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6-25俞颖艳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将进酒诵读语文教学

俞颖艳

摘   要: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巧妙地将诵读融入诗歌教学,能让学生更充分理解文本,并在语言文字中获得美感。本文结合诵读教学理论、特级教师程翔的优秀课例和《将进酒》的课堂教学实践,探讨诵读教学方法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诵读   语文教学   《将进酒》

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体悟汉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这在诗歌教学中,效果尤为显著。

张心科先生在《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一文中提道:“诵读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情思及文本语言的运用。只有真正进入文本,‘入乎其内才能体会到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思想,进而‘出乎其外体会作者采用相应语言形式表达时的匠心用意,最终才能诵读得恰切。”①(64)此外,“诵读要特别注意过程中‘口诵与‘心惟的结合”①(64)。

一、诵读教学优秀课例:程翔《再别康桥》

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在《再别康桥》的公开课中运用诵读教学法,提供给我们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开展诵读的范例。

首先,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教师先请学生默读,随后由全班集体朗读,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感知诗歌语言。学生交流初读感受时,体会到的诗歌的语言美、伤感、缓慢的抒情方式,都是他们对诗歌最直接、最感性的印象。

其次,探究诗歌语言文字的表达。如果说最初的整体感知是直觉体验的话,那么对诗歌语句的揣摩、分析则是理性鉴赏。例如,诗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到诗中徐志摩回忆起过去的美好而心情愉悦,诗人的感情也在“放歌”一词中达到了高潮。教师便借机指导学生诵读:试着站在徐志摩的角度,他的情绪此时就要喷涌而出。因此,在读到“放歌”时,要张开双手,扬起头,大声读出情感宣泄的感觉。学生们在自由朗读中反复理解、体会诗人的心情。

最后,品味诗歌语言,领悟作者情感。在学生深入诗歌情境,理解每段需要重点赏析的词句后,程翔老师带领他们回到诗歌整体。他在黑板上写下1、2、3、4、5、6(代表段落),并在数字与数字之间画上一条直线,请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作者的感情在这几段中如何变化?(见图1)当领悟到徐志摩的情感起伏,再次进入诗歌诵读时,他们对诗中情绪的细微变化更敏感,在诵读的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上,处理得更娴熟,已经能读出诗的味道。

图1

诵读在程翔老师的课堂里贯穿始终,在每一环节起的作用各有不同。最终指向在于:为学生步步铺垫,从“诗歌整体”到“具体段落”,再回到“诗歌整体”,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进入文本,逐步体会诗句中隐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诵读的声音技巧与诗歌情感融合,运用语感把握诗歌语言的深刻含义,实现“口诵”和“心惟”的有机结合。

二、诵读教学课堂实践:《将进酒》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②(6)。这对高中语文诵读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

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选讲》,汇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古典诗文,在“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单元,笔者尝试将诵读融入《将进酒》的诗歌教学中,课堂由以下四个环节构成。

(一)初读诗歌,感受诗歌风格。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正音并解释重要字词,例如“将”(qiāng),有“请”的意思,诗题《将进酒》即劝酒歌;“乐”(lè)非常容易误读,“陈王昔时宴平乐”,平乐即陈王曹植在洛阳饮宴的平乐观,此处应读lè。

随后,学生自由朗读,个性化地表达对诗歌的最初感受,如李白诗词的豪迈风格,以及诗句自由、长短不一的艺术特点,以此获得对《将进酒》最直接的印象。

(二)诗歌范读,体会韵律美感。

第一,学生范读。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推荐班上朗读出色的同学为全班示范朗读。实际教学中,学生范读的效果非常好:朗读者能够流利地诵读全诗,对李白的情感变化把握得非常到位;音色抑扬顿挫,极具张力,集中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获得了全班的掌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即时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同伴点评和教师点评等,以积极正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第二,优质诵读媒介的范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③(34)优质的视频诵读片段,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朗读者的情绪和语言表达,以激发学习兴趣。

