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1-06-25王雪香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  要:高校教育关系着国家前途的发展,做好大学生培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校、家长、社会关系中的桥梁,在心理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发挥辅导员引导者的作用,努力营造和谐的集体心理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等。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应告知已满18周岁的学生,他们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以及言行负责。大学生在此时期心理波动比较大,是形成稳定性格的关键时期,逐渐由稚嫩转向成熟,因此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至关重要。[1]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认知自身的责任,选择合宜的行为,选择正确的途径满足自身心理需求是辅导员不容推卸的责任。辅导员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合理的计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此阶段能够真正的从稚嫩走向成熟。

一、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根据对辅导员这个群体的调查研究发现,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为辅导员所负责的班级,班级作为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性格养成,行为能力的重要场所。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指导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尤为重要,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养成。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硕士学历较多,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较少,所以需要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更多的心理知识以及进行更多的心理教育培训来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2]辅导员心理教育辅导难度主要为学生个体化差异较大、班干部能力培养、应急事件的处理、学生感情生活的调解、学生之间矛盾的处理等。这说明,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心理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还需要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能及理论方法支持。

二、辅导员在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目前辅导员心理教育工作中出现较多问题是,虽然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很重要,但是并不能深入的去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学校事务性工作较多,时间分配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较少,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欠佳。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依然抱着传统的理念,抱着不出事不解决的态度,不能防患于未然。[3]最重要的是,大部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知识素养不高,没办法对学生进行很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部门,各个高校也开始重视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与学生最为紧密联系的还是辅导员,所以虽然设立了专业机构,但是还是达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辅导员将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具有榜样力量,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好榜样。同时辅导员应自身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知识储备,多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和学习,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能够运用专业的心理知识给与学生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或问题。

(二)努力营造和谐的集体心理氛围

一个健康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视班级环境的建立,建立一个相对宽松、舒适、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使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能够积极主动的面对和处理,使学习效率提高,对生活感到幸福。[4]同时能够很好的规避不良情绪,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所以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大学生因处于成熟与未成熟之间,还未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大学生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这个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意气用事的事件发生。所以辅导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比容易显现出来,总是喜欢藏在心理,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比如有的学生外表看这开朗,其实心里装着很多事情,只不过他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排解和发泄,长时间积累可能造成一朝爆发产生不可控的后果。[5]辅导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特质学生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一点一点的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四)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作为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教育,例如:组织以心理辅导为主题的专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团日活动;组织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辩论赛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请专业的老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和座谈会;组织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增进交流;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多多参与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的中间枢纽有义务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学生与家长才会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才能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创建。拥有健康的心理,学生自身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它能幫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规避危机事件的发生,提高适应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受挫能力。在大学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李凤莲. 公共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2] 李慧敏.“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2):133-134.

[3] 崔晓琴.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206.

[4] 陈名凤.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面对英语四级[J].城市地理,2016(06):219.

[5] 周飞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7):137-138.

作者简介:王雪香(1991.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