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红外线非接触式测温仪对发热筛查的应用评价
2021-06-25南玲胡鹏黄庆宁江晓琳刘莎成瑶刘丁
南玲,胡鹏,黄庆宁,江晓琳,刘莎,成瑶,刘丁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疾病预防控制科,重庆 400042
引言
体温检测是目前发现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的有效手段,也是疫情期间医疗机构进行预检分诊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之一,文献报道约有90%的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的体征[1]。通过对相关人群的体温测定,便于我们及时发现疑似患者,并进一步采取隔离诊治措施。目前临床上无创式测量体温的方法有2种,即接触式测温法和非接触式测温法。接触式测温主要包括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2],非接触式测温主要是红外测温仪。国外早在1980s就开始应用红外测温的方式进行体温测量[3],而我国至SARS后才开始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量体温的方法,因其具有检测快速、不存在体液污染,同时对人体无伤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人群大样本的筛查。但非接触式红外测量体仪的灵敏度对疫情筛查的效果影响较大,特别是假阴性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防疫工作的失败。为了解非接触式红外测量体仪的测试实效,本研究通过不同部位的体温测量结果与临床常用测量方法进行分层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1日至29日入住我中心符合条件的5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8例(66.16%),女性178例(33.84%),年龄为1月~98岁,平均年龄为(50.61±11.02)岁。排除标准为:① 亚低温治疗患者;② 物理降温患者;③ 休克患者;④ 不合作患者;⑤ 额部出汗和额部有伤患者;⑥ 颈椎手术和戴颈托患者。
1.2 方法
1.2.1 体温测量方法
为避免操作人员不同而造成人为数据偏差,固定2名专业人员进行监测,一人负责水银体温计测量,一人负责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并分别记录数据。为使测量数据更加精确,同一研究对象同时用水银体温计(型号:日月玻璃水银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 ℃,测量前均进行体温计准确性检查)和红外线测温仪(AET-R171型红外线额温计,使用前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正确校准)测量体温,有利于对比测量结果并进行较正。监测时间为上午10:00,室温保持在20~25 ℃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分别测量患者腋下、额温、颈温和腕温。测量体温前30 min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冷水或热水,不应冷、热敷和淋浴等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向患者讲解测量的目的、意义及配合的方法,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心理紧张而造成结果误差。最后以腋窝温度为标准,分别比较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所测量的3种不同部位体温的准确度。
1.2.1.1 腋温测量方法
使用前再次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在35 ℃以下,解开患者胸前衣扣,轻揩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必要时可轻托扶患者手臂,5 min后取出,用75%的酒精消毒纱布擦净后看清度数并将记录结果标记为“腋温”。
1.2.1.2 额温测量方法
测量前应确保患者额头干燥、无伤口,避免杂物遮挡,如毛发、灰尘、帽子等;保证仪器正常的工作环境(20 ℃左右),将红外线测温仪置于两眼中间部位距额部1~3 cm处测量体温(不可直接接触额头),按下按钮测量,直至显现温度数据,每例患者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标记为“额温”。
1.2.1.3 颈温测量方法
测量前应先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充分暴露测量部位,确保测量部位干燥、无伤口、无颈静脉置管,避免毛发、衣领、围巾、被服等杂物遮挡;将红外线测温仪置于距颈部1~3 cm处测量体温(不可直接接触颈部),按下按钮测量,直至显现温度数据,每例患者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标记为“颈温”。
1.2.1.4 腕温测量方法
测量前应先将患者手部放平(避开输液一侧),手掌向上充分暴露测量部位,确保测量部位干燥、无伤口,避免衣袖、被服、手表、腕部装饰等杂物遮挡;将红外线测温仪置于距腕部1~3 cm处测量体温(不可直接接触腕部),按下按钮测量,直至显现温度数据,每例患者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标记为“腕温”。
1.2.2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利用测得的腋温和平均额温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红外线体温计测量额温、颈温、腕温与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水银腋温结果与红外线额温结果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腋温值与额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8,P<0.01),详见表 1。
表1 两种体温计测量体温值比较
2.2 正常体温时两种体温计测量值比较
腋温与额温所测体温值比较,R2=0.8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图1。
图1 正常体温两种体温计测量值比较
2.3 发热体温时两种体温计测量值比较
腋温与额温所测体温值比较,R2=0.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图2。
图2 发热体温两种体温计测量值比较
2.4 4个部位体温测量值比较
腋 温(37.6±0.9) ℃、额 温(36.7±0.4) ℃、颈温(37.0±0.6)℃、腕温(36.4±0.3)℃,4个部位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腋温作为标准体温,两两比较,腋温与额温、颈温、腕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额温与颈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额温与腕温、颈温与腕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 2。
表2 4个部位测量方法两两组比较
2.5 以腋温作为标准体温,不同体温段4个部位体温均值准确性比较
当体温在35.0~37.2 ℃时,4个部位体温均值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体温在37.3~37.9 ℃时,4个部位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体温在38.0~39.9 ℃时,4个部位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示腋温>颈温>额温>腕温,详见表3。
表3 不同体温段4个部位比较(±s,℃)
表3 不同体温段4个部位比较(±s,℃)
体温段/℃ 样本量 腋温 颈温 额温 腕温 F值 P值38.0~39.9 56 38.4±0.3 38.5±0.4 38.3±0.3 37.9±0.6 32.147 0.000 37.3~37.9 194 37.5±0.4 37.5±0.2 37.4±0.5 37.6±0.3 7.249 0.000 35.0~37.2 276 36.8±0.2 36.6±0.3 36.6±0.5 36.4±0.7 1.157 0.273
3 讨论
