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比较及启示
2021-06-24李春阳王庆军
李春阳,王庆军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在足球事业发展的道路上,首先要理清什么是发展中的“第一要务”?纵观世界足球强国的经验,无不把培养青少年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国足球国字号球队在世界大赛中表现不佳,这一现象表明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缺失[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018年到2020年教育部王登峰司长提出我国校园足球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和幼儿足球发展工作重点等[2-3],这些顶层设计为发展中国足球事业指明了方向。但是,在足球改革的实践操作上还存在“如何普及”“怎样提高”“如何有效普及与提高”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足球强国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依据我国发展现状和国情提出改进策略,是完善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法国是欧洲培养足球人才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足球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机制已获得世界广泛认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然而,以往学者对欧洲足球的研究多集中于德国、英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家,对法国足球系统深入的研究和中法足球比较研究尚不多见。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将对中法两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理念、管理体制、培养路径、竞赛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足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法国培养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方案,一是可以丰富国内关于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二是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中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理念比较与启示
1.1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理念阐释
法国注重对足球后备人才的比赛能力、文化教育、公民意识三个方面的培养。(1)在比赛能力培养方面,从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选择上,法国足球遵循“足球是一种比赛”的训练理念。在训练过程中不仅重视球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而且更加重视球员情感与认知力的培养。他们将足球运动视为身体与思想的统一,并认为观察力、想象力与认知力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2)法国很重视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其后备人才培养分为学校足球、业余俱乐部和职业足球三部分。学校足球是以足球课和学校体育协会组织的课余活动为主。业余足球俱乐部的球员则是利用课余和周末参加俱乐部的训练及比赛,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业。在职业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正如法国体院副院长Fauquet教授所说:“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运动项目上,文化教育对运动员今后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我们要对运动员将来的人生负责,要对他们的家长负责。”[4]为此,法国政府在1995年颁布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中规定:国家训练基地和体育部认可的青少年训练基地必须采取必要手段保证运动员的文化教育。2006年法国教育部和体育部共同签署协议,进一步规范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活动,并加强对其的管理工作[5]。另外,法国足协每两年都要对俱乐部球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在对业余足球俱乐部和职业培训中心进行评价时,除了培养职业球员的数量、质量指标外,没有获得职业合同的队员进入大学的升学率也是评价俱乐部排名的重要条件。(3)法国人认为足球属于教育,是培养好公民的有效途径。他们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第一位的,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排第二位,排第三位的就是足球教育[6]。法国这种培养理念不仅反映在学校足球方面,也体现在足协培养体系之中。例如,在U6~U11俱乐部比赛时,法足协会发给每位教练员一本小册子,包括见人问好、喝水习惯、垃圾分类等教育内容,并督促教练员传达给小球员。另外,法国足球联盟还提出“联盟教育计划”,将足球的“快乐、尊重、责任、容忍、团结”五大理念灌输给青少年球员。
