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要学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孩子不如你的方面

2021-06-25王莉

现代家长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宝女儿家长

王莉

对于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长回答:“至少我的孩子要超过我,不能比我差吧?”“我教育孩子这么多年,到头来孩子还不如我,我岂不是很失败?”孩子不如家长就一定是失败吗?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学业不如他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他的那句话:“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让很多家长感叹家庭教育不容易。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我做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近20年,经常有家长这样回答:“至少我的孩子要超过我,不能比我差吧?”还有家长说:“我教育孩子这么多年,到头来孩子还不如我,我岂不是很失败?”孩子超过家长才算是家教成功吗?孩子不如家长就一定是家教失败吗?抛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准,我觉得这其实只是孩子和你不一样而已。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孩子和你不一样。

夫妇俩一个北大毕业一个清华毕业,在北京干着很体面的工作,对唯一的女儿倾注了大量心血,结果女儿考了外地的一所普通大学,临走恶狠狠地对他们说:“你们压制了我18年,我现在自由了。”

我有一对朋友,他们夫妇一个北大毕业一个清华毕业,在北京干着很体面的工作,所以对女儿充满高期待——我们都这么优秀,你是我们亲生的娃,你继承了我们的好基因,你现在的学习条件也比我们当年好多了,你应该上比我们更好的大学才对。抱着这种心理,他们对女儿殷切期望了18年,高标准严要求了18年,结果却令他们很失望——女儿考上了外地(非北京)一所很普通的大学。

去上大学时,女儿执意不要父母送,还恶狠狠地对他们说:“你们压制了我18年,我现在自由了。”

一听这话,我这对朋友老泪纵横。18年来,他们对女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她精心谋划美好前程,风雨无阻陪她上这个班那个班,没想到孩子却不领情,到头来抛下一句恶狠狠的话远走高飞。

我这对朋友,错就错在执意要求孩子和自己一样上名校,以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不允许孩子和自己不同,还苛求孩子在学业上必须超过自己。这是真爱吗?这只是占有欲、控制欲、攀比心、虚荣心罢了。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控制,所以他们的女儿才会说:“你们压制了我18年,我现在自由了。”此话虽狠,却很真。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孩子不如你的方面。爱他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家长如果真的爱孩子,还是要问问孩子的意愿,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与自己不同。要知道,孩子虽然是你的孩子,但生命却是他自己的,人格也是他自己的。因此,家长要允许孩子与你志趣不同、选择不同、价值观不同。

当然,家长也要允许和接受,孩子在学业上不如你。孩子可以上一所很普通的大学,干一份看似上不了台面但能让他快乐的工作,他只是和你不同——不能说不如你成功,不如你幸福。因为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幸福的感受也甘苦自知。

现在很多高知父母成了教育焦虑人群中的最焦虑者,就是这个原因:我这么优秀,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更优秀,这才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然说出去多丢脸啊;我自己是硕士,我孩子就得读博士;我自己年薪100万,我孩子必须年薪200万……这才叫一代胜过一代,否则就是宣告我的家庭教育失败。

可哪有那么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当下的升学竞争、就业形势,其实都比家长当年考学、择业时严峻多了。家长应该很清楚自己为取得如今的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辛苦,难道还真要求孩子头悬梁锥刺股,为了超越父母而以命相搏?家长想要孩子优秀可以理解,但也要考虑孩子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孩子的天资、志趣、意愿。如果孩子学得很苦很难,在学业上就是不如你,那么,家长也请接受吧。毕竟,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超过你给你带来的巨大满足感,对不对?

语文名师说我儿子长了一张“数学脸”,明明是夸我儿子数学好,我心中还是不高兴:语文名师这么说我儿子,不就是说我儿子不擅长语文吗?

其实上面那个例子,虽然说的是我朋友,但我自己也心有戚戚焉。我说别人时理直气壮,说到自己时也只能忍气吞声。

我自己是学霸,从小考试次次成绩都是第一,作文总是最高分,英语也拔尖儿。所以当我发现我家大宝对作文毫无兴趣,英语也学得一塌糊涂时,我真的觉得很挫败:怎么我这孩子就一点儿也不像我呢?就一点儿也没遗传我的优点呢?就一点儿也没得到我在语文、英语方面的熏陶呢?所以当朋友对我说“你是作家,你孩子一定很会写作文吧”时,我赶紧顾左右而言他;当老师说“你妈妈是作家,你怎么连句话都写不清楚”这句话被我孩子转述给我时,我真的无言以对。我也是芸芸众生里一位焦虑的中年母亲。

