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精神培养 培育新型人才
2021-06-24陈行
陈行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只是简单地将它诠释为“传知、授课、解题”,忽略了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要充分发挥精神引领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在教育过程中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活在当下,赢在未来”。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应该是参与型、民主型的制度,既包括教师的参与,也包括学生的参与。学校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类同于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大的成长课堂。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能够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在参与校园管理的过程中自己教育自己,在自主管理中彰显个性,绽放生命的火花。此外,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做智慧型班级管理者。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能对学生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建设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首先要让学生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身处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具备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成就感。
在班级建设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建设管理班级,将小组合作贯穿课堂,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由于小学生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自控能力较弱,在学生群体中,同龄人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更通俗生动。单独学习时,只有少数学生有动力鞭策自己,但当他们成为小组的一部分时,总有竞争的因素来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久而久之,班级内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育是一个启发、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当下的教改精神要求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变教师的自我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会学”,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启发创新,突出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保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强于思考,敢于提问,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县级研训机构对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策略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XJK20BJC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