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雕版的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引发的版画教学思考
2021-06-25刘童成
刘童成
摘 要: 藏区的漫长发展历程和特殊性,让雕版得以继承和发展。如今,随着原始需求的减弱、审美观念的改变、科技进步的加速等,藏族雕版拥有新的时代需求,要求藏区高校在版画课程中融入大量藏族雕版元素。本文阐述藏区多元文化的发展、审美观念的变化、材料匮乏、技术进步等,对藏族雕版的时代性新要求,以及在新需求下引发的高校版画教学改革思考。
关键词: 藏族雕版 时代性 版画教学
藏族雕版是版画的一种,是很重要的地域性版画代表。“版画在中国艺术门类及美术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藏族的雕版艺术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区域文化特征独树一帜,堪称雪域高原的艺术奇葩”。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可见藏族雕版的重要性。藏族雕版基本保留在寺院和印经院里,而且长期保持同样的状态。从时代的发展看,藏族雕版需要具有时代性,即无论从文化、审美还是材料等方面,都需要发展和改进藏族雕版,随之融入版画教学改革措施。
一、藏区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的教学思考
藏族的雕版技术在十三世纪时由中原传入,并在藏区结合藏族的地域特点不断发展至今,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与佛教有关,“寺院作为藏区文化教育的场所,具备发展雕版印刷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能力,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寺院雕版印刷发展的文化现象”。在藏区佛教的发展、寺院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雕版印刷,佛教的善男信女为雕版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使人们的需求不仅是单一的佛教经典,还有其他精神需求,比如用来欣赏的版画和具有美感的经书佛雕等。藏区旅游业的开发,使特色的藏族文化产品需求加大。藏族雕版是在佛教盛行下发展保存下来的,如今藏区和其他地区的交往密切,有许多不信仰宗教的外地人进入藏区,成为藏区的常住人口,传统的佛教题材雕版与他们相隔较远,要让雕版成为他们的需求,藏族雕版要进一步变化和发展。这些都要求藏族雕版除了发挥本来的经书、佛像、坦诚、风马旗、经幡的印刷作用外,还要多元化发展,比如雕版小版画、雕版藏书票等其他新形式。藏区高校的版画课程结合藏族雕版传统,对研究如何做出不同需求的雕版,促进藏族雕版的多元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藏区高校在版画教学上应顺应多元文化的需求。
“社会大众对文化的渴求度越来越高,在考虑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大众需求成为社会选择现代印刷技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藏区寺院传统雕版印刷市场的缩小,影响了技术的运用、传承、发展”。所以,制作符合社会多元文化需求的藏族雕版非常重要。高校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渴望学习人们需要的艺术雕版,这是藏区高校版画教学雕版研究的优势所在。
二、审美观念的时代转变带来的教学思考
藏族雕版长期以来以印刷为基本功能,审美功能的考虑缺乏,但经过长期的发展有独特的审美性。藏族雕版的画版以佛像、坦诚、佛教故事等为主要题材,基本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线条的美是独特的,是可以表现情感和画家意图的。线条的粗细、刚柔、曲直变化万千,赋予藏族雕版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单色的线条有时显得表现力弱。
由于纯线条的表现形式,因此藏族雕版画中只有少量的赋色作品,而且技法未尽成熟,目前见到的多是墨色和朱色两种线型的雕版画。颜色在视觉感受中的作用很大,可以迅速吸引眼球,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颜色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和意图,强化雕版版画的视觉效果,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纯线条的表现形式单薄,表现力弱,可以结合版画的其他形式,吸取其他绘画和版种的优势,弥补藏族雕版的不足。藏族雕版的线条表现形式来自中国画的白描,在适当的时候增加画面的表现形式,会给人以别样的感受,版画家牛文的后期作品从徽派版画中吸取营养,创作《哀思》《芳草地》等,与藏族雕版有“线”的共鸣,但在语言形式上比传统的藏族雕版更丰富。可见打破表现形式的单一化,在版画教学中很有必要。
题材是审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婀娜多姿的女性常常给人以柔情似水的感觉;雄伟的雪山给人以震撼之感。不同的题材传递给人不同的美感,藏族雕版的题材应更丰富,随着藏区的发展进步,要有不同题材的藏族雕版出现。佛像题材是藏族雕版的一大特色,但主要是学者和藏族民众能真正欣赏它。
“时代在不断改变历史的眼光。每个时代,都会根据时代的思想特征,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印记”。新时代,藏族雕版要有反映时代特点的新题材出现。这对藏区高校版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版画题材的多样性是版画教学的课题之一。
三、藏区管理的转变带来的教学思考
藏区以前在农奴制的强权管制下,用宗教统治广大民众,大批民众在宗教的统治下,奉献毕生劳动所得,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拥有大量资金投入培养雕版技师、雕刻雕版、传播思想等。由于宣扬统治者思想的需要,藏族雕版发展迅速。藏区解放以后,彻底消除了农奴制,实行少数民族地区自制的方针政策,人们恢复了自由,可以保证解决温饱和基本生存问题,进行宗教活动。当然,人力和物力不如从前,在资金投入和安排上,政府需要总揽全局,首先解决民生问题。
藏区高校需要承担培养雕版人才的社会责任,让雕版技艺继续为藏区服务。高校版画教学中雕版传统的沿袭、精湛技艺的传承很重要。
四、寺院的时代变化带来的教学思考
藏区寺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寺院僧人在思想和生活上与时代接轨。藏区的僧人越来越年轻化,思想活跃,向往科技和技术的热情较高,渴望学习新的知识。僧人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打破单一的形式,很多僧人会运用现代科技学习,配备手机、电脑等。寺院宣扬的伦理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公民的义务相辅相成。藏区寺院在管理上、在开展相关活动方面,都要接受相关部门法制、法规的管理,适应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需求。寺院僧人要时刻关注时代、科技和现代化信息,接受现代文明与思想,让传统的思想文化和现代思想文化相融合,加强寺院的现代管理,接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