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办呢?我开始思考,孩子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孩子有不如我的方面,他就完全不如我吗?孩子在我擅长的方面不如我,他就没有出头之日、没有前途了吗?不,生命如此多彩,个体如此多样,我的孩子一定有优于我的方面,只是我没有发现,或者说我根本就不肯去发现而已。

数学是我所有科目中学得最吃力的一门,高中期间我可以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地学好语文、英语、历史、政治,成绩稳居班级前列,却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拿来专攻数学。即便这样,高考时我的数学成绩依然排在我所有科目的最后一名。我本科学的是新闻,根本没有高数课,这让我欣喜不已。但考上研究生,我读心理学、教育学时,统计、测量等科目又让我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得以过关。

而我家大宝却在数学方面极有天赋——注意,这个天赋并不是凤毛麟角、鹤立鸡群,只是在我这个数学差生眼里算是天赋。尽管如此,我也感到惊喜。大宝在三四岁时说自己喜欢“双数”,也就是偶数,因为“双数的糖果才能平分,不需要一人咬一半”。这简直让我欣喜若狂!孩子在我的弱项处,居然发出了光芒。这一点点微弱的光对我而言简直就是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啊!

大宝的数学成绩很拔尖儿,被数学老师宠为“数学王子”。我带大宝去看望复旦大学附中五浦汇学校黄玉峰校长时,从教五十多年阅学生无数的黄校长第一次见他就说他“长着一张数学脸”。我惊愕地问黄校长怎么看出来的。黄校长笑而不语。我心中其实并不高兴:作为语文名师的黄校长这么说大宝,不就是說我儿子不擅长语文吗?

看看,家長多么贪心,又多么偏执。黄校长明明夸我孩子数学好,我却还对孩子不喜欢语文而耿耿于怀。孩子明明有长处,我却紧盯着他的短处不放——尤其是孩子的短处又偏偏是家长的长处的时候,家长是不是特别看不顺眼,特别不能接受?就像我这般。

所以家长一定要有慧眼,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必须抛弃执念,发自内心地去接纳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接受孩子的平凡,另一方面也要看见孩子的亮点。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带着独特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一面。你的孩子可能学业一般,但很会做饭,没准以后是个好厨师;你的孩子可能英语怎么也学不好,但很会做手工,没准以后是个好工匠;你的孩子可能作文从来都写不好,但开车开得很好,没准以后是个优秀的司机……谁能说,做厨师、工匠、司机就是人生的失败呢?父母收起自己的虚荣心、攀比心,看见孩子健健康康、自食其力、乐在其中,不就很好吗?能够生活得真实快乐忠于自己,或许也是孩子优于家长的一大方面呢!

家长太急了,总是幻想孩子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养成我们到成人期才养成的好习惯。而我们自己身上那些难得的好习惯,有很多是在我们读高中、大学甚至工作以后才好不容易养成的

我们经常听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九岁还这个样子,以后改不了了!” “十三岁还没养成这些好习惯就晚了!”可真的是这样吗?这些话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有一定的道理,但更多时候只是在贩卖焦虑而已。

其实,只要把孩子培养成自我教育者、终身学习者,那么他在一生当中都会不断进步,这样的孩子未来才是真的不可限量。所以我们要耐心等待孩子成熟的那一天,不要在孩子的童年期就急于看到家庭教育的成果。

很多家长爱对孩子说:“我在你这个年纪已经怎么样怎么样了……”这些话恰恰是令孩子最反感的。你那个年代,生活艰辛,物质匮乏,兄弟姐妹众多,大多数人早熟;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优渥,别看身体长得快,其实心智成熟得晚。因此,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在和你一样的年纪就“成为你”,这对孩子不公平。

发展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的过程,它伴随着成长、丧失和停滞,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带有极大的可塑性,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休斯敦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们开展了一项规模很大的人格发展研究,他们找到近1800个被试者,观察这些人从16岁到66岁之间的性格变化。结果发现,在这些接受研究的人中,有些人晚年的个性跟他16岁时没什么太大变化,而有些人晚年的性格早就不是年轻时的性格。研究者认为这天壤之别来自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它和个性互相影响,互相塑造。

因此,请家长们给孩子多一些理解、尊重、宽容和等待吧,有时候家长太急了,总是幻想孩子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养成我们到成人期才养成的好习惯。可家长不要忘了,我们自己身上那些难得的好习惯,有很多是在我们读高中、大学甚至工作以后才好不容易养成的。明智的家长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苛求孩子。有些习惯,我们可以努力帮助孩子养成;但有些习惯,只能顺其自然,“树大自然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家长朋友们,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接受孩子不如你的地方,看到孩子优于你的地方,等待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允许他和你不一样吧。

这就是真爱。

这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大宝女儿家长
家长错了
和女儿的日常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