1.2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分为校园足球与竞技足球两部分,有与法国的培养理念不同。(1)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缺乏对球员身心的全面培养,对比赛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单纯的技术训练,没有把足球比赛要素内化于球员的意识中,也忽略了对青少年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训练,导致“中国球员技术很好,只是不会比赛”的现象。(2)在文化教育方面,我国校园足球采用课余训练+比赛机制,从而保证队员的文化教育。在竞技足球方面,我国提出“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早于法国。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虽然,我国政府意识到体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多年来我国“体教结合”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却收效甚微[7]。(3)我国体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体育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签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足球项目要“发挥足球育人功能”。但是,在足球活动开展过程中仍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例如,在2017年7月北京百队杯足球赛中,一位U9球员在半场输球后哭着抱怨同伴;同年12月,在某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教练进场辱骂裁判,赛后该队小队员拒绝与裁判员握手;2020年12月10日,在浙江省青少年足球男子U14冠军赛赛上,一名队员恶意飞踹对手。这些行为违背了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等足球运动应培养的品质的要求,反映出在我国开展足球活动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3 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启示
法国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采用“体教结合”的方式,既有科学的运动训练计划,又有教育计划,而且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好公民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足球人才培养理念。多年来,我国“体教结合”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收效甚微,而且忽视了青少年的认知与情感以及作为良好公民应有品质的培养。
因此,在我国开展足球运动中,要树立足球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生教育的思想,要以广大青少年为本,培养时代“新三好”,即“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1)要读好书。我国学校有2亿多青少年,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学生要在“读好书”的前提下进行足球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半专业和专业队的青少年不应脱离文化课学习,避免陷入传统训练以时间换运动成绩而耽误学业的窘境,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踢球的人都能成为职业球员,文化课学习有利于今后的职业选择、更好地适应社会。(2)要踢好球。很多入选校园足球全国最佳阵容的学生,在班级、年级、学校都是学习最好的,而参与校园足球训练每周达到10小时以上的同学,他们的考试成绩在班上、在年级也都名列前茅[2]。因此,要让学生知道适宜地参与足球活动并不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反而它能使你变得更聪明[8]。同时,也要让孩子了解足球的作用及价值,从而促使他们在足球活动中学会用“脑”踢球,勇于思考与实践,争取“踢好球”。(3)要做好人。“做好人”就是要让孩子在足球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主动伸出援手,敢于担当,有规则感,有集体主义精神,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新三好”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体教结合”的政策宣传,特别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学校教师、教练员要以身作则,并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始终贯穿育人理念,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引导孩子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
2 中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比较及启示
2.1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阐释
法国足球管理体制包括学校足球管理和社会足球管理两部分。(1)在学校体育管理方面,法国采取教育部门分层管理的体制,各级教育部门负责人直接兼任该级体育部门的主要管理者,这有利于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法国行政规划中由13个大区(2016年前为22个大区)、101个省、若干市县组成。在管理层次上,国家教育部门负责大学体育管理,大区教育部门负责高中体育管理,省教育部门负责初中体育的管理,市教育部门负责小学体育管理。另外,法国教育部还建立了学校体育联合会,组织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联合会主席由国家教育部部长担任,各大区、省及市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兼任同级的学校体育联合会主席,日常工作由各级教育司司长主管。而且法国教育部规定:每所学校必须成立体育联合会,主席由校长担任。因此,在法国除了正常的足球课程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体育联合会组织的国内“小学生足球联谊赛”及“中学冠军赛”、大体联组织的“大学冠军赛”等活动。在国际交流中,法国国家教育部、体育部从中学和大学的比赛中选拔队员参加欧洲及全球的中学及大学的各种足球比赛。(2)在社会足球管理上,法国采取足协与政府合作的契约式管理体制,足协内部采用分层管理模式。法国足协是管理法国社会足球的最高权力机构,它隶属于法国唯一官方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体育部。体育部每年代表政府与法国足协签订协议,协议中规定了足协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对足协的经费支持和要求等。在管理过程中政府不干涉和参与足协的具体事务,只是依据协议中的标准对足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足协进行相应的奖惩[9]。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政府与足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又有利于足协依据有关的法规来管理全国的足球运动。在足协内部,法国足协直接管理着U14~U15的“希望之星”国家级培训中心和各级国家队。法国足协的职业足球联盟和业余足球联盟分别对职业足球俱乐部和业余足球俱乐部的相关事宜进行管理。足协下属的大区足球协会—省足球协会—市足球协会机构建制类似于法国足协,它们共同参与组织和协调各级俱乐部之间的事宜。
