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宁夏为例
2021-06-25王明国耿荣郭军成尹学红魏固宁
■ 王明国 耿荣 郭军成 尹学红 魏固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银川 750001
0 引言
硒元素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硒元素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癌、免疫功能调节以及某些疾病病因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1],因此被誉为“健康的保护神”、“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等[2]。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人类摄取硒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链,而影响食物链中硒的含量的直接原因就是土壤中硒的含量及赋存状态[3]。全世界有42 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全国约7 亿人的硒摄入量长期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慢性病和癌症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硒的生物学作用和机理日益清晰,硒对人体健康作用越来越受重视[5]。因此,发展富硒产业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及振兴乡村经济。
目前,富硒产业体系在国外相对比较完善,富硒农产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日本、西欧、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已经成功开发、深加工多种富硒农产品并已上市。例如美国先后开发研制了纯天然富硒果汁、富硒牧草、富硒奶等,澳大利亚开发研制成了小麦、啤酒、饼干、牛肉干等富硒特色农产品。我国关于富硒产业的研究也已不是新鲜话题,多集中在富硒产业发展现状、SWOT 分析、存在问题、政策建议以及富硒产品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等方面。陈生斗[6]从全国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富硒产业发展重要性、取得成效以及对策建议;汪雯雯[3]对陕西安康市富硒产业的优劣势评价、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产业升级对策建议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何菲[7]针对湖北恩施州,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研究其富硒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分析;戴婧豪[8]以广西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 分析法,从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研究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提出政策建议;杨春玲[9]针对黑龙江海伦市,分析研究富硒农业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典型经验提出其发展建议;丁永电等[10]采用SWOT 分析法分析研究江西宜春市富硒农业的发展优劣势、机遇挑战以及产业发展战略思考;陈徐浩[11]对江西丰城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优劣势、机遇、面临外部挑战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与经验,提出其富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富硒产业在宁夏区域研究为数不多,对于全面系统总结宁夏富硒产业发展的成就与进展的研究未见报道。牛立忠等[12]研究分析吴忠市发展富硒产业的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刘晓彤等[13]研究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硒肥肥效试验,得出叶面喷施硒肥效果优于基施,水稻植株硒含量大于籽粒,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硒肥能有效提高水稻硒含量;王翰霖等[14]研究不同叶面硒肥对水稻各组织器官硒含量的影响,得出富硒效果植株好于籽粒,提倡自然富硒,外源补硒建议叶面喷施螯合硒叶面肥。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生态地位,培育出的枸杞、硒砂瓜、葡萄酒、苹果等农产品优势突出,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需求更加迫切,发展特色的富硒产业对宁夏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及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在宁夏党委、政府“关于推进我区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的有关要求”的政策支持下,立足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开展富硒农产品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加快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农业农村厅因此设立了富硒农产品开发试点项目,本文是该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在总结中提炼成果,不断推进新课题的研究。本研究结合宁夏富硒产业发展现状和必要性,系统介绍了宁夏自2011年起在富硒产业发展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及进展,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宁夏今后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宁夏发展富硒产业的重要意义
1.1 中央领导关心,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是我国的“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对这些历史悠久、享誉盛名的“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农产品,要倍加珍惜、发挥优势,不断提高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把特色现代农业做实做强。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再次强调,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为宁夏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富硒产业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2 地方领导重视,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自2016年起,宁夏立足资源禀赋加大富硒农产品开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富硒资源开发与富硒农产品生产,将富硒产业作为脱贫富民的一项主导产业纳入自治区财政支农范围,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富硒农产品生产,通过政策引领、优化环境、搭建平台等措施,大力支持各类涉农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2016年,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原自治区农牧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农林科学院等五厅(局、院)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全区富硒农产品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为宁夏充分挖掘富硒土壤资源优势,推动全区富硒农业和富硒农产品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指明了发展方向。