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2021-06-25楼柯辰高铁奇
楼柯辰 高铁奇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大多通过钉钉等在线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原本线下的工作转移到线上,在“互联网+”中重获新生。秉持“互联网+”的时代新理念,创建“立体党建”格局;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智慧党建”路径;根据“互联网+”特点,构建“互联网+”党建管理互动平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互联网+” 学生党员 党建教育 党员管理
一、引言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已经突破224万人。壮大的党员队伍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复杂局面,使高校党建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传统的单一线下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需求。据研究表明[1](107-110),15岁—25岁的网民平均每天使用互联网长达7.5小时,其中通过手持移动设备上网的时间高达3.25小时。因此,将互联网技术用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有良好的先天基础,建立“互联网+”党建平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知识大爆炸时代,新媒体宣传应运而生,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的诞生,给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认知带来新的情况。新兴事物的诞生和每日微博五花八门的热搜,以及意识领域的激烈碰撞,给高校党员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现实挑战[2](77-78)。结合本人长期从事一线学生党建工作来看,以往的运行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开会受到场地的限制导致时间和人员难以协调,加大开会的成本,影响开会效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党课、三会一课等很难正常开展。主要问题如下:
1.党员教育形式单一。目前,党员教育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形式单一[3](131-132),以听报告、学文件、讨论为主,学习往往流于表面,仅仅停留在了解某一理论或重要论断上,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以往的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通过课堂、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开展,需要面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和时间、空间限制,而且对未参与活动的人群无法产生直观和有效的影响。党员教育,不太注意当代学生党员的年龄、性格、心理特征。
2.党员教育管理缺失。大学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是动态、持续和联动的,但在实际操作和兄弟高校的经验教训中,部分高校只注重积极分子的培养,对发展和转正期的学生党员缺乏动态的、直观的掌控,只关注定期的汇报结果,完成对入党所需材料的清点与核对,忽视高校学生党员的实际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同时存在部分党员入党后自我懈怠,不再自我追求卓越的情况[4]。
3.部分党员未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有部分党员更多地注重自身发展,在学习生活中缺乏带头意识,忽略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学习上,更多关注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对其他同学的帮助与关心不够;在工作中,态度不够积极、不够主动,缺乏争先创优的精神;在生活中,联系群众不够密切,未能很好地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三、“互联网+”党建的优势
2013年《光明日报》刊登了名为《高校党建努力实现新突破》的文章[5],明确指出在浙江和江苏率先借助互联网手段,“构建制度体系、强化目标管理、注重过程督导。拓展学生党员质量提高的教育途径,抓好课堂教学、党校培训和各种新传媒的教育引导,全省高校建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专题网站、博客、QQ群等近千个,日均登录10万人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党员质量”[6](67-70)。
结合一线党建工作实际,党务工作者需要对党建工作本质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笔者所在专业和学院以计算机网络见长,有着天然的互联网优势,在这样的机缘之下,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尝试“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借助“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可以有效弥补高校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的不足,丰富高校党员教育形式,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更富有生命力、战斗力和感染力。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党校建在网上,建设网上理论宣传阵地。将“互联网+”融入党建工作,将优化以下几方面:
1.建立高效党建信息交流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将党章党规、党的基本知识、最新政策、重要文件等及时通知给党员,使党员能够自主学习研究。
2.丰富党校教育内容。用图片、视频等生动有趣的资源,丰富党校教育内容与形式,更好地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党校学习效果。
3.创新党日活动形式。一,支部在开展党日活动时,可以通过网络开展问卷调查,征求学生党员的意见,确定活动方案,使活动的开展更贴近实际需求[7](28-29)。党日活动结束后,通过网络进行活动宣传,学生党员转发、点赞或评论,传递正能量,扩大党日活动的影响力。二,互联网丰富了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如网上党史知识竞赛、网上微党课、网络直播等。运用新兴的技术手段开展党日活动,使党员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增加党日活动的吸引力。
4.提高黨务工作效率。线上线下联动,极大地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提高了党务工作者的信息化水平,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党员教育管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加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这些变化和进步可以帮助基层党建党务工作人员在信息全球化新形势下,积极开展网络党建工作,提高党务工作效率,帮助基层党组织有效占领网络党建新阵地。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
