的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增加科研成果的产出,提升科研产出的质量,为中西部院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奠定基础。

四、结语

中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既是学校发展建设的目标,又是敦促学校发展的动力。临床肿瘤学研究生培养是综合性大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且各院校、医院均存在各自的特色及比较优势,因此,需积极开展以学科特色为导向的临床肿瘤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大力支持和鼓励临床肿瘤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莹.医学院校“双一流”建设中的要点分析[J].科教导刊,2017(14):1-2.

[2]曹原,赵春辉,郑玉荣,等.“双一流”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医学学科建设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9(5):364-

370.

[3]朱研,李志平.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政策变迁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5):753-755+771.

[4]周海涛,胡万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西部高校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9(6):19-25.

[5]王亮亮,雯博,刘辉,等.浅析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差异[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72-74.

[6]刘小强,邓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学科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6):24-

29.

[7]Sveen A, Kopetz S, Lothe RA. Biomarker-guided 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strength in complexity[J].NAT REV CLIN ONCOL,2020(1):11-32.

[8]蒋华林,柴媛.“双一流”高校全面发力建设医学院的动机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20(3):29-33.

[9]费嘉,刘誉.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生物学相关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3):221-

223.

[10]刘宝瑞.临床学科的研究方向与选题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6):561-564.

[11]贾金忠,曹炜,宋红,等.学科发展视角下全日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7(4):300-304.

[12]王逢会,杜娟.“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70-71.

[13]邹颖.“双一流”背景下,中西部高校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甘肃高师学报,2020(1):27-30.

[14]葛炳辰,黄华兴,夏添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67-69.

[15]林华,詹淑琴,刘爱华,等.新形势下神经内科研究生专业特色培养的模式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7):53

74-5376.

[16]袁平,彭笑,高祖梅,等.导师组制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职业教育,2020(22):40-41.

[17]王凤清,王青,段丽萍.“双一流”背景下提升医学学术博士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華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9(1):56-59.

[18]吴苡婷.科研硕果累累,这座医学院是怎样做到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推进“双一流”的探索之路[J].新民周刊,2017(50):32-37.

On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Oncology Graduate Students Oriented by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XIAO Shuai, FANG M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1,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clinical oncology post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majors. However,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ow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oncology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model of clinical oncology graduate students oriented by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tual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s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s the goal, and strengthens the training level of graduate students.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graduat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crease the outp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and provi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amo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oncology; postgraduate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肿瘤学双一流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
肿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