《方案》印发后,宁夏各级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以绿色、生态、环保为发展理念,以开发富硒农产品、树立宁夏富硒农产品品牌为目标,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富硒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累计投入资金2810 万元,支持各地开展富硒农产品生产和富硒品牌打造,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富硒农产品生产基础研究,为宁夏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1.3 资源禀赋优越,为富硒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全区总人口720万,现有耕地面积1955 万亩,人均耕地2.7 亩,是全国5 大平原灌溉区、10 大传统牧场、13 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从全国范围看,宁夏土壤中硒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值为0.277 毫克/公斤,是继湖北、江西、湖南、贵州后全国第五个少有的耕地土壤硒含量较高的省区,为富硒产业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宁夏不但土壤硒资源丰富,而且富硒土地环境洁净,多为石类性土壤,土壤偏碱性,更易于土壤硒被植物吸收利用,生产的农产品含硒量高,开发富硒农产品得天独厚,优势突出。据宁夏自然资源部门调查,宁夏中北部地区土壤硒含量在0.066~0.320 毫克/公斤之间,富硒区成片连带,面积分布较广,水稻、小麦富硒率分别达到53.7%和42.0%,其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49毫克/公斤和0.046 毫克/公斤,均达到《富硒稻谷》国家标准。从宁夏富硒大米、面粉、枸杞、苹果、鸡蛋等产品销售情况看,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富硒产品市场价格较普通产品提高了30%~80%,反映了富硒价值和市场认可度,而且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开发潜力。因此,发展富硒产业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2 开展的主要工作及重要成果
2.1 摸清了宁夏富硒土壤分布及特征
宁夏自2011年启动实施的国土调查工作,首次在宁夏境内土壤中发现大量硒元素的存在,为宁夏合理开发利用土壤硒资源提供了基础保障。宁夏富硒土壤总面积4950 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5%,其中富硒耕地276 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4.2%,富硒地层厚度达2 米以上,土壤硒含量丰富,富硒农产品开发前景广阔。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麓大武口区、平罗县黄河以西地区、惠农区东北部,银川市黄河以西地区、中卫香山西南麓和兴仁地区,中宁县喊叫水以西地区、同心县以西地区呈片状分布;另外青铜峡市、吴忠市以南至沙坡头以北沿黄河两岸也有断续分布。宁夏7大耕地土壤类型19 个亚类中均有硒含量较高的土壤类型存在。主要优势特色作物水稻、小麦、瓜类、玉米、枸杞和苹果硒含量分别均达到国家富硒产品相关标准。
2.2 创建了富硒区域公共品牌和产品品牌
自2016年起,宁夏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生态化”的要求,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和培育“舞谷新”、“宁福源”、“世纪红双赢”、“玉景郷”、“塞硒士”等富硒农产品品牌25 个、知名富硒农产品“单品冠军”5~10 个。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宁夏富硒产地和富硒农产品宣传,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区内外各类展销会,全力打造石嘴山市“珍硒石嘴山”、吴忠市“中国塞上硒都”和中卫市“中国塞上硒谷”3个区域公共品牌,注册自治区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3个,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2.3 逐步建立了富硒土壤和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
通过制定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富硒种植、产品加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推进全区富硒农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集约化生产。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在2011年至2015年监测调查基础上,突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颁布实施了《宁夏富硒土壤标准》(表1)、《宁夏富硒农产品标准(水稻、玉米、小麦及枸杞干果)》(表2)2项自治区富硒地方标准,中卫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中卫市富硒硒砂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中卫市富硒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中卫市富硒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开发生产富硒农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表2 宁夏富硒农产品标准(水稻、玉米、小麦及枸杞干果)
2.4 初步形成了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
宁夏在开展富硒农产品生产和品牌创建的同时,加强富硒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2016年至2020年共开展各类田间试验115 项次,其中2016年27项次,2017年26项次,2018年29项次,2019年14 项次,2020年19 项次,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了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与人工调控的可行性、安全性,围绕富硒硒砂瓜、富硒稻谷、富硒小麦、富硒枸杞、富硒苹果、富硒杂粮等主要优势特色作物开展了富硒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机理等方面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明确了宁夏富硒农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向,提出了以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为主,辅助人工调控发展富硒农产品的生产方向,研究了碱性土壤富硒农产品生产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适合宁夏区域特色的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在试验研究与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富硒小麦、水稻、硒砂瓜、枸杞及苹果生产技术体系,确定了适宜的补硒方式和肥料用量。
3 宁夏富硒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富硒农产品规模小、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低
由于宁夏富硒农业开发起步较晚,农产品基地土壤硒元素详查相对滞后,富硒作物种植规模小,生产上品种单一、精加工产品少、市场主体不强,大部分富硒农产品以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或简单加工进入市场,深加工企业较少,没有形成规模富硒农产品专业市场。加上人工补硒,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富硒农产品的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
3.2 富硒产业发展结构单一,富硒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和认定标准不健全
截至2020年,宁夏富硒产业仍以发展富硒农业为主,富硒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富硒资源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富硒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富硒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生产产品良莠不齐,不利于富硒农产品品牌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发展;富硒农产品标准体系不够全面、系统,虽然制订了部分富硒地方标准作为指导宁夏富硒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标准所涵盖产品不够全面,硒含量指标不精确,硒产品缺乏等级标准,“天然富硒”特点不明显,不利于富硒农产品品牌长期稳定发展。
3.3 富硒农产品品牌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打造了石嘴山市“珍硒石嘴山”、吴忠市“中国塞上硒都”和中卫市“中国塞上硒谷”3个区域公共品牌,但是各类生产主体对硒元素与人体健康认识还不到位,产品开发没有突出地方特色,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依然不够理想。另外,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深度开发,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品牌农产品上有心无力,自主争创国家、自治区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动力不足,创建企业品牌任重道远。
