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党对高校外事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21-06-25周连勇尹弢张鸥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周连勇 尹弢 张鸥

摘   要:疫情背景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格局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中国“双一流”建设带来挑战。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确保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行稳致远,引领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文章探讨了高校外事工作情况,就加强党对高校外事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作路径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党的全面领导 高校外事工作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文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引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国家工程,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持[1]。《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打造我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目前,我们正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遇到逆流和回头潮,高等教育国际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党对高校外事工作的全面领导对确保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行稳致远,“双一流”建设取得预期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高校外事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高校外事工作,通常的提法为国际交流合作,或称国际化办学。高校外事工作的宗旨是以国际化意识为引领,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拓展师生国际视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质量水平,扩大学术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自此,国际交流合作被确定为大学的“第五项职能”,是大学建设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对加快“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贯彻教育外事为教育服务、为建设服务、为外交服务的思想意义重大。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主导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而广大中等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扮演了资源购买者的角色。尽管如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机遇与风险并存,发展与挑战同在。现阶段,高校外事工作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系统性规划设计、自适应和调整能力、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存在不足。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的本质要求,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国际化办学是学校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党委领导视野和工作范畴,提高外事制度化水平,确保良性健康发展,助力高校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二、加强党对高校外事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性

高校外事工作是学校对外联系的窗口,是教育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外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共享发展在高校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外事工作要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色。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保证高等教育正确办学方向的指路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双一流”建设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牢牢把握领导权和主动权,使之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发挥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理清工作范畴,明晰发展战略,确定实施路径,强化保障支撑,聚焦目标任务,推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加强党的领导,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定盘星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事务和国际关系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面临挑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多变,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带来政治、文化及社会制度的冲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形式不断翻新,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加显著。为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動仗,筑牢安全防线,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加强党的领导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教育以树人为本,树人以立德为先。我国高校要办成世界一流高校,建设一流学科,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牛鼻子,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和光荣使命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加强党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挥棒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相关要素,其发展也受制于这些要素的优化与整合。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愿景,需要有助于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理念引导、制度规范、机制运行和政策实践,同时需要破除传统思想和固化行为的藩篱,拿出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魄力,正确处理机遇与挑战、合作与竞争、国际化与本土化等一系列关系。在这一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要素发挥作用并形成合力,必须要发挥党的领导指挥棒作用,通过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等方式激发活力,发掘潜力,形成同频共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三、加强党对高校外事工作全面领导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实施主体,肩负着培养为国家立信、为民族发声的国家栋梁的使命。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学习中坚守,在交流中融合,在借鉴中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

(一)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确立了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高校党委在把握大局推动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得力的领导班子、协调各方力量促发展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3]。总书记的这一重要判断,洞察全球演变总趋势,把握今日中国历史方位,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联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各国高校对彼此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实践的相互借鉴与吸收、融合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当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多元化和开放性逐渐融合的体现。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成功经验,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发挥制度和资源优势,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必须在高校党委领导下,跟踪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二)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精准指引高校国际化发展方向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其中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是推进国际交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从传统的经济财富逐步扩大到教育和科技发展。开展实质性国际交流合作,有利于我国高校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淘到真正的“金子”,融东西文化精华,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高校党委要保持定力,把舵定向,妥善处理好国际化、本土化与特色化教育的关系,确保教育主权不丧失。

(三)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引领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落地开花

传统的高校外事工作通常存在观念滞后、基础薄弱、经费短缺等问题,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高质量发展步伐。整体来看,一般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国际化办学理念陈旧、国际化意识淡薄、国际化能力不足、国际化水平偏低、全校共识度不高等现象。新时代高校外事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本身具备原则性、系统性、政策性、时代性等特点,需要举全校之力,学校、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和广大师生协调合作,才能做好。

推进高校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不断研究、摸索适合本校外事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引领高校外事工作开展得更加务实顺畅。国际交流合作已从单纯的人员交流向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等机制化、平台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合作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百花园局面。“双一流”建设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为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赋能,提升参与国际竞争和自身素质的能力。

(四)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推动高校国际化办学与时俱进

加强高校党委对外事工作的全面领导,要确保国际化办学工作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可持续健康发展。高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原动力,不仅要依靠强化办学理念中的服务意识,树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观,更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强化高校的职能意识,树立全方位的服务观,将国际化发展规划或战略融入学校的综合改革和持续发展大局之中。高等学校的发展既要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优良传统相呼应,又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时代召唤。

四、加强党对高校外事工作全面领导的落实

(一)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

“双一流”建设必须深深扎根于祖国大地,发挥党的领导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建设成效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学校党委在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要锻造和提升党员干部、师生队伍的政治品格、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夯实党建基础,强基层,正作风,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解放思想,释放活力,发挥创造力,把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集聚释放,建设领导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为深入贯彻党对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更好地开展高校外事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健全完善顶层设计

高校外事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实施中,把国际化办学作为一个重要考量和维度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在办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使国际化理念和意识成为一种自发的、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主动将国际化因素列入工作规划和学术生涯设计之中。同时,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考评体系,解决好长期存在的说和做两张皮现象,发挥政策导向激励作用,将考核结果运用于绩效奖励和个人发展进步。

(三)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建设

国际交流合作在被确定为现代高校第五大职能之一之前,一直游离在学校主要职能之外。在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外事部門主要从事手续办理、项目申报、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管理等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完整等现象。成立党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用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来看待外事工作,要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政策扶持、顶层设计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将外事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设置分管领导和专职外事专员,做到具体工作有抓手。

(四)逐步完善外事管理工作制度

改革和完善高校外事管理制度,使其更好地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学术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等目标,配套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等领域建立相对规范可操作的规章制度,既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国际化大政方针,又要结合学校国际化办学实际。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需要与学校综合改革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才能够使制度发挥应有效能。没有高校党委的重视与坚持,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建设国际化大学的愿景也只能是空话。

参考文献:

[1]凌胜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体系构建[J].国际展望,2020(2):25.

[2]肖金明.全面依法治国:在制度与治理之间[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3):65.

[3]运新宇.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来源于实践、扎根于人民[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12):4.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娜迪拉·阿不拉江

猜你喜欢

双一流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