5G技术的普及,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高校学生党员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让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不仅在形式上得到了更新,还在影响层次上增添了声和影,让原本受白天上班时间限制的党员教育变成了真正的24小时不间断,为新时代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拓宽了传播渠道。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记录学生在入党期间的时时表现,让学生在数据中更鲜活,让基层党建工作真正全方位地融入学生入党的整个阶段,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让高校党建工作跑起来、动起来,真正贯穿于学生入党的全过程[8]。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扩展和加强:
1.扩充网上服务业务。将物联网、5G等新技术应用到党的建设中,实现党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层党建发展插上“互联网的双翅”。这种融合不仅是物理上的,还是党建工作思维和模式的转变,引导基层党建工作在思路上与时俱进、在内容上更丰富、在形式上更多样化,并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互相补充、立体互动的格局。通过党建网站(如工大组工网)及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建立“网上党支部”,将党务办理、党费收缴、党内生活、党员教育等工作在线化,利用信息即时传递的高效性缩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时空距离。
2.增强“互联网+”党建平台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党员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基于此,基层党支部必须紧贴学生党员实际需求,围绕学生党员关心的问题,以简洁、高效为原则,利用学生党员网络管理平台,为他们提供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教育资源,注重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及多样性[9]。同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实现实时监督。
3.依托学生党员管理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党员围绕当前国家新政策和方针互相交流学习,让学生党员真正领会文件内涵,真正学懂、学会,切实掌握文件的内容和精神。“互联网+”下的党建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实现党建工作与专业特色的有机结合,为增强学生专业学术能力提供交流平台,同时专业特色成为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有力助推器,成为党建工作与专业特色结合的有益尝试与创新之举。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协助研发了“掌上党建平台”,有效地将互联网的优势融入日常的党建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党建活动形式,扩大了党建工作的影响力[10]。这是党建工作与专业特色有机结合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让学生党员参与党建新模式探索的珍贵机会,当学生党员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时,他们会有诸多感悟。
4.加强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党员战斗力和生命力所在,现代社会,建设完善的党建管理人才队伍体系,意味着有更大的潜力和更光明的未来。高校学生党员既是祖国的未来,又是这个组织的希望,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所在。结合党建发展实际需要,秉持“互联网+”的时代新理念,创建“立体党建”格局;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智慧党建”路径;根据“互联网+”特点,打造“掌上党建”平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加大对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党建”理论的基础上,学院党员之家打造了“掌上党建平台”,该平台具有红色政宣、红色典型、红色学习和红色服务四个模块,集党员教育、先锋宣传、学习交流、支部工作记录等功能于一体,与特色党建品牌890院长热线、先锋560形成线上线下交汇,学习服务协同的立体党建平台。平台自建设以来在拓展红色知识获取渠道、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互联网+”相关知识纳入培训课程,为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网络知识素养和增强工作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吸纳年轻新型人才,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知识业务培训,建立长效机制。
五、结语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党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是党的战斗堡垒,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的一分子。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其中蓬勃的力量,更应该被高效地管理和教育。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拓展至“互联网+”新载体,以党建管理为核心,以“互联网”为纽带,高校学生党员将始终与党组织紧密相连,增强高校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打通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多方面地展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系列变化和进步,为实现党员教育智慧化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11]。
参考文献:
[1]彭鹏,张帆.推进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5).
[2]古民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
[3]徐岑.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党员教育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
[4]中国共产党章程[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1-17.
[5]聂明磊.高校党建努力实现新突破[N].光明日报,2013-01-17(015).
[6]陈晨,黄鸿德,廖炜.“互联网+”时代高校學生党建工作探索——以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1).
[7]宋之帅,王帅.试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融合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
[8]郑廷友,陈静,李晓刚.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适应新形势探索新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2007(2).
[9]刘云.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0]楼晓英.高校学生党员群体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6).
[11]曹普华.“互联网+”时代,基层党建怎么抓[J].中国经验,2015(9).
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GZ 205111900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