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浪如海
2021-06-24曹春雪
曹春雪
第一个造出瓦的人,一定是从鱼身上得到的灵感吧。要不,怎么会叫鱼鳞瓦呢。两片瓦压着另一片瓦,排排扣在屋脊上, 真的如鱼鳞一样。一场大雨到来时,大颗的雨点落在瓦上,溅起水花,远远望去,整个屋脊就像条灰色的鱼,在畅游。
如果站在某个高处,俯瞰下来,大地如海,大片的老屋,大片的瓦,激起道道浪花,一波一波,涌向海的深处。
老家的祖屋,使用的就是鱼鳞瓦。下雨时,我常坐在屋檐下,看对面屋顶,看一片瓦是怎样在雨中有了生命力的。阳光下的瓦,是沉寂的,毫无生气,但雨来,瓦便生动了起来,被赋予了激情与活力。瓦是为雨而存在的。如果把瓦比作琴键的话,那么雨点就是琴师。雨落灰瓦,铿锵有声。雨点小时,如蚕吃桑叶,窸窸窣窣;雨点大时,如金戈铁马,千军万马踏过。夜深,卧在床上听,便更有韵味了。所有蛰伏的往事,都可能在这雨和瓦的合奏声中,一一复活。
老屋不高,有时孩子会攀爬上去,坐在鱼鳞瓦上,为的是能看得更远。父母看到了,就会拿起木棒阵骂:三天不打,你就上房揭瓦!孩子便乖乖地,低眉垂眼地下来。鸟在瓦上,要轻松多了,散步,谈情说爱,都行。这是它们的广场。猫也会上去踱步,但有时会将檐边的老瓦踩落下去,当啷声响,若是在深夜,房里的灯便会亮了,有人趿拉着鞋子出来。
檐下有雏雀,孩子便偷偷扛了梯子,爬上去,揭开一片瓦,掏出雏雀来。但他重新覆盖瓦时,总不能回归原位。下雨时, 漏水,父亲便纳闷地嘟囔着,爬梯子上来,将那片瓦放正。
有些老屋拆了,一地瓦砾,但总有完整的。 有孩子拿一片瓦,和小伙伴一起,去河边,将瓦洗净了,扣在垒起的石头上,然后钓鱼,钓上鱼来,放在瓦上,瓦下点着柴火煎鱼。兜里有从家里偷拿的一小撮盐,撒上。鱼吃起来,香喷喷。这些孩子长大了,想起瓦来,也就想起鱼的味道来。
一個孩子脱落了乳牙,母亲会站在院子里,将这牙扔到瓦上,让瓦代为保管。瓦保管的,不仅是这颗牙,它还替瓦下的孩子,保管他或她成长的往事。等到孩子长大了,离开了,有一天回到这里,仰望屋瓦时,瓦就会成为放映机,为他或她,展现那些旧时光。如今,故乡的鱼鳞瓦没有了,建起的都是气派的楼房。这让我怅然,好像关于记录自己成长的碟片上,被抹掉了重要的一段。但在异地旅行时,还是会看到鱼鳞瓦的,每每看到,顿感亲切,往事排山倒海而来。这时我才明白,这世上所有的老瓦,都是我的故知。
(选自《郑州日报》2020年3月16日)
【赏析】
无论你走出多远,总有一条无形的线在拉拽着你,无论你离开多久,总有一种亲切的声音在呼唤着你,那就是生你养你的故乡。故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是让人最容易动情的地方,一片瓦,一扇窗,一株草,一棵树,一粒沙,一捧土,只要与故乡有关,都极易触动游子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
这篇散文不仅写雨中的瓦,也写孩子们在屋瓦上发生的种种糗事,写鸟和猫在屋瓦上的活动,写孩子们用废瓦烧鱼吃,写乳牙脱落后被父母扔到屋瓦上……内容选择很广泛,也很自由。但这些内容不仅都与“瓦”有关,而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选材上“贵散”,主题上“忌散”,这是写作散文的一项基本要求,这篇散文形散神聚,为我们写作散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刘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