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压力或影响健康
2021-06-24王江涛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2020年11月3日,美国纽约,人们聚集在纽约时代广场等待美国大选选举结果。
视觉中国❘图
★研究表明,压力性的社会政治事件可能会在一些易感人群中促发心律失常现象。
政治对人的影响不仅在权力变化本身。对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股市的观察很容易发现选情与股票价格变化之间存在关联,而最近,科学家发现在诸如美国总统大选这样的政治选举中,人们心律失常的风险也会升高。
通过分析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当地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情况,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系的心脏病学家林赛·罗斯曼(Lind-sey Rosman)等人发现,相比控制组的时间段,大选期间,研究样本中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升高了77%。
被纳入这项研究的近2500个人均生活在北卡罗来纳州,该州在2016年和20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均因充满变数被视为两党角力的关键州。2020年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获得当地49.9%的选票,以微小差距赢得该州,而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获得48.6%的选票。2016年,特朗普以50.5%得票数的较小优势同样赢得该州,而当时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最终获得46.7%的选票。
这一研究所获取的数据正产生于希拉里与特朗普的这场选举对决中,因为选情不明朗,选举期间,当地人处在两党大量的政治宣传广告中,也为研究政治选举压力的健康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而研究表明,总统选举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确实显著增加,且此关系是独立于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一些临床混杂因素而存在的,显示压力性的社会政治事件可能会在一些易感人群中促发心律失常。这项研究2021年6月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所研究的易感人群,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平均年龄达到近70岁,且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都装有具备远程监测诊断功能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或心脏起搏器等,这使得大选期间,相关的心脏健康数据得以相对准确且便捷地被收集。
研究人员将2016年11月8日大选日前后近6周的时间界定为选举可能产生健康危害的时间,基于压力事件对心律失常有长达1个月影响的证据,研究周期具体从10月25日至12月6日,为减少季节性风险等影响,还选取2016年6月1日至7月12日作为对照,观察大选期间的心脏风险。除此之外,还考虑了种族、设备类型、政治立场等,但没有发现党派隶属关系等因素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心律失常是一组心血管疾病的统称,指心脏跳动的节律不正常,该病较为常见,发生后可能引发头晕、昏厥甚至猝死。除了心脏病等疾病的发作可能引发外,压力、焦虑、抽烟等行为也可能引发。虽然最新研究尚不能据此得出因果关系,但第一次提供了证据,表明诸如美国总统大选这样具有压力的政治选举事件与易感人群的心律失常发生增加相关,而由此急剧增加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可能正是背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往已有证据显示,压力、愤怒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引起肾上腺素活动增加、交感神经激活,造成局部缺血或心血管斑块破裂等,进而导致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事实上,已经有科学证据显示,美国大选不只影响心脏,对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广泛。2021年1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研究人员同样以2016年美国大选为焦点,研究了大选前后人们精神健康的变化情况,与最新研究不同的是,被观察的样本量有近50万,均为成年人,年龄分布上更广泛。
当以大选日所在的11月为分界线对人们的精神状态进行对比后,研究人员发现,在最终投票支持希拉里的州,相比10月,人们精神健康状况不佳的天数在大选结果公布后的12月明显增加,但在投票支持特朗普的州,人们的精神状态总体变化不明显。考虑到希拉里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败给特朗普,失去权力可能对人们精神状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还显示,在支持希拉里的州,精神健康状态不佳的天数的增加很大程度是由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和白人群体驱动的,更年轻的人、男性和少数族裔的变化不明显。此后的2017年1月,在支持希拉里的州,报告有抑郁的比例也开始上升。这一研究发表在《普通内科学杂志》(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之间的竞争频频引发热议,一方面希拉里大选前夕仍深陷邮件门争议,另一方面,特朗普多次提出要在美墨边境修墙,以及禁止穆斯林移民等惊人政见。这些经由各类媒体扩散,使得当年大选显得极具对抗性。有对穆斯林学生精神健康的研究就发现,2016年大选中,穆斯林学生相比其他学生,精神健康下降得更为显著。而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黑人男性精神状态不佳的天数却有所减少。
其实,在对政治选举等事件的健康影响研究之前,科学家已经发现自然灾害或其他能对大规模人口形成压力的事件会对人们的健康形成相对普遍的负面影响,但与这些不同的是,诸如美国全国选举这样的事情,每隔2或4年都要发生一次,如果这些充满压力的事件会对一些相对脆弱的人群产生健康影响,那么在更广泛层面上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相关影响就显得很关键,毕竟,能在大范围内对人产生影响的事件不只选举,其他一些政治变动、社会事件同样可能对人们的精神和健康施加影响。而健康方面的影响也可能反过来影响政治走向。
西班牙政治经济学者格雷戈里·加洛弗雷维拉在研究德国纳粹崛起的历史时,就发现1930年代初,德国的死亡率一反下行趋势转而上升,而伴随着社会死亡率的上升,支持纳粹的投票份额也在上升,大概每千人的死亡人数每增加10个,对纳粹的投票支持就提高6.51个百分点。当时,死因主要在于传染病、自杀和饮酒等,而在社会福利相对较好的地区,死亡率与纳粹支持率上升得就小一些。这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政治与健康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关注人们健康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所揭示的来自政治选举压力的健康影响因为研究时间有限,只能证明短时间的影响,长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尚不可知,有待更多研究去确认。但一般而言,压力是有可能累积并诱发不同压力源之间相互影响放大的。除了私人生活中的压力,这类源自公开的社会政治事件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对人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