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困境与出路
2021-06-25邹苏
邹苏
[摘 要] 深受儒家文化浸润和影响的传统医德具有美德伦理的特征,强调德性和义务。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医疗条件使传统医德的传承与创新面临诸多困境。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应立足于挖掘传统医德的文化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交流融通,并与时代特点、社会实践、文化自信相结合,保持传统医德的生命力,实现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
[关键词] 传统医德;内涵;困境;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SJB710035)
[作者简介] 邹 苏(1978—),女,湖南祁东人,硕士,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7-0026-04 [收稿日期] 2021-01-18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医乃仁术的行业准则、不谋私利的道德品质、精于医道的科研精神以及谦和有礼的行医态度,这些构成了传统医德的基本内涵。自古以来形成的医学家行医实践的传统医德规范,面对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医疗条件,存在诸多困境。传统医德结合时代特点、社会实践、文化自信,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化,弘扬传统医德思想的时代价值,既是传统医德传承和创新的时代需要,也是新时代医德建设的现实需求。
一、传统医德的内涵
医学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仁者爱人”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最推崇的基本原则,这一理念是建立在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逻辑之上,这也成为我国传统医德的思想源泉。“医乃仁术”便是儒家仁爱思想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强调良医是仁爱之心、高尚道德和精湛医术的高度统一。古代医家在这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晋代医家杨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提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明代医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医家十要》中把“一存仁心”“博施济众”作为医者的根本品质。古代医家历来强调,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可见古代医家对仁爱的重视。虽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是大批知识分子在“医乃仁术”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仍然积极从医,为黎民百姓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围绕“医乃仁术”这一医德核心,传统医德还提倡廉洁行医、重义轻利的道德品质,“普同一等”、平等待患的价值理念,“大医精诚”“博极医源”的科研精神,谦和有礼的行医态度。传统医学对医德的重视程度之高,医德法典成文之早,论述涵盖面之广,在世界传统医学史上堪称之最[1]。
二、传统医德形成的思想基础
《周易·系辞传》中记载:“天地之大德曰生”,是指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孕育出生命,并且承载、维持着生命的延续,这是天地化生万物的大德之仁,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礼赞。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评选《言医选评》时说:“医何以仁术称?仁即天之理,生之原,通物我于无间也。”在王士雄的观点中,“医乃仁术”的“仁”被进一步理解为“天之理”“生之原”,已經超越了仁心、人性的层面达到了本体的高度。清代医学家贾棠在为《景岳全书》作序时说:“原夫天地生物,以好生为心,……古之圣人,又以天地之心为己心,着为《素问》《难经》”。贾棠把创建医学的圣人之心看成是“以天地之心为心”。圣人生命与天地之道的契合说明天地之心是圣人之心的本源和依据,也说明博大精深的医学是天地生生之德的体现。因此,在古代医家的思想中,天地之心所指的生生之仁成为古代医学产生的最终根源,医学理应继承天地之仁的精神。“仁”也就成为古代医家不懈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
传统医德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中国古代医家大多具有儒学思想的深厚根基。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作为医家“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诸事则不能默而识之。”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医家五戒十要》中也提出:“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医家十要》中说:“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这些都证明古代医家非常强调精通儒家思想是学医的基础和前提。
传统医德具有美德伦理的特征,强调德性和义务的特点,医疗行为的基础是医者内在的德性和自律,传统医德更多的体现在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我规范方面。因此,在许多古代医家看来,“修身”、德性是学医和行医的重要前提,医者只有先具备仁心,才能行仁术。正如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所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三、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困境
医德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医疗卫生实践的产物,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文化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医疗卫生实践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医德在自身的传承和发展上出现了断裂,传统社会以德性为基础的伦理道德出现了动摇。传统医德的局限性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传统医德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例如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人员利益意识的觉醒之间形成鲜明反差;新的医疗技术发展带来许多亟待解决的医学道德新课题,则是传统医德很少涉及的领域;现代医德所面临的诸如医疗资源分配、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也是传统医德的盲点。传统医德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及医疗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更不足以解决现代医学领域的所有道德问题。如果单纯地传承传统医德,则难以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医疗实践条件下,传统医德既要传承思想精髓,又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焕发强劲的生机和活力。
四、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立足点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2]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广大医务人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神圣使命、特殊价值和崇高境界,是对新时代医德内涵的深刻阐释。因此,新时代医德建设应立足于挖掘传统医德的文化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医德的创新发展,这既是传统医德保持生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树立医务工作者文化自信的根本遵循。
(一)以传统文化为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密码。中国传统医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长期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中国传统医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传统医德的文化基因。“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高道德标准;是贯穿我国传统医德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古代医者必备的思想道德修养[3]。“医乃仁术”便是中国传统医德最直接的体现。
传统医德生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光芒,是医疗行业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新时代医德建设中,传承与创新传统医德的现代价值,是医务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肯定,更是发自内心深厚的文化自信[4]。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多方面的综合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医德文化建设为其提供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医德文化的建设必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德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加强对传统医德的价值认同,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传统医德思想精华,充分发挥传统医德在社会理想、价值理念、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传统医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中国精神及社会主义道德观相结合,突出传统医德的时代内涵及现代精神。这无论是对传统医德自身的传承和创新,还是对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可谓意义深远[5]。
(三)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交流融通