3.1 水银体温计与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的区别
正常人的体温相对恒定,它主要是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和神经体液进行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临床上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如口腔、直肠和腋窝均是平均深部温度。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槽受热后,水银膨胀而沿着毛细管上升,其度数和受热程度成正比。在测量腋温时要求将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此时就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紧邻大血管的特定环境,测量的结果更真实准确。水银体温计在临床工作中也存在不足:① 耗时。一般需要5~10 min;② 交叉感染。每次需用75%酒精浸泡消毒,消毒效果不能保证;③ 易破损、汞中毒。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测量时间长易遗忘导致滑脱,若受压的体温计破损,不但损伤患者皮肤,还可引起汞中毒,如汞未及时有效处置,还会引起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神经系统等一系列中毒症状[4]。因此,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汞的水俣公约》[5]正式生效,目的是加强对所有与人为活动有关的汞及其化合物的使用、排放和释放进行管控,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汞污染的危害[6-7],现许多国家都禁止使用和销售汞及其化合物。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红外线接收原理测量人体温度,并换算成体内温度,从而判断人体是否发热。其具有测速快、非接触、准确度高、环保、数据储存、超温语音报警、体温偏高时提示等优点[8-10]。但由于产品技术、结构及操作的限制,只能测量人体体表温度[11],而体表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湿度、测量距离[12]和遮挡物等,测量出体温值的准确性较差[13]。
3.2 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与红外线测温仪测量额温结果的比较
本研究采用2种测温方法对同一患者同时进行测量,比较2种测温方法所得温度值的差异。结果显示,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额温温度比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温度平均低0.8 ℃(P<0.05),与程文惠等[14]、赵金凤等[15]的研究结果不同,与田永明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比较2种体温均值,差值在-3.5~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温段腋温与额温结果比较显示,当患者体温在35.0~37.2 ℃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额温温度比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温度平均低0.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8968),与杨维秀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比较2种体温均值,差值在-0.3~0.3 ℃;当患者体温在37.3~37.9 ℃之间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额温温度比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温度平均低1.3 ℃(P<0.05),比较2种体温均值,差值在-1.8~0.1 ℃;当患者体温在38.0~39.9 ℃之间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额温温度比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温度平均低1.9 ℃(P<0.05),比较2种体温均值,差值在-3.5~0.2 ℃。因此,在新冠疫情期间,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时可首选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但为预防假阴性和减少疑似新冠患者的遗漏,还需进一步复测腋下体温。
3.3 水银体温计与红外线测温仪不同部位测量结果的比较
尽管同样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测量,由于选择的部位不同,所测量体温均值也不相同。因人体额头温度最高,不易被过多的杂物遮挡,测量方便、速度快,故前额是红外线测温仪进行初步体温筛查时常用的部位,但由于额部具有强大的散热功能,皮肤易出汗及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额温的准确性较差。为选择一个便捷而又安全的部位来替代前额,本研究增加了颈部和手腕部的测量来做对比,颈部测量位置为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部动脉搏动处,比较接近于人体的核心温度。526例患者4个部位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4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3.5~2.2 ℃,可以认为腋温>颈温>额温>腕温。本研究虽然显示颈温与额温体温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蔡思等[18]的研究结果相似,但颈温的体温均值更接近腋温。手腕部位位于四肢肢体末梢,因此处血管密集,皮下组织薄,血管处与非血管处有明显的温差,同时也受性别、年龄、手腕温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出的体温变化差异大,统计数据显示,腕温测量的准确性明显低于额温和颈温。对于276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5.0~37.2 ℃的患者,4个部位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4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0.3~0.4 ℃;对于194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7.3~37.9 ℃的患者,4个部位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值在-1.8~1.5 ℃;对于56例水银体温计测温在38.0~39.9 ℃的患者,4个部位体温值比较(P<0.05),比较4个部位体温均值,差值在-3.5~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腋温>颈温>额温>腕温。
体温是临床上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19],数据要求高度准确,以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经研究显示,红外线非接触式测温仪在临床使用中具有比水银体温计更快速、环保、安全、方便等优势[20],当患者温度在35.0~37.2 ℃时,2种体温计所测量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新冠疫情期间,对患者体温进行初步筛查时可首选红外线非接触式测温仪,但当患者腋温≥37.3 ℃时,红外线非接触式测温仪的测量结果偏低,并随体温增加测量结果差异越大,因此,不能用于发热患者快速体温筛查。
但本研究仅对红外线测温仪与水银体温计进行了比较,未能针对临床上已开始大量使用的高质量电子体温计进行相互对比,因此,今后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完善相应结论。
4 结论
综上所述,红外线非接触式测温仪是一种快速、可靠、方便、舒适、准确的测温方法,在新冠疫情期间,是住院患者体温初步筛查时有效的监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