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英语课堂实践研究
2021-06-25张小倩赵丹徐红艳
张小倩 赵丹 徐红艳
摘 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深入改革带来了契机。然而,专门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新思想“进课堂”的相关论述较少。本文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意义、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依托开展“进课堂”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英语;进课堂;教学实践
2017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加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梳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大学英语作为大多数高校的一门必修课,课时多、时间跨度长、教学对象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重大。
笔者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词,在CNKI( 中国知网) 搜索栏中搜索到624篇相关文献。通过全部文献可视化分析数据显示,发文量从2017年(2篇)到2020年(435篇)逐年增加,2021年预测值为509篇。各大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非常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笔者针对624篇文献进行分类汇总发现,发文大多针对宏观分析、实施路径或者途径分析、教学模式分析以及实施策略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与具体教材结合的实践类研究最少(18篇)。前期研究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材料。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课程思政改革缺乏系统性、整合性,教学高度远远不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推动这一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新思想“进课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深入改革带来了契机。课堂教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主要传输渠道。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同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及时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保障课程思政改革的实际效果。
笔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文献179篇,分别对实施原则(曹淑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原则、内容与方案》,2020年)、实施路径(如高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践路径探究》,2020年)以及长效机制(王小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实现路径和长效机制研究》,2020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可视化数据显示,其中有只8篇专门针对“进课堂”进行了研究,课程也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课与思政课。没有专门针对“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相关研究。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意义
多元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多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局势的真实写照。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主流教材主要是反映西方风土人情、传统习惯、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的各类语言材料。广大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引领下,非常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以弥补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但是这远远不够,学生在学习这些西方语言材料的时候会发生中西方思想文化意识的碰撞,学生遇到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并且想要寻求正确解答的时候,我们需要面对面的、正面的、坚定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进课堂”的重大意义所在。
新思想犹如一面光辉的旗帜,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进的思想指南和精神武器。同时,也是引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一面旗帜。我们要把新思想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新思想真理穿透力和价值感召力转变成学生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将新思想实践引领力和理论主导力转变成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奮斗动力。
二、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依托开展“进课堂”教学实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主席从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的79篇讲话、谈话、演讲、答问等。习近平作为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依托开展了“进课堂”教学实践,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一)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团队
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集中理论学习。每周四下午为党员活动实践时间,我们制定了学期理论学习目标,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册书分为若干部分,每次开会先有两名教师汇报学习心得,之后其他教师针对两位老师的分享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同努力解决了学习的难题。之后由一位老师整理学习讨论笔记,之后发给每一位老师再次进行后续学习。定期、保质的学习提升了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打造了优秀的教师团队,这也是保证“进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基础。第二,开展特色活动。我们开展了《学习中国梦系列讲话,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色活动,把中国梦和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改革。在特色活动中,通过集中学习关于中国梦的15篇系列讲话,观看了7集纪录片《筑梦中国》、32集纪录片《筑梦路上》,写观后感等活动使教师更加立体地感受新思想的深刻内涵。特色活动的开展为“进课堂”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开拓了思路。
(二)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实践
(1)进课堂“教学延伸”环节,提升课堂教学高度
更新教学理念:《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教学案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 的单元主题为成功的要素,即成功道路坎坷,但是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就能获得成功。我们在教学延伸部分设计了“谈中华民族的成功”环节,材料参考《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教师设计了问答、填空、翻译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成功不仅限于个人,中华民族的成功也是不断奋起抗争而得来幸福生活,使学生可以把人生
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2)进翻译课堂,创新翻译教学实践
更新教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教学案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 翻译练习主题是关于中国航天事业,“进课堂”结合《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勉励大家讲话》,通过朗读、翻译、复述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3)进写作课堂,提升写作教学质量
教学案例:话题写作《出国留学》。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讨论我国学生出国留学有哪些益处。学生认为出国留学可以了解国外文化,学习一些国外大学的特色课程,开阔眼界,学会独立等。学生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个人层面。教师根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一段话“中国有近19万学生在美留学,美国有2万多学生在华留学。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深厚民意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从而提升写作教学质量。
结语
课堂教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进”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确保新思想入脑入心入行、落地生根见效的关键环节。我们不但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课堂教学材料的选取、教学活动的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将大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新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陈树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实现路径和长效机制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6):32-33.
[2]高飞,李婷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践路径探究[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0:3.
[3]侯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重大意义、关键环节与实施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4-17.
作者简介:
张小倩,1982年-,女,副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赵丹,1982年-,女,讲师,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徐红艳,1980年-,女,讲师,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大学英语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