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2021-06-24陈金焕
陈金焕
魔芋喜温怕冻、喜阴怕晒、喜湿怕渍、喜肥怕瘦、喜钾怕氯、喜疏松肥沃怕板结贫瘠,适宜在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忌高温、强光和多变的环境。在年平均温度14~20 ℃、无霜期在240天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种植。魔芋生长的起始温度为5 ℃,最高温度为43 ℃,最适温度为20~30 ℃,生长前期湿度以80%为宜,生长后期以60%为宜。属于亚热带季风区,适宜于魔芋生长。
陕西佛坪县通过魔芋玉米套种、树苗魔芋套种和林下种植魔芋,解决了魔芋怕强光暴晒和高温的问题,魔芋种植面积已达到6 000亩。
1 地块选择
魔芋应选择水肥条件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以半荫半山区、前茬非魔芋的地块最为适宜。最适宜pH值6.5左右的微酸性土壤生长。
2 整地施肥
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精耕细耙,深耕35 cm左右。同时培肥土壤,大量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施2 000 kg,均匀翻入土内。魔芋需肥规律氮 ∶ 磷 ∶ 钾为6 ∶ 1 ∶ 8。
3 选种和消毒
3.1 选种 选择无病斑、无破损、无腐烂、顶芽短壮、150~200 g的抗病品种种芋为佳,忌用开花魔芋、病芋烂芋。佛坪县品种以花魔芋为主。
3.2 消毒
1)浸泡处理。种芋经晾晒1~2天后,用50%多菌灵浸种8~12小时(按浸种水量对药,500 g水对1 g药),再堆放6~8小时。
2)熏蒸处理。用40%甲醛、72%農用链霉素1 000倍液熏蒸以达到灭杀病原菌的目的,可有效预防魔芋软腐病的发生。
4 种植
在日均温15 ℃以上(3—4月)时即可选晴天播种。通常125 g以下的种芋株行距为25 cm×33 cm,125~250 g的种芋株行距为33 cm×50 cm,250~400 g的种芋株行距为40 cm×50 cm,400 g以上的种芋株行距为50 cm×55 cm。
5 荫蔽栽培
采取荫蔽栽培是保护魔芋植株叶片、抑制病害发生、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魔芋属半阴性植物,其正常生长需要荫蔽环境。常采用魔芋与玉米套种,以满足魔芋生长对荫蔽环境的要求。与玉米套种带宽1.5 m。魔芋带宽1 m,开沟种2行,株行距40 cm×50 cm。玉米带宽50 cm,种1行玉米,株距25 cm。
6 田间管理
6.1 适时除草 魔芋出苗后至植株封垄前中耕除草l~2次。
6.2 适时排灌 第1次灌水在出土前后、若遇伏旱应及时灌水,并以早晚灌水为好。若遇涝灾,则要及时排水。
6.3 合理施肥 在魔芋分叉散叶时和块茎膨大期要追肥2次。魔芋生长前期视苗的强弱施肥。弱苗可追施肥料,壮苗可不追肥或少追肥,一般在齐苗后每亩用尿素3~4 kg对水3~4倍浇施进行提苗,施肥不能靠近叶柄基部,要离6~10 cm,只能低浇,不能高洒,防止肥液污染叶和叶柄造成烧苗。在换头期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迅速加快,需营养极多,需要追施肥料,分别在6月下旬、8月中旬每亩用三元素复合肥15~20 kg撒施,以促进块茎膨大。
6.4 地面覆盖 地面覆盖能减轻土壤板结、干旱、地温上升和病害的发生,覆盖物以树叶、野干草为好,稻草次之。
7 病虫防治
7.1 软腐病 发病后,地上部分枯萎,茎叶变软、发黑、腐烂。发病部位多在叶柄中部或顶部分枝处。防治方法除选择抗病种芋、消毒等措施外,田间发病时,应及时将病株除去,向病穴撒生石灰消毒,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1 000万单位/亩,对水50 kg,或用500~600倍液多菌灵喷洒病株接近地面的叶柄基部,连喷2~3次,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7.2 白绢病 发病初期魔芋叶柄基部接近地面1~2 cm处出现暗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小斑,然后逐渐变褐腐烂,进一步扩展环绕叶柄基部一周,病组织软腐下陷,引起植株折断倒伏,病部长出白色绢线状菌丝体,后期长出先为白色、后为黄色、最后呈棕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也可用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0.5 g/m2喷土表,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倍液喷雾,均有较高防效。
魔芋病害以预防为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避免长距离、大规模、粗放式调种。改变耕作方式,轮作倒茬种植。
8 采收与贮藏
8.l 采收 倒苗后15天采收为宜。
8.2 贮藏 芋种须完整无损,待水分晾干后,即可贮藏。窖藏,放置前用来苏尔消毒,窖底铺30 cm厚的干沙,贮藏量为地窖的2/3为宜,要求地窖保温。或采用沙藏,在通风保温的室内,经药液消毒后,下铺一层干沙,然后一层种芋一层沙,堆高50 cm,上面覆盖稻草,温度超过5 ℃时揭去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