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打工仔到收藏家

2021-06-25宋路霞

检察风云 2021年9期
关键词:红木舅舅家具

宋路霞

1984年,高仕宝怀揣父亲借来的20元钱,乘了13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从安徽无为乡下怯怯地来到大上海,那年他14岁。三十多年过去了……

走进上海

高仕宝有个舅舅,叫纪永泉,从部队复员回沪后,最初在食品一店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个八灵台(可以转动的红木桌子)接触了红木家具,逐渐引发了兴趣,一发而不可收,后来索性辞职下海,正式做起了古董生意。那时淮海路上的“淮国旧”、南京西路上的“南国旧”,以及靠近常熟路的“创新调剂商店”,都堆积了很多各式旧家具,价钱不贵,但买的人不太多。纪永泉出于爱好,每天都去转转看看,发现有喜欢的、价钱能接受的就买下来,几年后自己开店,既出售旧家具,也收购旧家具、旧书和古旧物件。他是上海改革开放以后,比较早投身古玩行业的弄潮儿之一,生意红火了,就需要一个帮手。

正好这时的高仕宝,已长成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子了,于是纪永泉几次叫他来照看小店。高仕宝起初不想去,觉得舅舅那些古董物件,高深莫测,自己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水平,看不懂,也不感兴趣,在外打工多么舒服啊,自由自在,可以养活自己就行了。但是碍于舅舅的情面,他有时也去帮帮忙。有一次舅舅给他300元钱,关照他去一家人家取一张旧的红木桌子。他用三轮车把那桌子拉回来了,刚刚停到店门口,还没来得及卸车,一位老者走过来,围着三轮车转了几圈,问道:“这张桌子,1200元,卖不卖?”小伙子一下子愣住了——原来生意可以这样做啊!

高仕宝从伦敦拍回来的乾隆紫檀木嵌玉围棋盒

高仕宝从海外拍回来的乾隆沉香角杯

1989年,高仕宝回掉了各式各样的工作,步入舅舅的古玩店,开始静下心来仔细地触摸这些宝贝。在舅舅的启发和指引下,渐渐地,他被满屋有故事的老物件深深吸引,逐步可以与它们“神交”了,尤其对老家具情有独钟。那一件件散发着悠久古韵、承载着历史尘埃的老家具,那丝丝缕缕的木纹和雕饰,向他展示了一道又一道独特的人文密码,所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原来如此迷人!

20世纪80年代末,民间自发形成的、在夜间进行古董交易的马路市场,一般凌晨三点就渐渐开始集中了,大家手里都拿着一个用红布包上的手电筒看货,影影绰绰中真真假假,全靠眼光和运气。改革开放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划出了黄浦区、南市区的几条小马路,如东台路、会稽路、福佑路、中华路,等等,集中管理,工商部门收取摊位费,小的摊位每天5元,大的摊位每天10元,还派人打扫卫生。与过去不同的是,老一代的收藏家和古董专家,逐步退出市场,新一代的藏家还在“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学习阶段,此时“捡漏”的机会就特别多。

他在舅舅的店里的确看到过好东西,主要是大收藏家龚心钊老先生留下的东西。龚心钊老先生的心仪之品很多已经捐给上海博物馆,都是经过严谨考证的,每一样藏品都有专门定制的盒子包装,而且盒子里面都有老先生亲笔写下的考证文字。还有一部分,承蒙老先生的后人信任,由高仕宝的舅舅继藏。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学习机会,所以高仕宝福分不浅。眼前的古玩市场,是一部敞开的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在野”教科书,真真假假,五花八门,这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太难了。果然他栽了一个大跟斗,把一块假玉当成古玉,花重金买了回来,自然躲不过舅舅的火眼金睛。舅舅安慰他说:“权当付学费吧。”从此他再也不去碰玉类的东西了。他看玉不行,在舅舅的指点下,看“木头”却有了心得。舅舅给他两根木头,一根是红木的,一根是香红木的,叫他自己去看,有什么区别。初看,没什么区别。两个月后,他终于看出了门道,他很高兴,舅舅更高兴,认为他可以做点事情了。不久,他花三万元钱买回一张红木桌子,专家判定价值为80万元。