寺院的时代性变化,直接影响雕版的制作和发展。打破传统,融入新的手段,更好地传承这一古老技艺。雕版的主要群体寺院的雕版直接关系到整个藏族雕版的传承和发展。高校和寺院、印经院进行的雕版传承和发展研究,促进寺院的开放性变化,促进雕版的现代化变革。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藏族雕版技艺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大学为本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组安排学员走访甘孜藏区各大寺院,观摩学习寺院的雕版和雕版刻制过程,并在德格印经院驻扎学习一个月左右。这一项目体现了高校和寺院、印经院在藏族雕版方面的深度合作。这一项目的开展,让很多高校教师深入学习了藏族雕版。本次学员中,有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攀枝花学院、藏区高校四川民族学院等高校的教师,通过学习交流,藏区雕版技艺和高校版画教学联系更紧密,有助于高校开展藏族雕版相关的教学和研究。
藏族雕版的制作甚至出现寺院与公司合作、社会企业融入寺院的现象,这样开放的信息化变化必然影响雕版的制作,现代化的手段慢慢融入藏族雕版的制作过程。有些地方的寺院在刻制雕版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材料,让雕版的制作更便捷。雕版的制作手段变化会影响雕版的面貌。寺院和印经院的时代性发展对高校版画教学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雕版技艺的传承和高校版画课程改革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寺院开放性的变化中,雕版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高校的版画教学应以更包容和更开放的形式面对。
五、材料缺乏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教学思考
藏族雕版所用的材料主要是天然的红桦木,印刷所用的纸是用瑞香狼毒草制成的藏纸等,制作材料特别,制作工序繁杂。藏区高原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自然资源缺乏,需要合理利用,珍惜现有资源。在普及和大力发展藏族雕版的同时,为了节约自然资源可以找替代品和新材料,用新材料弥补自然资源的过渡使用的不足。上等的雕版作品和需要原木的雕版作品可以继续使用珍贵的自然资源材料,在教学、练习和实验時可以找适当的替代品。特别是大学生人数较多,且大多处于初学阶段,在材料的应用上,为了节约资源可以多采用替代品进行练习。
藏族雕版是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可适当地利用机器辅助雕刻,一般在雕刻图画时,分粗雕和细雕,粗雕可用机器完成,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材料的不断更新,藏族雕版以后通过机器即可达到基本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用机器替代的局面。这样雕版的传承人压力会更大,人数也会减少。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技艺,我们在利用科技的同时,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藏族雕版更具人性的美和材质的美。高校版画实训室应配备相应的雕版制作机器,适应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同时多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找到人的优势所在。
关注藏族雕版传统,研究藏区雕版新的时代需求。藏族雕版是一门独特的技艺,也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艺术门类。随着时代高速发展,我们要保护和继承雕版,研究和思考如何做与时代接轨的雕版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藏族雕版得到良好的发展和继承。藏区高校的版画课程可以多融入藏族雕版,培养雕版人才,在多元文化的需求、审美发展的需求、创新性等方面,高校具有明显优势。这就要求高校的版画课程承担起雕版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责任。
六、四川民族学院的藏族雕版教学探索
藏族雕版在高校没有专门的课程,藏区高校在“版画基础”课程中融入藏区特色,融入藏族雕版元素的教学尝试,在四川民族学院已经开始。学生在研究唐卡技法、研究雕版技法后,结合现代木刻技法,利用以线为主的形式,结合甘孜州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创作出大量版画作品。多幅作品参加中共甘孜州州委宣传部、甘孜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庆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美术作品展”,得到广泛认可。这些新的教学尝试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版画教学中,还将继续研究藏族雕版和现代版画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创作出具有藏区特色的版画作品,让藏区雕版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驰.藏族雕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区域文化特征的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2015(1):77.
[2]梁成秀.“非遗”视野下藏区寺院雕版印刷技术的传承与保护[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6):79,82.
[3]尚辉.版画审美中的藏族人文形象[J].美术,2008(06):105.
[4]卓逊·多杰,才让,英加布.新时期藏区宗教信仰的特点及自我调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9.
[5]夏雪.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术为调查对象[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36-41.
[6]文金扬.德格的藏族木刻佛画[J].美术,1956(9):61-62.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民族学院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版画实训室与康巴美术教学研究探索”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xjjg201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