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25樊晓霞

辽宁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孔镜绝经期腰椎

樊晓霞

郑州中康医院(河南 郑州 452370)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是椎管内的神经组织在走出椎间孔之前收到挤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1]。腰椎管狭窄症分类包括退行性、先天性、联合性、椎体滑脱症、医源性及创伤后狭窄。国内将腰椎管狭窄症类型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其中中央型及侧隐窝型较常见[2]。经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重要术式。早期治疗能解除压迫,恢复腰椎功能,但因减压及手术创伤问题会导致术后下腰痛[3]。及时了解术后患者下腰疼痛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预后,预防并发症。本文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与经椎间孔镜治疗,并分析治疗后下腰痛的影响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0例,将7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下腰痛的患者106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跛行。腰椎管狭窄症参考WHO[4]制定相关标准。下腰痛参考《外科手术》[5]中关于术后下腰痛相关标准。纳入标准:(1)经椎间孔镜术治疗的患者;(2)成年患者,男女不限;(3)X线确诊患者。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瘫痪患者;(4)妊娠期、哺乳期患者;(5)脑卒中患者;(6)既往脊柱手术史患者;(7)结核或细菌感染患者;(8)脊柱肿瘤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经椎间孔镜治疗,由同一手术医生、麻醉师操作。术后统计两组患者下腰疼痛情况。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吸烟、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关节疾病、手术入路、高血压、融合节段、饮酒情况。疼痛诊断标准参考主诉疼痛评分法(VRS)评价,3分以上确认为疼痛发生。

1.3评价指标 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单因素进行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分析,确实独立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man相关,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手术入路、糖尿病、高血压、融合节段数、饮酒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女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围绝经期综合征、邻近关节疾病、吸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单因素分析

2.2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Logistic分析 将表1中“女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围绝经期综合征、邻近关节疾病、吸烟”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见表2);将“下腰痛”作为因变量纳入Logistic分析中,结果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邻近关节疾病、吸烟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赋值

表3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Logistic分析

2.3单因素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性别(r=0.150)和邻近关节疾病(r=0.250)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呈正相关性(P<0.05),手术时间(r=-0.147)、出血量(r=-0.311)和围绝经期综合征(r=-0.382)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呈负相关性(P<0.05),吸烟(r=-0.117)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呈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单因素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相关性分析

2.4预测价值分析 经ROC曲线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高的预测性,AUC为0.683,显著高于性别(AUC=0.563)、吸烟(AUC=0.558),而与手术时间(AUC=0.605)、出血量(AUC=0.657)和邻近关节疾病(AUC=0.624)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见表5、图1。

表5 预测价值分析

图1 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邻近关节疾病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独立危险因素。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患者特有表现,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张力降低、肌肉萎缩、退化可能会造成骨关节肌肉痛[6-8],引发术后下腰痛。分析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钙吸收及激素紊乱,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9-12]。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骨吸收受到影响,炎症因子释放增加了下腰痛发生风险[13]。吸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会血液中尼古丁含量较高,能诱发茶酚胺,进而影响椎间代谢血流量降低[14-15],促进外周血管收缩加剧,增加术后下腰痛。女性(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邻近关节疾病是影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单因素。手术时间、出血量会影响腰椎活动度,造成解剖结构破坏,可能会促使脊柱处于间歇性紧张状态,引起术后腰痛。随着椎间孔镜治疗术发展,手术操作已相对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

中老年女性多处于围绝经期年龄阶段,由于该生理期特殊,部分女性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心肌和肌肉关节痛等。术后下腰痛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密切。术前慢性腰痛时间会导致患者腰部活动减少,容易出现多裂肌等腰部肌肉萎缩,从而引起或加重术后疼痛。

邻近关节疾病是术后下腰痛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是:邻近关节疾病病程相对漫长,对腰部神经根压迫时间较久,增加了术后神经根不可逆的损伤风险。

吸烟影响术后下腰痛。分析原因是:烟中尼古丁对人体影响机体较复杂,是慢性腰背痛一个高危因素。吸烟会增加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导致患者出现围术期痛觉过敏现象。

ROC曲线分析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其预测价值高于邻近关节疾病、吸烟。建议临床在术前积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选择个体性治疗方案给与干预,以减少术后下腰痛。

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发生风险较大,围绝经期综合征、邻近关节疾病会促进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后下腰痛发生。

猜你喜欢

孔镜绝经期腰椎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女性身体有了某些“变化”,可能快触碰到绝经期了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亮丙瑞林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