法国教育部和足协相互独立,各自管理层次清晰,监管有序,而且又能相互合作与支持。(1)在球员归属方面,法国青少年球员既可以参加学校系统的训练与比赛,又可以参加足协组织的训练和比赛。(2)在政策方面,法国教育部和足协也体现出培养人的一致性。例如,2006年法国教育部和体育部共同签署协议,进一步规范中等教育中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活动,并规定中学与大学阶段高水平运动员的学制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因训练比赛耽误的课程,在后期补上,运动员采用弹性学制,可以延长1~3年参加会考[10]。
2.2 我国足球管理体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与法国相同,我国足球管理体制也分为学校足球和社会足球两大管理体系。在学校足球方面,2015年教育部从体育部门手中接管了校园足球工作,进而成立了各级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其管理人员由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和科长担任,工作人员由体育局委任,主要负责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和校园足球竞赛等工作。教育局主要负责教学、研讨会、教师培训、公开课评比、优秀骨干教师评比等。我国社会足球的管理由国家、省、市各级足协完成。足协与政府之间脱钩不脱管,政府委托体育局代为管理,他们和足协之间没有契约合同,也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而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国足球两大管理部门内部及其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这阻碍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教育部门与足协内部存在着不协调。在新一轮校园足球启动(2015年)之后,由于顶层设计缺乏具体实施手段、制度建设以及监督缺位,教育系统出现了上传不能下达的现象,地区决定的工作到了学校也少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学校和地区所做的工作也未必都是按照地区和省里的布置和计划中的内容进行的,省、地方、学校都在各自发力,各自创新,各自为战,上下联系不够,统合工作不足,系统推动力不强,还出现制度滞后、机制不健全等现象[12]。而由于足协政策缺乏延续性等原因,导致足球教练员团队的重构不力、讲师团队的协同合作无序、裁判员资质的重新认证迟滞等问题。
另一方面,2015年教育部与足协的分工与职责发生了改变,两者之间的管理范围和职权需要进一步理顺。正如2017年足协副主席李毓毅提出:在对青少年球员的管理方面,教育部和足协存在“一个是注册(的重叠),一个是赛事抢人,一个是政策的壁垒问题”[13],还存在特色学校与定点学校的关系不明、走训人员学籍管理需要理顺、教育部和足协权限划定不清和政策不兼容等问题。譬如,2014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修订了《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首次将“五人制足球”和“足球”分离,这就意味着持有“五人制足球”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学生不具备高校单招资格。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掌握着学校足球发展事务的资源和决策权,体育部门拥有除学校体育以外的全部体育事务的管理权,并控制着大部分足球专业资质的教练员、裁判员等优质资源。两大部门具有各自的优势,它们之间需要更深入合作和协调。可喜的是,2015年1月,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校园足球管理与规划,我国组建了由国务院直接领导、教育部门会同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组建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采用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机制,这个机制使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逐渐融合。
2.3 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启示
借鉴法国足球管理经验,我国重点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制度化”足球管理模式。其一,政府要做好“总设计师”,建立各部委融合机制。政府部门要做好我国足球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作为要务,努力实现各部门融合,使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充分地展现,并建立监督、反馈、评价机制。其二,理顺关系,明晰职责。目前,我国社会、职业足球由体育部门管理,校园足球由教育部主管,体育部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团中央等部委协助,各部委要规划好下属单位职责,建立负责制和契约制,健全监督机制,并把各级教育部门负责人和校长纳入校园足球管理体系。
3 中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比较及启示
3.1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阐释