租屋开店

1993年,高仕宝在复兴西路租屋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他看到《新民晚报》有个专版叫“市场之窗”,上面刊登的广告很多。那时的《新民晚报》发行量达160万份,也就是说,“市场之窗”就面向160万个家庭,这是多大的市场啊!他跑到报社联系,哈,不费事,只要出广告费,可以刊登!于是,他成了上海滩第一个在报纸上登广告的古董商。

令他没料到的是,他那遍地开花的广告,带来了如潮汹涌的生意,一天总有几十个电话打来,请他上门“看货”。他尽量满足人家的要求,基本不讨价还价,对于老房子里的年迈者,还顺便帮人家换换电灯泡、修修家用小电器什么的。他的价钱好,服务好,名声传出去,生意就更好了。尤其淮海西路、复兴西路、湖南路、太原路等等,方圆好几个街区的老街坊、老克勒、老家族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收旧货的小高。

有一次,他来到虹口区山阴路的一栋旧宅。这家的男主人在新中国成立前是邮电局局长,喜欢收集西洋油画,此时已经过世了,女主人守着一大堆物资。女主人要装修房子,所以要处理掉一批多余的东西,叫小高过来看看。第一批要处理的是一些红木家具和杂木家具,小高照单全收,不还价。第二次老太太又叫他去,是一些水彩画,小高仍旧照单全收,同时帮她搬动家具、整理物件,干点杂活。老太太很感动,在聊天中得知小高很快要结婚了,就表示要送一张画给他,作为结婚礼物。正好在搬动一个五斗橱的时候,发现这个五斗橱后面有一幅油画,但是没有签名,不知是誰画的,看看很不错,老太太就送给他了。高仕宝拿回家以后,慢慢审视,在画的右下角,认出了几个很小的字,居然是颜文粱先生的签名!他大吃一惊,连忙跑去告诉了老太太,老人家觉得这样很好啊,把名人字画挂在新房里,而且是她赠送的,是很有脸面的事。但是小高很过意不去,坚持象征性地付了700元钱。

高仕宝收藏的明朝紫檀木茶几

把海外的好东西拍回来

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寻求更多的“神品”,他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他结识了国内许多知名行家及藏家,开始专攻紫檀、黄花梨等家具。十年后他回到了上海,此时的小高,眼光已经投向了国际拍卖市场。

他说好的东西有很多都在国外,是当年的外国传教士带到国外,还有一些晚清及民国年间的外交官,也带出去很多好的红木家具,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抢走的大量清宫旧物,就更不用说了。每当翻阅苏富比、佳士得这些国际著名的拍卖行的拍卖图录时,高仕宝的内心就会深深地受到刺激,他决心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把能拍回来的瑰宝再拍回来。2014年他开始迈出国门,将主要精力放到了研究和追踪已经流到国外的家具珍宝上,通过参加国际艺术品拍卖会,力争将中国的好东西回流国内,为中国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目前他手里有几样铭心之品,都是从国外拍回来的。一个是当年被八国联军抢去的、清代早期的沉香制的犀牛角形杯。另有一对紫檀银丝镶玉片的围棋罐,也是清代早期的宫廷之物,曾是八国联军的“战利品”。这对围棋罐以紫檀木为框架,倭角六边形,木边嵌银丝,其间镶以薄薄的玉片,整个造型非常玲珑可爱,罐内还衬以绿色的锦缎,做工非常精细考究。作为皇家的围棋罐,其形制非常罕见,也是他从英国竞拍获得的。

高仕宝先生从一个安徽乡下来沪的打工仔,如今已成长为在国内古典家具收藏界可以“呼风唤雨”的大咖,绝非偶然,这一过程的种种信息,都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深刻的社会变革。他的成长是一代人成长的缩影。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鉴赏、研究、收藏和贡献,是上海滩无数青年传奇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幕。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红木舅舅家具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不用担心
发红包
磕头
明天再戒
林业:《红木》国标修订红木种类或有调整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