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6-25石磊孙智侠

海南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盆腔炎证候针灸

石磊,孙智侠

1.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商洛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针灸推拿科,陕西 商洛 726000;2.西安大兴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00

慢性盆腔炎因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子宫及其周边组织受病原体侵入发生慢性感染而发,可单个或多个部位同时发炎,具有病程长、病情迁延、易反复等特点,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腰骶酸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1]。我国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高达40%以上[2],因此,提高慢性盆腔炎诊疗效果对改善妇女健康及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慢性盆腔炎临床上西医常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抗菌治疗[3],但因病原菌耐药性变迁、长期炎症刺激出现器官周围黏连导致药物不易进入病灶等原因[4],常无法达到预期疗效。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腹痛”“带下”“症瘕”范畴,多因产后、经期调护失法致正气不足,外受邪气入侵,气血运行无力,盆腔内气血瘀滞、湿寒凝结,阻塞经络而生疼痛等症[5],故治疗应以理气止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可通过经络、腧穴传导作用实现“内病外治”,可舒经通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具适应证广、医疗费用低、疗效迅速等优势[6-7]。基于此,本研究将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观察其疗效,并探究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商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表征及相关检查结果符合《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8]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2)有性生活的育龄期妇女;(3)治疗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者;(2)妊娠期或准备妊娠妇女;(3)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4)近2周内有抗生素、中药等治疗史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入组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例数50 50年龄(岁)37.15±7.86 36.73±8.12 0.263 0.793病程(年)2.54±0.83 2.42±0.91 0.689 0.492 BΜI(kg/m2)22.85±2.76 22.47±2.81 0.682 0.497病情分级(轻/中/重)17/24/9 19/25/6 0.732 0.694流产或刨宫产史26 24 0.160 0.689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片(0.1 g,黑龙江诺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H20054408),0.2 g/次,2次/d,连用7 d;甲硝唑片(0.2 g,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44020769),0.4 g/次,2次/d,连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温针灸选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30×40 mm,0.30×75 mm,华佗牌),穴位选取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确定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将针柄上端的艾柱点燃,艾柱(清艾条,盱眙华佗中药厂)长2 cm,留针时长30 min,行针时长30 s,留针时在穴区置纸垫防止灼伤,每穴施2壮,艾条燃尽后针冷出针,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1周共4次,经期暂停治疗。推拿时患者先采取仰卧位,双掌环形抚摩腹部5次,波形揉腹部5次,于下腹部用双掌交替推摩2 min后轻揉1 min,点按穴位曲骨、左大巨、奇穴、气海,于两侧胫骨内缘用双手拇指快速交替按压1 min,大腿两侧则用手掌上行重推5次后用掌揉5次,小腿内侧则用双手指柔、按压各5次;随后患者转为俯卧位,腰、背部使用双掌下行重推5次,肝俞带揉压1 min,双侧肾俞用张根重压点揉1 min,腰俞用双掌重叠点揉1 min,骶尾骨部两侧边缘用双手拇指揉压,患者感压痛则重揉,搓穴位承山、涌泉,以发热为度,推拿每日治疗1次,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评价中医证候积分:主症下腹疼痛、腰骶疼痛,次症带下量多、乳房胀痛,按症状严重程度由轻至重主症分别记0、2、4、6分,次症分别记0、1、2、3分,总分0~18分。(2)血液流变学: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b)、血浆黏度(hp)、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样要求为外周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血流分析仪(ZL9000,Zonci)进行检测。(3)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使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血样要求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后取血清低温保存待测,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疗效评价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对疗效进行四级评价。临床控制:临床症及体征状完全/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缓解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临床总有效率为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有序分类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无序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51,P=0.02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治疗前14.13±1.58 14.21±1.46 0.263 0.793治疗后8.65±1.26a 10.68±1.35a 7.773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hp、AI、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hp、AI、Fib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治疗前4.09±0.32 4.05±0.30 0.667 0.506治疗后3.37±0.19a 3.52±0.23a 4.743 0.001治疗前1.90±0.43 1.87±0.41 0.375 0.708治疗后1.36±0.25a 1.55±0.31a 3.726 0.001治疗前5.57±1.61 5.52±1.57 0.161 0.872治疗后4.43±1.16a 4.93±1.22a 2.1 0.038治疗前4.47±0.73 4.38±0.76 0.604 0.547治疗后2.91±0.52a 3.34±0.58a 3.903 0.001hb(mPa/s) hhp(mPa/s) hAI hFib(g/L)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TGF-β1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治疗前2.51±0.81 2.49±0.76 0.127 0.899治疗后0.98±0.31a 1.25±0.34a 4.149 0.001治疗前11.27±3.21 11.21±3.16 0.094 0.925治疗后4.24±1.03a 6.23±1.10a 9.337 0.001治疗前19.15±2.98 19.32±3.27 0.271 0.786治疗后26.28±3.75a 22.97±3.46a 4.587 0.001hIL-6(mg/L)hCRP(mg/L) hTGF-β1(mPa/s)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妇科疾病,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发挥缓解疼痛、抗菌消炎的作用,但对机体免疫病理损伤无明显改善作用,且长期炎症刺激使器官周围黏连导致药物不易进入病灶发挥作用,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10]。因此,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增加辅助治疗手段,对提高疗效、加快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腹痛”“带下”“症瘕”范畴,其病内因产后、经期调护失法致正气不足,阳气受损,不足以抵抗外邪,寒、湿、热、毒等侵入,则因气血运行无力、脾胃运化失司,盆腔内水湿内停、气血不行,湿寒凝结、气血瘀滞,进而阻塞经络,不通则生疼痛等症[11],故治疗应以理气止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结合,针刺刺激局部组织,疏通经络气血,艾灸行温补和温通之功[12]。二者结合不仅可有效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还可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因子渗出,消除因炎症出现的水肿、黏连[13]。本研究温针灸选足太阳膀胱经中肝、肾、脾三俞穴,起舒活经络、疏肝益肾双效,选任脉要穴气海、关元,起调经止痛、培元固本之效,足三里、三阴交同灸则温固下元、健脾渗湿、行血祛瘀,诸穴合用共发通经活络、益气活血之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传统推拿则以揉法、揉法行穴位按摩为主,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营养供养,促进机体修复病变组织、吸收炎性产物[14]。本研究推拿穴位与手法多作用于三阴经路,一方面可直接刺激盆腔脏器,疏通经脉气血,另一方面可提高机体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影响卵巢血流[15],发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效。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中医证候积分更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更大,表明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可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这可能与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组织代谢与功能,促进抗菌药物渗透病理组织相关[16-17]。

IL-6为常见促炎症介质,其血清高水平与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程度有关[18];CRP是炎症和组织损伤非特异性标志物,当机体出现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时血清CRP含量迅速上升[19];TGF-β1为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可通过抑制B细胞、T细胞凋亡及其他相关炎症介质表达发挥炎症抑制作用,降低炎症反应[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更低、TGF-β1水平明显更高,表明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可有效抑制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盆腔炎证候针灸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