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06-24李瑞雪

理论与创新 2021年4期
关键词:安阳市安阳工业

1.安阳市产业发展现状

安阳市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具有优厚的地缘优势,交通发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1.1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安阳市是国家储备粮食的主要产区,其中滑县小麦产区响誉全国,曾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增收十连贯”, 国家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其次内黄县的红棗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红枣12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还有林州大红袍花椒、山楂、核桃、板栗,汤阴县、龙安区绿色无公害小杂粮,龙泉花卉等名优特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我市是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农业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2我市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是豫北重要的工业城市,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安阳市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加强,2012年末二产占比上升至58.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47%。2013年安阳工业已初步形成了冶金、电子、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体系,现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66家,大中型企业64家。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安彩集团公司被列入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安彩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彩色玻壳生产基地,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安彩”牌玻壳、“YA”牌热轧带肋钢筋、“红旗渠”牌香烟、“金钟”牌电池等产品成为全中国或全河南省知名品牌。

1.3我市服务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地处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贯通”之称,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地域,为豫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为旅游业、物流业提供了有力条件。安阳第三产业趋于向上发展。

2.安阳市产业存在问题

2.1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安阳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周边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市地相比,发展缓慢。安阳存在着产业化的组织管理体制不顺,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问题和龙头企业发展、资金投入、带领农民增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牵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经济效益好、生产规模大的支柱型龙头企业少。二是市场开发不够,营销环节薄弱,产品品种单一。三是有些地方认识不高,视野狭窄,没有按照产业化思路去组织和发展农村经济,缺乏经济意识,缺乏推进力度和实施措施。

2.2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安阳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层次低。中原经济区老工业城市重点产业各有不同,安阳市以重化工业为主,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煤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从产品层次来看,多为“粗、重、笨”产品,科技含量小、利润空间窄。二是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不足。三是生产效率低,生产方式粗放。安阳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相对陈旧,生产效率低,主要依赖低成本劳动力投入。

2.3我市产业融合在政策和体制上存在问题

政策引导以及制度存在缺失。安阳产业管理体制的制度使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进入壁垒,使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各自边界,行政管理部门较多,职责分工交叉,条块分割,从而导致服务创新和竞争环境不理想,产业融合发展成本较高。

2.4我市产业融合人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优势决定我市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一是人才资源大多集中在企业,但高层次人才明显偏少。硕士以上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绝大多数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二是企业人才结构比较合理,但专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都是属传统专业。与安阳市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三是传统产业人才多,新兴产业人才少。四是产业中一般人才多,双高人才少。

3.安阳市产业融合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为促进我市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应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应把握好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目前首要任务是必须加大我市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力度,明确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行业、区域,力求重点突出,建立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产业管制政策、财政资金扶持政策、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创新等政策,迅速培育扶持新兴产业,才能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转变,加快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3.1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河南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我市滑县、内黄等县为河南省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我市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我市应从各类农业组织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利益机制,打破各自为政的状态,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相融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的和谐。

3.2我市城区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1)工业向服务业渗透融合。第二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生产性服务是生产制造过程的中间要素,生产性服务主要还是为第二产业提供服务。首先从我市龙头企业钢铁、冶金、化工、煤炭等重点企业进行产业融合,推动行业内产业链整合,延伸提高产业链和产品附加值,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融合。其次,由服务业为工业生产提供金融、信息、管理及科研和综合技术等方面保障,优化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重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防止产业空心化,增强企业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引领产业融合。

(2)服务业向工业渗透融合。服务业向工业融合发展,首先在研发设计、信息管理、电商物流等为主要市场的服务部门,凭借控制产业链高端,寻求全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利用专利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物流网络等优势,在制造业市场上选择的OEM厂商,进而嵌入制造环节。其次,在服务产业内部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我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灿烂厚重的文化历史,应选择文化旅游为突破口,主打文化旅游牌,突出城市文化价值,彰显城市文化内涵,营造出具有自己特点的文化城市名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促进安阳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用文化的内涵吸引对外顾客进入该地从事旅游、休闲、投资、会议、就业、定居,更进一步打造我市成为文化旅游强市。

3.3为我市产业融合培养高端人才

产业融合能否深入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竞争,我市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管理能力较强、专业技术较好、快速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既要掌握本行业最新技术,又要熟悉跨行业流程的理解和操控,具有高度商业敏感性及沟通和合作能力,为我市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1)大胆突破我市人才管理的多重障碍和人才管理评价制度的障碍,实现区域人才生产力共享机制,确保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并科学界定人才管理的市场功能、社会功能和政府功能,保证多样化人才源源不断涌现,推动人才生产力向现实产业生产力转化。

(2)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大量外来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要支持有关技术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推进行业应用结合的技术教育,培养出各类产业融合应用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李瑞雪(1986.12-),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博研究。

中国文字博物馆    河南安阳    455000

猜你喜欢

安阳市安阳工业
安阳之旅
安阳山
中秋
开展送温暖活动 安阳市关工委
安阳:“八方援”助力脱贫攻坚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旧爱新欢,谁在我身体里种下情花之毒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