濮存昕《将进酒》的诵读片段为學生们作了极佳的示范:起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语调平缓,为情感的起伏奠定了良好的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情绪逐渐激昂,再现宴饮时的欢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李白向友人叙述交谈的口吻,借酒抒发内心愤懑,字字铿锵有力。诗歌结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情感在此迸发,结尾“万古愁”三字拖了长音,韵味十足。

朗读者的表演,以视觉、听觉等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了如何控制语调、语速、面部表情和肢体表达,都为学生的诵读作出了指导。

(三)精读诗歌,学习诵读技巧。

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和句调,都是把握诗歌韵律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特点,适当点拨学生,教授诵读技巧。

停顿是突出强调情感,增加句子节奏的方法。例如《将进酒》开头,由奔腾咆哮的黄河起兴,因此诗句“君不见”之后可作长停顿,以引起下文所咏叹内容。

重音是通过增强音高,强化表达效果的方法。诗句中“须尽欢”“空对月”“必有用”“三百杯”“恣欢谑”“万古愁”都可重读。

语速能再现诗人的情绪状态。情绪饱满、慷慨激昂的诗句,诵读的速度可以适当加快,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再现了诗人与友人高谈阔论,借饮酒平息内心压抑的痛苦,情绪喷涌而出。情绪低缓的诗句,语速可以放慢。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是诗人劝好友岑勋和元丹丘的劝酒之语,诵读时应放慢语速以表现诗人的醉酒之态。

句调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常有升调、降调和平调。诗中“不复回”“暮成雪”均表达了人生短暂、迟暮的可悲,因此用降调诵读更契合诗意。

(四)品读鉴赏,演绎诗人情感。

品读鉴赏,“进入”诗歌内部,体悟诗人情感,演绎文字蕴蓄的情绪。

在品读鉴赏环节,师生可以一起探讨诗歌的情感脉络,在文本细读中理解李白的情感变化:悲—欢—愤—狂(见图2)。

诵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李白的情感起伏,演绎《将进酒》蕴含的情绪。

“悲”:诗人因人生短暂,青春迟暮而悲,诵读应缓慢低沉。

“欢”:诗人纵情于饮酒,由悲转欢,诵读节奏应明快高昂,以展现豪迈。

“愤”:诗人倾吐内心的愤懑,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不得,沉缓的语速能表达李白内心的痛苦。

“狂”:联想曹植虽“怀抱利器”,却不得重用,诗人似乎有所宽慰,借买醉安慰自己。诗句由愤转狂,情感在此宣泄,一吐功名未立、岁月蹉跎之愁。“万古愁”三字的延长,能展现愁绪的沉重。

三、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学生兴趣是开展诵读教学的第一位。运用师生范读、优质媒介,均能較好地调动学生诵读的主动性。

第二,诵读需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随着文本解读的深入,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的诵读要求。

第三,诵读技巧的指导、点拨必不可少。优秀的范读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其在借鉴、模仿中不断完善诵读。

第四,诵读的评价需要多元,自评、同伴点评,或教师点评,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即时客观的评价,不仅能给予学生信心,还能帮助其提高诵读表达能力。

第五,文本分析是诵读的关键,只有读透文字,才能透彻地理解文本及蕴蓄的情感,在诵读时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第六,创设情境于诵读而言是锦上添花。合理借助想象,还原情境,融入神态、肢体的表达,更是诵读艺术化表达。

从教学结果看,将诵读融入语文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次诵读中,学生都比上一次有新的体会和感受。符合学生的阅读认知规律,能借助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使其逐渐领悟、不断内化,达到“口诵心惟”和“品味”的理想境界。

注释:

①张心科.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J].教育学报,2009,5(2).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③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张心科.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J].教育学报,2009,5(2):60-65.

[2]覃可霖.论语文诵读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32(2):79-84.

[3]唐旭.诵读教学历史管窥与教改设想[J].语文建设,2013(4):61-65.

[4]陈驰科.读出语文味——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2013(1):48-49.

[5]梁开喜.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性[J].语文建设,2007(11):34-35.

猜你喜欢

将进酒诵读语文教学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