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人笑口常开,为什么对自己的家人怒目横眉?
2021-06-25晓林
晓林
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每个人都有几个不同的身份:在父母面前是孩子,在孩子面前是父母,在领导面前是员工,在客服面前是顾客,在交警面前是违章者,等等。心理学将这些身份称为“人格面具”。人格面具过多,难免会发生矛盾,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内心冲突。
父子冲突,儿子把爸爸推出家门,说既然你只对公司的员工好,那就住到公司去好了
高先生是在妻子的逼迫下找到我咨询心理问题的,但他拒绝妻子陪同,因为他不想让妻子看到他内心脆弱的一面。
高先生是一家国企的总会计师,收入很高,但工作繁忙,几乎没有按时下过班,节假日也经常赶回公司加班。比如,2018年暑假,他带妻子和儿子小龙去巴厘岛旅游,没想到进入度假村他就接到公司的电话,让他马上回公司办理紧急事务,他不得不扔下家人,中途返回。
“我知道自己亏欠家人。”可高先生的反省听起来又像是自我吹嘘,“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是总会计师,当月的财务报表出现问题,税务局要罚款,我能不回去吗?财务部大多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经验不足,离了我真不行啊。”
他告诉我,自己不仅是公司里举足轻重的领导,还是人缘极好的大哥:“年轻人都喜欢围着我转,因为我没有领导架子,员工有困难,我总是有求必应。昨天一名员工失恋了,下班找我喝酒倾诉,他喝醉了,最后我把他送回家,还背他上了四楼,所以才回家晚的。”
我问:“回家晚,被妻子数落了吧?”
高先生摇摇头:“家是我在养,她有什么可数落的?冲我发飙的是我那逆子小龙。他才16岁,居然敢跟我动手,把我推出家门,说我不是他的爸爸。”
我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高先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悻悻地说:“我进门换鞋的时候,发现小龙正陪他妈妈看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两个人笑得前仰后合,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小龙正值青春期,怎么能看这种节目呢?早恋了怎么办?联想到他上个月的月考成绩不佳,我就更生气了,于是走上前去,从小龙手里抢过遥控器,关掉了电视机。妻子小声骂我是暴君,小龙则夺过我手里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继续看。我当然不甘示弱,再次抢过遥控器。小龙也瞪起了眼,粗暴与我争抢。我们缠斗到一起,遥控器也摔坏了。最后,小龙把我推出家门,大声说我不是他的爸爸,還说,既然我只会对公司的员工好,那就住到公司去好了,不要回家了。您说说看,这孩子像话不像话?”
我没有正面回答,转而问:“您妻子没有制止小龙的犯上行为吗?”
高先生深深叹了一口气:“我现在是众叛亲离啊!她说小龙不懂事,因为年龄小,冲动,而我一把年纪了还动不动就发脾气,一定是有心理问题,所以今天一大早就替我向总经理请了假,开车送我来找您咨询。”
交谈中我了解到,高先生在家发脾气是家常便饭,妻子为此跟他闹过离婚,后来慢慢适应了,不再提离婚的事,但会用沉默来回应,最后总是高先生扛不住,赔笑道歉,买礼物哄妻子开心。
“可是小龙不好对付!”高先生紧锁愁眉,“进入高中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不少。老师说他的情绪不稳定,总是跟同学发生冲突。妻子怪我,说我把坏脾气遗传给了小龙。我感觉很委屈,我明明是公司里人缘最好的人,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为什么这一点小龙不随我?”
我问:“小龙的睡眠怎么样?是不是常做噩梦?”
高先生大吃一惊:“是啊,经常半夜惊醒,说有怪物追他,他还因为踢怪物而弄裂过自己的脚指甲。可是,您是怎么猜到的?”
我笑了:“这一点儿都不难猜。小龙安全感不足,做噩梦是最常见的症状。他梦里的怪物,就是现实中大发雷霆的爸爸。”
高先生愣住了。
人格面具有其积极意义,可以让人在复杂的环境中与别人和谐相处,但如果面具过多,转换不及时,就有可能引发心理冲突
不可否认,高先生智商过人,否则也不可能在26岁那年就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他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为家人创造了令人羡慕的财富,否则小龙也不可能上学费昂贵的国际学校。但是,由于高先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注重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给正值青春期的小龙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好在小龙性格外向,主动暴露问题,如果他把负面情绪压抑在心里,后果不堪设想。
“家庭气氛和学习成绩真的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吗?”高先生质疑。
“当然!”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因为没有安全感的大脑和用来学习知识的大脑是同一个大脑。”
高先生沉默了,半晌才用低沉的语气说:“看来问题出在我身上。请您告诉我,我究竟哪里做错了?”
