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
2021-06-24张吉青
张吉青
【摘 要】随着新课程目标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形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高中生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教师可以借助合作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合作学习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条学习思路,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合作学习背景下高中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自主探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高中数学已经不再能够向之前一样灌输式教学。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面对着高压压力和紧张的学业,所以单一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环节中,以此为学生增加互动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开展自主合作环节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之间形成了帮扶形式,促进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
一、科学划分小组,激发学生参与探究
在合作学习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其进行科学划分。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可以考虑学生在组内扮演的角色:有些学生责任意识较强,可以作为小组主持人(小组长);有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些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较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这样会使合作学习的氛围更加融洽,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以及课本相关内容作为探究载体,向学生提出问题:“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多少种位置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身边的实物。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達出来,由此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从而有效提升了自主探究能力。
二、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设定为项目主线,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如果学生个人没有得出较为完整的思路或者答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展合作分析环节。在小组探究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路,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多人的互动点拨中,学生会逐渐找到正确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与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分组(成绩优秀的学生为A等级;成绩一般的学生为B等级;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为C等级)。教师将每三个人分为一组,组内成员包括ABC三个等级的学生,教师给出学生问题:“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同时,教师给出学生几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教师借助这个问题作为主线,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在小组探究环节中,A成员向B成员提供探究思路---B成员带领C成员分析问题细节---最后A成员总结大家的讨论思路。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图像,使得学生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并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转化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三、采用多元评价,给予学生展示环节
教学评价是一项重要环节,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发挥自我的时间,由此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并且对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并且有效完善自我。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高中数学必修二《圆的方程》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练习作业:“求过三点0(0,0),A(1,1),B(4,2)的圆的方程,并求半径和圆心坐标。”这个问题可以用两种形式的方程求解,教师引导学生课下合作探究比较这两种方式,并且在新的课堂中抽查小组学习情况,以此调整教学过程,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引导的教学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十分符合新课改标准,而且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参与到探究环节中自主解决问题,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督促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为以后的综合性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李西友.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20,(07):108.
[2]陆美.基于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分析[J].高考,2018,(28):144.
[3]双梦红.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现状及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