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

2021-06-24徐凯敏

理论与创新 2021年4期
关键词:发展

【摘   要】语言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形成的一个符号系统,这也就规定了它是一个动态的属性,因此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在其需要维持自身动态平衡机制时出现,这也是语言自身隐藏的强大功能,这使得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品格。所以,在进行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时候,我们应当尊重它,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调节功能,真正地做到顺应社会发展而实现语言的发展更新。

【关键词】汉语的规范化;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发展

1.汉语规范化的必要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例如用词不当,用字不当,读音错误和网络用语等,而这种不规范的语言给人们日常的交流与信息的精确传递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载体,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更准确地传递和理解语言信息,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就必须要有明确、统一的语言文字标准,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语言文字实际使用是否正确、规范,并对偏离标准和违反规则的现象进行纠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的自然表现,它植根于语言本体,服从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只要有人类交际的需要,就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从另一方面来讲,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一个统一的民族或者国家不可能没有一种规范的民族语言或规范的共同交际语言。而大量的不规范语言的存在却在逐渐消磨掉这种统一性,没有规范的交际语言不仅会妨碍正常的日常交际 ,而且还会阻碍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甚至有可能导致民族的分裂。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对外开放,外国在对中国进行商品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外来文化,而一国的文字作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象征,必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如何在这种外来文化不断入侵的时候仍然能保持住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语言的规范化就是很好的选择,只有使用纯正的汉语言文字才能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对外的不断交往中不断把它发扬光大。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也非常重要,例如国外的孔子文化学院的开办的就是在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语言规范化发展,语言文字统一使用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必要因素。所以为了整体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发展更新,汉语言的规范化工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的体现

语言之所以需要被规范,是因为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思维工具和语言的基本载体,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类正确传递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交际范围和交际方式都会发生变化,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越来越密切,交流就需要有相对稳定且规范的语言来减免交流中遇到的语言障碍,增加交流的有效性。语言规范化并不止局限于病句、错字、读音问题,甚至是新兴词汇的产生过程中,表达总会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规范统一,对于语言的表述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宽容性,因为新兴词汇的产生背后隐藏的是新兴事物甚至是新的 社会现状的出现,我们既要对新兴词汇进行包容,又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规范化,逐步走上用词和表述的统一,这便体现出了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换句话说,如果语言僵化则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兴事物出现的需要,就会出现语言缺失的现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词语、新表述如潮水涌来,令人目不暇接。这大量的新兴词语的出现,有些昙花一现,一闪而过,而有些新兴词语通过使用发展逐步稳定下来,被编入各种类型的新词语词典,进入了汉语词汇系统。这些被规范化的词语的发展轨迹都是有章可循的,是从个人言语行为演变为大众言语行为的过程,且在新兴词汇在被创造、被使用、被认同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语言内部规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新词语必须符合与语言使用者心理模式相吻合的语言结构模型,才可能被创造出来,才可能流行开来。例如,人们比照“水源、电源”的结构模型创造了“生源、房源”等新词,如今“生源、房源”已被收入《新词新语词典》,但“饲源”一词虽然在某些报刊上出现过,却不被大众所认同。从结构方面来分析,水源、电源、生源、房源等词的结构类型是偏正式,内部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而在“饲源”-词中,“饲”的语素义足“喂养”,这个词的结构应当看成动宾式,内部关系是支配关系,与同一-组词的内部关系不同,结构差异是阻碍它流行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使用频率也影响了新词或者新的表达方式是否能被规范化,例如“神马都是浮云”只是在当时的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使用的,超出当时的环境氛围该词语使用频率减少,故此该类型词语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慢慢消失,成为当时特定时期的代名词。而随着科技发展和交通方式的变化,“高铁”、“动车”等词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这些词语的变化取决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此变成常规词汇被编入词典。因此新词的产生会存在很多特殊状况,有些新词或新的表达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被规范化,而一些不符合使用规则的词或者方式逐步被舍弃,这就是语言自我调节功能的体现。

3.语言规范化与语言自我调节功能的关系

语言的规范是离不开其自身的调节功能的,语言是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存在的,因此会受到外界一切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进行动态的变化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规范化的新词汇以至于打破了语言内部的动态平衡机制,造成一定语言交际的混乱,而此时,语言为了维持其自身平衡性,就会自我组织发起对新词汇上偏离语言的一些形式及表达上进行调节,这就是所谓的语言隐藏的自我调节功能,而这个自动调节的过程就是语言在进行规范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是一个循环往复并且不断包容革新的过程,是语言新的发展。例如新兴词语的产生初期语言不规范,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步规范统一起来,而且语言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包容性,可以将新兴事物的产生,通过语言自身内部所带有的自我调节功能进行自动的调节包容,比如包容新词以及流行词汇,将其新形式进行调节融合成规范内的标准,使用过程中,违背语言发展规则的新词或者表达方式会逐渐消失,例如一些网络用语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特殊时期出现,过后人们的使用频次越来越少,导致慢慢消失;而有些符合社会发展的词汇也在逐步被规范起来,这既是语言的一个规范和自我调节的过程。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文字使用必不可少的要求,正是因为对文字规范化的需要,文字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自动调节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并且反反复复的过程。

4.小结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进行相应的动态变化发展,新兴词汇的产生、使用、消失或者被规范化就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出语言隐藏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充分发挥其价值进行对新词汇的规范,使得维持语言系统内部某种动态平衡,有利于及时的抑制由于新词汇产生偏差变异的现象而导致语言出现暂时性混乱的情况,因此,为了语言交际的需要,汉语规范化问题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社會发展必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爱切生. 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12).

[2]赵小农. 语言的自我调节机制[J]. 现代汉语,2017(9).

作者简介:徐凯敏(1983.3-),男,汉族,山西定襄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警察文化学。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    200336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