我笑道:“经常冲家人发脾气,跟儿子打架,您明显有暴力倾向。”
高先生立刻反驳:“我没日没夜地在外面拼搏,虽说是公司副总,可有时连可口的饭都吃不上,睡眠时间更不能保证,还要承受沉重的精神压力,我容易吗?我每天对领导赔笑脸,又要与员工打成一片,我也很累呀!回到家,我就不能放松一下吗?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为什么偏偏我没有被包容的福气?为什么我还要像个演员似的,吃力地扮演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说着说着,高先生已有些哽咽。
我迅速理解了他,同时也感知到他情绪失控的心理根源。
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每个人都有几个不同的角色:在父母面前是孩子,在孩子面前是父母,在领导面前是员工,在客服面前是顾客,在交警面前是违章者,等等。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这些角色称为“人格面具”。
荣格认为,个体戴着面具生活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在群体内,必定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价值观、处事准则都不同,这个时候,人格面具就能使大家和谐相处,避免不必要的争端。但是,当人格面具过多,转换不及时,难免就会发生矛盾,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内心冲突。高先生把工作情绪带回家,冲家人发脾气,就是自己心理冲突的表现。
高先生不服气:“您说我是戴面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面具,那请您说说看,我戴着怎样的面具?”
我告诉高先生,他至少有四个人格面具:
第一,取悦他人者。高先生在公司刻意維护自己的好人形象,不仅在工作上精明强干、认真负责,而且在生活中乐于助人,是员工们的好大哥。这样的面具给他带来了好名声,但一味付出也会给他和家人带来困扰。小龙那句“既然你只会对公司的员工好,那就住到公司去好了,不要回家了”,就是这种困扰的集中表现。事实上,高先生本人也在交谈中表露过不满:“领导不信任我,员工都没良心。”
第二,献身者。高先生不厌其烦地强调自己工作有多忙,在公司的地位有多重要,其实是在强调自己的献身精神,希望获得别人的崇拜和感激。事实上,他的确有献身精神,但这样的强调容易让人反感,甚至疏远他。小龙把他赶出家门,就是因为反感这种宣言。
第三,高成就者。高先生少年得志,如今事业有成,他希望小龙继承他的优良基因,成为学霸,将来考上名牌大学,让高家持续兴旺。但是,小龙成绩中等,而且有厌学迹象,让高先生嗤之以鼻,曾说过“你究竟是不是我的儿子”“你浪费了我的基因”等刺激小龙的话,所以小龙才在冲突中说“你不是我爸爸”的气话。
第四,欺凌者。高先生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向家人宣泄,在他看来是缓解和放松,其实是把妻子和儿子当成替罪羊。而选择比自己弱小的人来施威,暴露了高先生性格中敏感、懦弱的缺点。
接纳自己的恐惧和脆弱,在家人面前承认自己在一些事上无能为力,不仅不会被看不起,反倒能赢得家人的安慰和支持
我直白的分析让高先生坐立不安。他说自己就像一个靶子,被我用机关枪打成了筛子,却无处躲藏。
我不客气地说:“您在家暴跳如雷的时候,小龙和他妈妈就是这种感觉。现在您能理解小龙为什么那么冲动了吧?”
高先生涨红了脸:“我真的没想到,原来我骨子里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我真的没有存心伤害他们啊!”
我告诉他,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完美的形象,于是尽量表现出亲和的态度,避免冲突,但和家人相处的时候,因为彼此很熟悉,伪装无用,所以不再收敛自己的行为。“事实上,您对外人笑口常开只是表面现象,您对妻子孩子才是真的好,只不过您没有及时换上合适的人格面具。”我说。
“面对家人也需要戴面具?”
我说:“人格面具不是一个贬义词,更不是虚假、欺骗的代名词。您可以把人格面具理解为‘身份。面对妻子,您的人格面具是好丈夫,面对小龙,您的人格面具是好爸爸,只要及时转换,自然能避免许多矛盾。要知道,虽然家人是长期陪伴且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人,但这种亲密关系也需要维护,否则会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生疏,甚至破裂。”
高先生无奈地说:“工作不带回家,在家不想工作,这些道理我都不懂,但做起来太难了。或许,我的人格面具太多了,可以摘掉几个吗?”
“不需要摘掉,稍加改善即可。”我告诉他,人格面具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对它有清晰的认识,自然能拿捏好分寸。我给他以下4点建议:
1.不做取悦者。首先学会自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帮助他人时,要出自“我想这么做”的本心,而不是“必须这么做”的刻意。
2.不做献身者。正确认识自己在公司里的价值和能力,同时也认同他人的价值和能力,打破“离了自己不行”的幻觉,以精诚合作的态度与同事相处,或许能成就更好的人缘。
3.不做高成就者。纠正认知偏差,端正价值观,不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同时也不对同事、家人寄托不切实际的期望。
4.不做欺凌者。接纳自己的恐惧和脆弱,在家人面前承认自己在一些事情上无能为力。这样做不仅不会被家人看不起,反倒能赢得家人的安慰和支持。
高先生笑了:“听您这样说,我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也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再想想今天以前的我,在公司多少有点虚伪,在家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实在令人讨厌!”
我也笑了:“那今天回家买束花,给妻子赔个礼,再配个电视机遥控器,向小龙道个歉吧。”
高先生重重地点头,说他正有此意。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