现代医学职业精神是约束与规范医学这一行业实践的伦理道德与技术规范,充分体现了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现代医学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有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的职业观念,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目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态度,这些都与传统医德思想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存在思想上的一致。
然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道轻器,以个体行医为主要模式的传统医学在传统社会不受重视,导致传统医学没有形成也不可能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职业精神。现代医学职业精神反映的是现代医学模式下西方医学的基本原则和职业操守,是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全人类所倡导的职业准则、价值取向,它与传统医德提倡的以美德伦理为基础的个体自律有很大差别。
因此,在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传统医德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虽然具有共同之处,但在具体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随着现代医学职业化的发展,传统医德需要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相适应,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交流与融通,通过传承与创新发展,体现出自身的时代价值与应用价值。
五、传统医德的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人们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医学为民众服务的组织形式、医学本身的系统构成等都在发生变化,传统医德在今天的医疗实践中,从时代、实践、文化等层面,对当今医学职业精神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结合时代特点,将德的自律与法的他律相融合
传统医德的基础是美德伦理,成为医者仁爱行医的道德律令,有效地调节传统社会的医患关系。然而,医者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参差不齐,在行医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医者都会坚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医者遇到很多困惑与难题时,单靠自觉自律去规范行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现代医疗活动不仅需要医德的规范与约束,更需要医学法律的规范与约束。首先,医学法律可以弥补医德约束力的缺陷。医学道德中的救死扶伤、人道主义、尊重患者等原则,具有柔性的特点,而法律则使得这些原则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其次,医学法律对医学道德具有导向和保障作用。新时代的医德建设,要将为社会所必需的医德规范上升为法律,運用国家强制力保证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不失范、不越轨,有了医学法律的保障,医学道德才能更好地发挥约束作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结合医疗实践,将基本内涵与价值拓展相融合
尊重生命的责任意识。古代医家都把“仁爱救人”作为医学的最高目标,医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无论生命价值如何都要一心赴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一医德观念,至今仍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然而这种无条件的“普救含灵之苦”的医德观念在今天需要重新审视。现代生命伦理观认为,人生的目的不仅要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对社会承担责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身的价值更加关注,对脑死亡标准、安乐死等不再拒绝,而是在冷静思考中选择。当一个人已经失去了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无法挽救生命时,还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这不仅影响稀缺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也增加患者本身的痛苦。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既要一心赴救,又要强调生命价值的意义,树立生命神圣与生命价值相统一的观念。
义利平衡的价值意识。医疗、卫生事业是公益事业,医疗卫生部门属于非营利性单位,政府拨款有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部门势必受价值规律作用影响,不可能长期处于亏本服务中。现今医务人员已改变了单纯依靠国家工资取得报酬的状况,个人收入多寡与医院经济效益相联系。因此,不能把职业道德和个人正当利益对立起来,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博施济众、不谋私利,另一方面又要肯定和尊重医务人员的合法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增加他们的合法收入。我们反对那种不顾患者利益,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个人私利的不道德行为。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精于醫术的敬业意识。医术与心术密切相关,也是医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看作单纯的技艺。时代在前进,医术也在发展。古代先贤虽然有很多贡献,但也有错误或不全面之处,这就需要今天的医务工作者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经验,又不能泥古,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推动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才能还更多的人以健康。
(三)结合文化自信,将传统医德转化为职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讲仁爱、守诚信、重民本、崇正义这些丰富的价值理念、伦理精神,是涵养传统医德的重要思想源泉,也是医者在职业生涯中的“立职之本”,是医生职业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例如传统医德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大医精诚”的道德伦理以及“悬壶济世”的使命担当等,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价值观念和行为范式,它展现了古代中医名家治病救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是中医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6]。医学职业精神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在大力倡导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传统医德,不断强化医务工作者对优秀传统医德的认同,使医务工作者自觉地将优秀文化所具有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逐渐内化为职业精神,从而构建良好的医疗环境。
六、结语
传统医德将“人”作为出发点,强调了医学的“人性”,闪耀着儒家思想的光辉,推动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事业发展,对当代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代医疗实践的背景下,传统医德需要与现代医学职业精神相适应、与社会医疗相互协调,才能显示出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穿透力[7]。
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有”“两相”“两创”方针,即对待传统文化要有区别地对待、批判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殷,陈可冀.儒家文化与中医学[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6-08-21)[2016-08-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08/21/c_1119428119.htm.
[3]张明霞.“继承”与“创新”——传统医德向现代医学职业精神的发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6):571-573.
[4]侯艳.基于中医院校中国传统医德教育现状构建连续性大医德教育模式的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5]朱亚杰,张艳清.中国传统医德现代转化路径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1):1-3.
[6]洪梅,吴冰,周庆焕,等.生命文化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1):70-72.
[7]张立方.传统医德在当代医德教育中的价值启示及实现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2(4):520-524+530.
Predicament and Way Out of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ZOU Su
(College of Marxism/College of Medical Humaniti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 cultur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e and ethics, and emphasizes morality and obligation. The new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medical conditions mak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face many difficulties. 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xcavation of the cultural genes of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and t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value guidance, integrate with the modern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maintain the vitality of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and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Key words: traditional medical ethics; connotation; predicame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