3.1.1 普及:学校足球和业余足球俱乐部相结合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实施普及有两个途径。(1)学校足球是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之一,是完成普及的有效手段。法国学生很喜爱足球运动,根据法国中小学体育联合2012年统计,选择足球或室内足球运动的中小学生人数近25万人,在所有体育项目中占第一位[14]。在法国学校,足球有三个发展平台。第一是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体育必修课程会由体育教师选择一两个体育项目进行教学。由于足球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也是教师经常选择教授的体育项目之一。第二是足球班。法国部分中学开设足球班,足球班是由教育部门管理、体育部门协助开设的,学生高中顺利毕业时会获得法国足球联盟承认的专门文凭,这种文凭使他们有资格成为俱乐部教练或学校体育教师。第三是参加学校体育联合会组织的足球活动。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会被俱乐部招募或被省、大区选中,代表省、大区参加中小学体育联合会的比赛。
(2)法国业余足球俱乐部网点发达,是足球后备人才普及的主要途径。法国国土面积为55.160 2万km2,仅相当于我国四川省的面积。但法国共有1.82万个足球业余俱乐部,遍布住宅区和学校附近,每个俱乐部平均有7支队伍,大概有127个会员。如此“星罗棋布”的俱乐部网点和队伍设置,使各年龄段学生在课余很容易找到附近的俱乐部参加训练和比赛。总之,在教育部和足协的共同努力下,法国青少年拥有通畅的踢球通道,喜欢踢球的青少年可选择在学校或业余足球俱乐部进行训练和比赛,或两者都参加,从而形成了以业余足球俱乐部为主、学校足球为辅的人才普及路径。
3.1.2 精英培养:“希望之星”和职业俱乐部培训中心模式
法国拥有众多的足球培训中心,与学校、业余俱乐部培养目标有所不同,它是培养职业运动员的摇篮。到目前为止,全法共有15所“希望之星”国家级培训中心,它是由法国足协直接管理,每个培训中心只招收本区域最优秀的16名U14年龄段球员进行为期两年的训练。他们平时集中训练和上课,周末回到所属业余俱乐部或学校参加比赛。据统计,法国国家队三分之一球员有在“希望之星”训练的经历,在“希望之星”进行两年训练后,90%的队员会签约U16职业俱乐部[15],没有被选中的球员回到原来的业余俱乐部训练,并继续学业;职业足球俱乐部培训中心是由足协监督,职业俱乐部直接管理。全法共有33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培训中心,每个培训中心U6~U19每个年龄段都有两支队伍。U6~U13年龄段的梯队球员分布在业余俱乐部和学校进行训练,由职业俱乐部球探跟踪,记录其训练及比赛情况,U14以上年龄段的球员集中到职业培训中心进行训练。
从普及到精英培养,选拔出真正高水平的青少年球员成为法国培养路径中的关键任务。在优秀球员的选拔上,法国“希望之星”培训中心和职业俱乐部培训中心具有3个共同特点。(1)法国各大区、省足协和各职业俱乐部都有专业的球探为选择真正优秀的球员而努力。例如,在里昂足球俱乐部职业球员招募计划中,将招募部6个球探分为3个人一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进行选拔。(2)虽然每个培训中心都有自己招募球员的方式和标准,但通过现场观看训练和比赛是各家培训中心常用的方式。他们根据所处的行政区域,寻找优先合作的业余俱乐部和学校,观察适龄球员的训练情况,并观看球员的比赛,对球员的表现会以表格方式记录下来,并依据他们的表现决定是否招募。(3)培训中心只针对业余级别的未签约球员进行选拔。因此,这种选拔是业余俱乐部、学校里优秀球员走向职业足球的重要渠道。
3.2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依据投资和管理主体的不同,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可以划分为4种:以足球项目传统学校为代表的教育系统培养路径(校园足球);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培养路径;体育系统自办体校(足球班)培养路径;民办足校学校培养路径。虽然,体育系统培养路径数量非常有限,民办培养路径数量已严重缩减[16],足校学校从鼎盛时期的4 000多所减少到衰败时期的40多所,但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根宝足校、幸运星足校以及恒大足校等一直以来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规格,它们为国青、国少队和职业俱乐部等输送了相当数量的人才,成为民办足球的典范,将是我国足球复兴的力量之一,值得肯定与推广。
3.2.1 普及:校园足球
从1994年中国开启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我国的足球水平没有质的提高,反而有下滑的趋势。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一切为成绩”“只抓少数精英”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下,我国足球后备人才极度匮乏。2009年校园足球的启动如一夜春风,令人无比振奋。目前,我国已经提前完成建设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任务,计划2025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达到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活动大致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体育课、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和比赛。校园足球扩大了青少年足球人口,使中国足球氛围有了很大的改观。
然而,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有不少人甚至包括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及布点学校的领导、体育教师等群体把校园足球视为中国足球的“救命稻草”,存在“培养和发现足球后备人才是校园足球的根本目标”“振兴中国足球是校园足球肩负的发展要务”等思想,致使校园足球背负了“振兴中国足球”的沉重枷锁,而且并不是每所足球特色学校都做到了每周开一节足球课,以及按时开展课余足球训练、班级内部足球比赛、年级联赛、组建校队、参加校际联赛等[3]。“一校一队”“金牌崇拜”等现象时有发生,有回归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标”“以竞技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传统培养模式的迹象。这种目标定位和评价方式,是对校园足球内涵的严重误读。其实,校园足球真正的理论意义不应该是由“大举国体育”走向“小举国足球”,而是通过“小举国足球”试水中国体育改革之路[16]。因此,校园足球不应该是少数学生的活动,而应该是在政府大力推行下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和喜爱的渠道,是我国体育领域改革继续前行的一个有效“支点”[17]。
