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气象在防灾减灾的应用

2021-06-24李晓平李佳吴卓瑜

理论与创新 2021年4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

李晓平 李佳 吴卓瑜

【摘   要】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强在众多灾害中首屈一指。当今社会全面发展,气象对防灾减灾的作用前所未有的加强。如何对气象进行有效的评估,如何利用气象更有效的进行防灾减灾是当前应当探讨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应用

1.气象灾害造成的重要影响

1.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灾害系统的结构体系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载体构成,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人类过度开采资源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孕灾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不再只取决于自然环境变异,而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近年来洪水、泥石流、地震、冰川融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无不与气候的变异有关。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采不仅加速资源的枯竭,更加剧了野生动物的灭亡。物种缺失很容易引起食物链的断裂,这种现象一旦发生恶性循环,人类将会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到那时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的。

1.2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1)农业。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农业生产也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但暴雨、洪涝、台风、冰雹、雷电、高温寒潮大雾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不容低估,为此,国家在农业和农村建立“两个体系”的发展战略,旨在加强对农业的灾害防控。

(2)畜牧业。除了农业,畜牧业也是我国经济的一项来源,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牧场养殖的主要区域在我国西北部,高寒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变化非常快,造成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

(3)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所受气象的影响,虽然不如农业和畜牧业大,但也不容低估,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修建交通设施,因气候变异引发的自然灾害而损失资金过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遭受台风、海啸等气候灾害的影响,给城市的建设造成巨大损失,也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阻碍。

1.3对人身安全的影响

气象灾害不仅影响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对人身安全亦有重要的影响。

(1)雾霾。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烧煤污染、建筑工地灰尘等人类活动的都促使雾霾的形成。雾霾不仅影响人的呼吸道健康,还会随着皮肤的毛孔进入人的身体,严重时还引起皮肤癌。不仅如此,雾霾对人暴露在外的器官都有损坏作用,眼睛作为人五官中最脆弱的器官,首当其冲会受到雾霾的刺激。

(2)地震。地震是人们谈之色变的自然灾害,地震的形成不仅源自于地壳运动,气候的变异也有可能引发地震灾害。地震不仅破坏城市建筑、道路,更会直接剥夺人的生命。

(3)洪水和干旱。洪灾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暴雨的降临,干旱和洪灾一样都是气候变异所引起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直接关乎人的性命。

2.气象监测在现实中的运用

2.1加快气象检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

气象变异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形成的灾害对社会产生全方位的危害。加强气象监测,防患气象灾害势在必行。将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运用中來,加强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完善,制定标准的气象灾害监测流程,纳入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建设现代化气象检测平台。

2.2拓宽气象服务的渠道

除此之外,更要拓宽气象服务的渠道,使气象消息更加快捷方便的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比如广播、电视、自媒体、手机客户端、互联网、城市电子显示屏等,实现动态化和全方位渗透。

2.3加强气象监测的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气象监测的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应从学校、公司、社区等活动场所进行宣传,树立防灾减灾,人人有责的意识,使人自动自觉地将防灾减灾作为日常安全的措施进行关注。培养自救互救的能力,以防在灾害发生时无法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3.气象防灾减灾坚持的原则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气象防灾减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为主的防御系统。人身安全是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切实的保障了人身财产,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

3.2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气象防灾减灾还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是治理灾害的首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体系,是减少人员损伤、财产流失的关键性举措。集中人力和资金,根据地形类型和气候特征,按照灾害的轻重程度,建设区域型、完善型、科学型、高效型的防范体系。

3.3统筹全面发展的防御原则

除此之外,气象防灾减灾还应该统筹全面发展的防御原则,不能只关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防御举措,应该统筹整个社会,建设合理的,全方位的防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气候灾害的发生。加强统一的管理系统,提高数字化、信息化的防御举措,加强科技研发产品的投入,使气象的防御更加智能,更加精准,从而减少气象灾害给社会发展,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

4.结束语

气象的变异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气象灾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气象灾害的原因除了气候的自然变异,更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有很多大的关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若只一味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自然环境的变迁,从而给人类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是十分不可取的。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不仅依靠政府,更应该是个人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

气象变异是灾害发生的基本原因,加强气象监测、建设、管理,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首要任务。建立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系统,了解和掌握气象动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全面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能力,才能促进经济、自然、人类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师延泽,孙起伟,周成钊.高寒地区畜牧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与防御[J].畜禽业,2021,32(01):32-33.

[2]唐黎标.我国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研究[J].防灾博览,2021(01):38-41.

[3]黄群玲,刘芳,吴量,黄冬梅,贺春江.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防御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03):199-200.

[4]王涛,勾卫东,杨春芽.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策略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03):107-108.

作者简介:李晓平(1984.10-),男,汉族,山西朔州人,本科,工程师。

李佳(1984.6-),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吴卓瑜(1989.9-),男,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助理工程师。

天镇县气象局    山西大同    038200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
气象树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文章有象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