3.4 富硒农产品营销压力依然较大
尽管宁夏农业农村厅多次组织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富硒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类富硒农产品博览会,协助企业展销推介富硒特色农产品,但国内消费者对于富硒农产品的认知还不够,销售渠道依然不宽,再加上宁夏富硒农产品销售、宣传方面都不够成熟,需要政府搭建更好的富硒农产品展示平台和对接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助力富硒产业发展。
3.5 富硒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还不健全
3.5.1 人才保障不力
人才是发展富硒产业的支撑,尽管宁夏自2016年起在富硒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机构不健全,全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没有专门的富硒产业管理机构,缺乏对富硒产业的有效管理。二是缺乏富硒产业高精尖人才,全区从事富硒产业发展技术人员均是兼职人员,受年龄和工作职责所限,不能全身心投入富硒产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对硒的认识和富硒农产品知识掌握有限,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要求。
3.5.2 科技支撑不强
主要富硒农产品关键生产技术研究滞后、产品开发方向不明确、科技支撑体系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富硒农产品开发与配套生产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富硒农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3.5.3 资金保障不足
宁夏财政收入有限,多数县(市、区)缺乏富硒产业发展专项投资,现有财力不能支撑富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富硒品牌创建和产品推介方面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建品牌和宣传品牌的有效手段,没有构建长效资金投入机制,严重制约了宁夏的富硒产业发展。大多数企业主要依靠政府项目,很少依靠自我积累和自我筹措作为发展富硒产业的资金保障,而且在金融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构建一个长效、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是富硒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4 宁夏富硒产业发展举措和建议
4.1 加强基地建设,提升富硒农产品生产能力
在种植业上,重点建设以富硒粮食、硒砂瓜、枸杞、马铃薯、蔬菜、小杂粮、中药材和红枣为主的种植基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企业为主导,严格落实“一控、两减和三基本”,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以种植基地建设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富硒产业园区,实现传统种植业向富硒种植业的转变。在养殖业上,重点打造以富硒滩羊、肉牛、禽蛋、奶牛为主的生产基地,将现代生产要素、经营模式、发展理念引入富硒农业,以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为基础带动肉蛋奶产品深加工业,打造建设一批富硒产业园,实现传统养殖业向富硒养殖业的转变。
4.2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富硒农产品品牌效应
加强富硒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工作,围绕宁夏大米、宁夏菜心、中卫硒砂瓜、中宁枸杞、盐池滩羊等国家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着力开发硒米、硒瓜、硒枸杞和硒肉等产品,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富硒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富硒产业集群品牌,使之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产品标志。强化品牌宣传观念,采用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牌等多种方式宣传,拍摄富硒农业系列宣传片,打造宁夏旅游“硒游记”。创新富硒农产品营销方式,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线下”与“线上”并举,完善富硒产品流通体系,吸引外省富硒农产品在宁夏交易,力争把宁夏建成中国重要的富硒农产品集散地;支持宁夏富硒龙头企业和商贸企业在全国重点城市、缺硒城市建立富硒农产品专营、直销、加盟连锁营销和开展专项推介活动,并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拓推广富硒农产品市场。
4.3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富硒产业发展
以宁夏富硒功能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为重点,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加强产学研联动合作,实施宁夏富硒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硒产业技术创新实体建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积极引导项目向生产加工集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之间的有效互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产业服务机构,培育富硒农业产业科技服务队伍。
4.4 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富硒质量标准体系
制定完善具有“区域性、统一性、适用性”的宁夏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和规范作用,引领硒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强与中国营养学会、江苏硒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富硒专业委员会的合作,加快富硒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注册“塞上江南宁夏硒谷”公共服务商标,设计统一的、具有宁夏特色的含硒、富硒、硒有机农产品标识(硒标),并制定授权使用管理办法,促进富硒标识规范应用。成立自治区富硒产业协会,加强各地富硒协会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质量和市场监管,强化硒含量检测认证,防止乱贴标签、乱打硒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5 加强产业延伸,推进富硒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富硒农业产业新业态,加强富硒农业产业链的连通与延伸,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富硒产业园区,拓展产业链,使其成为宁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色与优势。围绕“智慧农业”、“智慧宁夏”,实施“互联网+硒加工”行动,推进互联网与富硒加工业相结合,提升信息化与富硒加工业深度融合,加速富硒加工业服务配套建设;实施“互联网+硒农业”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富硒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结合,提升富硒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创新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式和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繁荣“硒+服务业”。借助富硒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富硒健康旅游产业与富硒食品加工、休闲观光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富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可推广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富硒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富硒产业融合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