3.2.2 精英培养:职业足球俱乐部
如今,我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那么,是不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我国将来的国家队人才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了,我觉得未必如此[18]。因为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是作用和功能不尽相同的两个系统。现代足球发展的理论认为,一个青少年儿童从其接触足球训练开始,到成长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需要有10 000小时高质量的系统训练[19]。显然,我国的校园足球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校园足球属于教育体系,而青训体系归属于足球专业化体系,它才是培养高质量足球人才的必要系统。
目前,我国足球精英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在大力推进校园足球的过程中,涌现的有天赋的足球人才如何向半专业、专业化过渡。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校园足球成果难以转化为职业足球的后备力量,也使校园足球失去了内部动力。其次,职业足球俱乐部是我国足球精英培养的主体,理应承担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任务。然而,在我国职业俱乐部未能花费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身后备梯队人才培养的工作上来。与此同时,俱乐部产权变更频繁,使其无暇对梯队进行建设[18]。在现有的俱乐部梯队中还存在诸多问题。(1)选拔机制不合理造成运动员整体水平不高。据调查我国16家中超俱乐部梯队还没有一名专职球探,没有建立科学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标准,选材方面仍停留在以经验选拔为主的阶段。(2)梯队编制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梯队年龄存在明显断层。虽然中国足协规定中超俱乐部必须有自己的梯队,但多数俱乐部只设置了U21、U19、U17年龄组,梯队年龄组中包括2个年龄段,甚至有3~4个年龄段的现象[20-21]。二是单支梯队运动员数量偏多,造成球员间竞争激烈,淘汰率高。三是俱乐部梯队存在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现象,使队员在淘汰或退役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也影响了足球的普及工作。
3.3 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的启示
法国足球在足球后备人才普及中不仅有学校足球,而且还有网点发达的业余足球俱乐作为支撑,满足了喜欢足球的青少年在课外想踢球的诉求。相比之下,我国业余足球俱乐部还没有形成规模,普及渠道显得单一。另外,法国有众多的培训中心共同完成精英培养任务。近年来,我国也意识到培养青少年精英的重要性,2018年在全国精心布局40个左右“满天星”训练营,并加强对职业俱乐部梯队的要求和管理。在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发展高峰论坛上,王登峰司长指出,要将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成为扎根教育的新型足球学校[22]。
在我国发展足球事业的道路上,要做好普及、提高及衔接工作,搭建平台对优秀的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具体来讲,在普及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1)政府部门要明确校园足球需以“普及”为重任,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参与到足球运动之中,并以加大宣传和下发文件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思想。(2)教育系统要建立区、县俱乐部或足球训练中心。以城市的街道或区为单位,建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课余训练体系,训练地点可以放置在区域内的中心学校,方便球员参加训练。(3)体育系统加大扶持、引进社会资源等方式创建业余足球俱乐部,为青少年业余训练提供便利。
在提高方面,(1)要以我国行政区域规划为依据,集合优质资源,建立省市级培训中心。对13岁以上的优秀球员进行就近培训,培训期间球员不能脱离义务教育。(2)建立完善的职业俱乐部培养机制。要求各职业俱乐部都要具备每个年龄段的梯队建设,职业俱乐部要加强与区、市、省培训中心、网点学校的合作,13岁之前的队员可以在区级培训中心训练,13岁之后进入职业俱乐部培训中心学习和训练。(3)适当增加“满天星”训练营和国家级训练中心,建立县、市、省、国家足球人才选拔机制,培养和引进球探,为选拔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
4 中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竞赛体系比较及启示
4.1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竞赛体系阐释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竞赛体系中包括两类比赛,一类是由教育系统组织的在校学生的比赛。在小学阶段,法国小学体育联合会(USEP)组织“小学生足球联谊赛”,比赛不排名次。从初中阶段开始,由法国中小学体育联合会(UNSS)组织中学各年龄段、各种水平的“冠军杯”足球比赛,比赛分为省级、大区级和国家级三级。各个学校通过学校的体育联合会,组织球队参加比赛。据统计,法国小学体育联合会(USEP)在2012—2013学年共组织了1 745场次联谊赛,法国国家中学体育联合会共举办102个省级冠军杯、31个大区级冠军杯赛和20个全国冠军杯赛足球比赛。
