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大班木工活动的材料投放与场地创设

2021-06-25田雯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自然资源探究性

摘  要: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开展特色木工活动,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形成有效性的师幼互动与资源管理,并且在探究性活动中,围绕“木”这一自然材料在与园本资源的有机融合中,该如何对中大班木工活动进行材料的投放与场地的创设,便于活动的高效开展,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

关键词:木工活动;自然资源;材料投放与场地创设;探究性

木工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探究能力、审美能创造能力等,体验工匠精神,使幼儿学会热爱生活,并在自己动手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那该如何打造科学且实用的木工区呢?

一、材料

(一)研究背景

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木工作品,正确树立工匠精神,培养爱生活、爱创作的情感。如何正确选择和投放木工材料,是引导幼儿进行创作的前提条件。

(二)材料的收集

1.搜集社区内的绿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综合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幼儿园应密切和社区的联系。他们为绿化环境而修建下来的树枝、树干都是天然且免费的资源,收集起来可以丰富我们的木工材料范围和用量。

2.搜集废品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带孩子们搜集那些被丢弃的废旧材料,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废旧木料的价值,将其变成宝贝,而且,还能够将孩子们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意识培养起来。

3.搜集家长资源

家长作为教育资源,体现在他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量,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职业特点和便利条件作为幼儿园开展木工活动物质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向幼儿家长收集了一些废旧装修材料,如:红酒盒、地板、三夹板等,这些材料清洁、轻薄且光滑,非常适合幼儿操作使用。

4.购买木工区工具材料

工具的适宜性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成败。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弱,为危险系数减少到最小程度,让幼儿更便利地使用和操作,需要准备围裙、手套、防护镜、安全帽等安全防护工具。 而像锤子、钉子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木工工具则需要一定的调整,另外,还需准备小钢锯、台钳、胶枪、锉子、砂纸、工具盒和不同型号的铁钉等。

(三)材料的整合筛选与管理

在幼儿园中,3-5岁的孩子占据大多数,所以,在木工活动创设期间,对于其中的材料资源必须要科学的进行整合筛选。对此,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段特征、个人爱好、整体发展情况等选择木工材料,科学投入到木工活动区域内。

资源的前期收集有赖于大家的科学管理,所以建立必要的资源管理制度与消毒制度,以保障材料使用的安全与卫生。

(四)材料的投放

这里的材料投放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指木质材料使用的投放,二是使工具类的投放。它们的投放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与顺序。

木工活动较适合在中大班开设。中大班的幼儿手眼协调逐步增强,手部精细动作也属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可将工具的投放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初始工具,技能提升

幼儿先要丛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练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开始,因此工具、材料的投放不易种类过多。

工具:小钢锯、锉子、塑料锤、台钳。

2.第二阶段:材料互动,自主创作

工具:小铁锤、塑料手柄铝头锤、螺丝刀组合、卷尺、小木头夹子

材料:木板、长短螺丝钉、各种链接五金件、彩色笔、橡皮泥、轻黏土。

3.第三阶段:想像无限,创新无限

工具:刨子、直角尺、尖嘴钳、平口钳。

材料:PVC管

4.第四阶段:拓展创新,精彩继续

在中班年龄阶段幼儿已经掌握熟悉了各种工具的作用与使用方法,并且能让工具与各种材料、配件发生有效互动。

另外,在工具的投放与摆放上,我们遵循:先投放手动工具,再逐步投放電动工具;使用率高的工具,需要摆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位置。

(五)特别提示

幼儿在木工区活动,使用各种工具时,难免会有意外受伤的情况,作为指导者在对工具,材料提前做好安全措施的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处理一般伤口的技能。投放一些应急处理的医药箱放在幼儿不易拿取的地方。医药箱中应包括:镊子、肥皂、冰袋、创口贴、药油、纱布等。做好安全登记。

二、场地

(一)因地制宜选定木工区活动区域

幼儿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活动的专注度,挖掘自然性,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二)师幼合作制定木工区活动规则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并不是放任的,建立必要的规则是保证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尤其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木工区,更加需要规则的约束。 一是工具本身的危险性大,二是由于幼儿生活环境的限制,使用这些工具的经验几乎为零。

1.人数的控制

控制进区幼儿人数,减少幼儿之间拥挤和碰撞的机率。 以头盔的数量作为人员的控制量。也可以用轮流或者预约的方式进行游戏,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拥有足够的游戏空间。

2.物品取放的规则

将幼儿摆放材料和工具的照片放在多媒体上进行全班讨论,根据幼儿提出的建议制定相关规则:工具和辅助材料需要分类摆放;锯子可以挂在钩子上;钉子可以分类存放在小盒子里。同时,鼓励孩子们用绘图的方式进行标记符号的表征;没有完成的作品可以暂时存放在架子上,并写好名字,便于下次继续游戏。

3.安全标志

让幼儿为木工区设计绘制安全图示,幼儿自己设计的安全标识往往比成人的提醒更会起到警示作用。

规则意识的建立,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在规则明确的环境中进行反复操作,自然而然地将规则内化为良好的行为。

三、成效与收获

从孩子的层面上看:幼儿在钉、撬、拼接、安装的过程中,手部的肌肉更加灵活了;并且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情绪得到有效地释放;促进了积极情感的产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合作交住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学琴.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木工区的创设与实施[J]. 新智慧, 2019(7).

[2].张雨晗. 课程游戏化思想引领下幼儿园创意木工活动创设的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11):93.

[3].邵丽明. 有趣的“鲁班工匠坊” ——浅谈幼儿园木工区的环境创设与组织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7:290.

作者简介:田雯(1991,1)女,汉,江苏省南京市,本科,幼儿园二级,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自然资源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乐于探索 美在其中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法律未界定之自然资源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引导探究揭示本质
遗传变异探究性实验题归纳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