另一类是青少年比赛是由足协组织的U系列比赛,它形成了市—省—大区—国家四级周末竞赛体系。U6~U11年龄段采用市县等小区域内的循环赛形式,比赛不进行排名。U12年龄段开始有省级四级比赛(预荣誉赛、荣誉赛、预精彩赛、精彩赛),U14年龄段开始增加了大区荣誉赛,U16年龄段增加了全国锦标赛。法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梯队和业余足球俱乐部队伍一起参加法国足协组织的U系列比赛。由于法国职业足球俱乐部U14年龄段以下的梯队球员分布在各地方的业余俱乐部之中,因此,他们代表各自所在的业余俱乐部参加比赛,在U19年龄段以下的比赛中成绩优异的队伍会进入更高级别的比赛,比赛采用具有升降级的联赛形式。U19年龄段以上的职业梯队有专门的预备队联赛。
表1 法国足协U系列比赛情况Table 1 France Football Association U series matches
法国人认为足球的实质是比赛[23],在其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法国教育部和足协组织丰富的比赛活动,其特点有如下几点。(1)基本上形成了学校每周三(每周三学校下午不上课)、俱乐部周末的每周比赛体制(每年的3个假期除外),使球员比赛体验比较多。(2)不论是学校还是俱乐部比赛,U12以下年龄段的比赛不排名次,这样有利于基层教练按照足球人才成长规律安排训练和指导比赛。(3)能够根据年龄段、运动水平设置不同级别的比赛,成绩优异的队伍进入更高一个级别联赛,各级别的比赛采用联赛形式,很少采用赛会制形式。(4)在U系列比赛中职业俱乐部和业余俱乐部队员一起比赛,相互提高。
4.2 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竞赛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青少年主要有两类足球比赛,一类是教育部主办的校园足球比赛。自校园足球开展之初,我国就建立了小学、初中联赛,到2013年开始举办高中和大学联赛,但高中和大学基本采用一校一队去参加校际比赛的模式,并没有掀起高中和大学的足球热潮。小学和初中的足球竞赛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对我国首批校园足球布局城市调查中显示:只有50%小学、45%初中开展足球校内竞赛活动。而参加校际比赛的数量明显偏少,小学平均每支参赛队每年进行比赛约6.4场,初中每支队伍每年约进行比赛5.4场,高中约4.6场,大学约5.9场[24]。这与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中要求每所小学全年不少于18场主客场比赛、初中不少于14场比赛的规划要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更与法国这样的足球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参赛数量有明显的差距(见表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组织者为尽快完成本学年的竞赛任务,而压缩赛程,使部分队伍打两三场小组赛就被淘汰,造成了大量队伍出现训练多比赛少的状态。
另一类足球比赛是由足协组织的俱乐部梯队比赛,分别为U系列足球联赛和U系列优胜者杯比赛。参赛队主要是职业俱乐部梯队、各省、市的青少年代表队,以及部分足球学校、业余足球俱乐部等。职业俱乐部梯队全年参加足协组织的正式比赛场次只有14场左右。若球队进入全国联赛前16名,则还可以参加6场优胜者杯的比赛。总体来讲,我国职业俱乐部梯队竞赛系统主要存在“两少一脱节”的问题,即比赛类型单一、比赛数量较少、赛练脱节严重。然而,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由中国足协与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青超联赛”)4月15日正式开始,参赛队伍包括职业队梯队、地方体育局和足协的队伍、校园足球队伍等共计87支队伍(其中校园足球队伍20支),设立了U16、U15和U14三个年龄组别的比赛,全年将进行600多场比赛。这是我国全新的赛事,是一次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如何继续保持和优化此赛事,来年如何安排成绩优秀的队伍进行比赛,如何调动基层队伍进行大面积的比赛选拔青超联赛的参赛队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4.3 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竞赛体系的启示
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法国的足球竞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后备人才竞赛体系:(1)建立校内足球竞赛体系,并做好监督工作。在学校内开展足球竞赛,形成“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的制度。(2)完善校际比赛机制,增加比赛场次。为了节约资源,方便交流,可以以大市的下属区以及下属县市为单位每周开展足球竞赛。建立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区县、市、省、全国为“四纵四横”的联赛体系。(3)为了切实抓好小球员的足球基本功,避免“拔苗助长”的现象,取消小学年龄段竞赛的排名。(4)打通U系列比赛与校园足球比赛以及球员使用方面的壁垒,形成以学校足球竞赛为基础,以“区长杯”“市长杯”为提高,以“省长杯”、全国比赛、U系列赛为选拔人才的窗口,为优秀球员建立分年龄、分地域、分级别的竞赛体系。省级及以上级别的比赛采用联赛形式,并建立升降级制度。
5 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探索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路径,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为我们带来一些思路:(1)要理清发展理念。在我国足球发展的道路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青少年的理念,改变“金牌至上”的观念和“大跃进”思想,避免走上“无普及搞职业”的老路。(2)发挥政府参与和引领作用。我国足球要坚持政府参与和指导,在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前提下,教育部和足协等部门做好系统研究,出台具有延续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性方案。(3)要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我国教育部门、足协和社会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综合运用市场、行政、甚至法律等长效管理机制,并建立高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