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牌赛事与长三角城市群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以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例

2021-06-24曹全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自行车赛太湖城市群

曹全军,叶 强

(1.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人文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城市群是国家推进区域城市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和服务国家的重要模式,发展城市群成为当前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1]。城市群依托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不仅使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也构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发展体[2]。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全国范围内将建设19个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属于最具成熟型、代表性和战略性的城市群,也是目前全国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3]。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把“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壮大长三角城市群体育产业”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区域内体育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与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使得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体育产业成为近年来长三角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各界竞相关注的领域。

在体育产业各种业态中,品牌赛事因较高的知名度、群众参与度、社会辐射度,而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4-5],其中品牌锦标赛事周期长、范围广,赛事品牌的溢出值显著,对城市旅游有明显的拉动作用[6]。另外,关注、欣赏甚至参与品牌赛事是公众体育消费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为此,各界普遍意识到组织区域大型品牌赛事是提升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2016年4月,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的《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合作纲要》中明确提出,区域内将以城市群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区域内地理自然资源,打造品牌赛事,激发群众健身休闲和体育旅游消费,拉动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事业发展。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作为一项有10年历史、横跨苏浙两省、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域内最有代表性的品牌锦标赛事,其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品牌赛事促进城市群体育与旅游协同式发展,并提升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最好注解。

1 环太湖赛是周边城市群体育旅游发展的热点

1.1 赛事的时空发展演变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是以华东地域明珠“太湖”来命名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它的举办旨在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概念和展现“江、湖、河、海”丰富的地域特征,目标是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百年赛事品牌。自2010年首届赛事以来,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参赛车队数稳定在27支左右(见图1),从首届无1支职业洲际车队到2019年第10届有8支车队参赛,专业车队占比也从30%扩大到了95.2%,目前已成长为我国四大职业公路自行车赛之一。

图1 环太湖自行车赛参赛队伍构成时空变化图Figure 1 Time and space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rticipating teams in the Tour of Taihu Lake Cycling Race

图2 参赛运动员来源国家和赛事举办城市数变化Figure 2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where the athletes come from and the cities where the competition is held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尤其是举办城市数量均明显增加(见图2)。首届赛事中,共有来自10个国家或地区的116名运动员参赛,赛事举办地仅在无锡市一地。到2019年,共有30个国家或地区的132名运动员参赛,赛事举办地稳定在太湖周边7个城市。自2016年起,环太湖赛与电视信号制作和传播服务商WME-IMG(美国国际管理集团)合作,实现了赛事全球全程直播。经过10年运营,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结合、公益环保办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赛事的影响力不仅直接辐射长三角城市群,其宣传城市力度、传播影响力很好地反映了城市影响力和品位,从而向全世界完美地展示了长三角城市群风采,对推动长三角体育与旅游一体化、对探索“生产型”城市向“生产+生活型”城市转型、对探索从供给侧角度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等都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1.2 赛事对域内体育产业的辐射

环太湖周边江、浙、沪三地是我国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区域。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见表1),2018年三地体育产业GDP占比在1.5%左右,正快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近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复合增长率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体育产业规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城市重要且充满活力的产业。

表1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状态Table 1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体育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多维联动特征明显[7],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以品牌赛事为代表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对体育产业其他业态的带动能力极为明显。品牌赛事通过赛事组织、包装宣传、资本汇聚等途径,可使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业态均衡发展,从而使区域内体育产业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通过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区域内知名体育产业的相关企业如金陵体育、延明体育均曾作为主要赞助商参与赛事,国内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如匹克、特步等也纷纷亮相,企业制造业品牌在赛事中得到完美展现与进一步培植。苏州、无锡等城市受赛事影响,兴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太湖自行车绿道,带动了诸如山地户外、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汽车摩托车、健身养生等相关产业的兴起,极大地影响着区域内的相关行业发展。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也因此成为区域内省市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支持的品牌赛事。

1.3 赛事对域内城市旅游的带动

在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纷纷布局“体育+”发展模式,尤其是“体育+旅游”。长三角城市群通过联合承办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催生了全新的体育旅游形式,如户外宿营、骑友俱乐部、绿道骑行等。体育旅游的爆发式增长又反哺品牌赛事影响力和集聚力的持续发展,激发其他城市筹办体育赛事的热情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城市旅游产业规模随体育赛事规模的扩大发生线性变化,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借助其锦标制模式,将地方性赛事变成了区域标志性品牌赛事,从而促进了城市旅游业发展。8年来,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成为了长三角地区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也是“环太湖假日体育圈”的重要品牌赛事[8]。

目前,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结合、公益环保办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赛事的影响力直接辐射长三角城市群,通过“环太湖赛”这张名片强化了参赛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从而向全世界完美地展示了长三角城市群风采。与此同时,该赛事在加深长三角体育与旅游一体化、推动“生产+生活型”城市向“创造+休闲型”城市转型、推进旅游业供给侧转型升级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2 环太湖赛对长三角城市群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拉动力分析

2.1 有助于长三角城市群错位衔接发展

当前,城市群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同质化。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区域间建立起更加统一、开放的体系,把区域合作上升到产业协同的高度,实现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而不是每个城市实行同质化的发展模式与步调一致的道路。实施城市群体育旅游的错位发展,错位即每个城市需根据自身优势推出特定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都追求大而全;衔接即每个城市的体育旅游产品要能互相补充、资源共享、打通技术及平台间接口。环太湖城市间交通便捷、通信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城际合作广泛,规划设计好环太湖自行车赛这样的顶级品牌赛事完全可以搭建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发挥各个城市自身作用,抓住发展机遇,又能形成合力与向心力,以品牌赛事这个强有力的纽带串起区域经济带、产业集群带。

体育旅游是一个具有综合性、依托性和关联性的行业[4,7]。如果区域内各城市走同质化发展路径,会导致部分品牌赛事项目还未发展起来,便淹没在众多类似项目之中。如目前大热的城市马拉松,单一的赛事形式在喧嚣过后,参与者盈门的景象将不复存在。没有错位发展的理念,就不可能形成各城市特而强的体育旅游产业。

2.2 真正发挥“体育+旅游”的叠加效应

“体育+旅游”不是体育与旅游的简单叠加,而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是旅游性体育事业和体育性旅游事业的相互支撑整合。在“全域旅游”和“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驱动下,“体育+旅游”对于培育旅游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旅游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结合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对于处于黄金发展期的体育旅游来说,要实现其强势发展,需要借鉴区域城市群发展的成功经验,打破地域、空间、体制障碍,用区域一体化的抱团、合作思想来看待体育旅游的未来发展,用城市群合力打造若干体育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是大势所趋。

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城市群区域内各界共识,然而城市群内多方协调管理机制和各方协同规划机制的不完善仍制约其顺畅发展[9],品牌赛事是破解城市群体育旅游发展困境的最有效途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成功不仅让风光旖旎的青海湖蜚声中外,也被评为高原体育运动第一品牌,并成为自行车赛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加速融合、实现双赢的典型案例,这也是依托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实现长三角城市群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的现实参照。通过品牌赛事旅游开发与经营,能实现观赛型和参赛型体育旅游同步发展,其成功举办更可使承办地的旅游业等产业联动发展。因此,体育竞赛表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体育+旅游”中最能带来综合效益的模式,有利于城市群“体育+旅游”模式的协作推广。

2.3 充分呈现长三角城市群体育旅游的内涵品质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的一种新型休闲生活方式,品牌赛事是旅游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因此,体育旅游的品质提升得益于品牌赛事对健康生活文化的宣扬。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指出,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指数最高的两个地区正是太湖周边的江苏(0.956)和浙江(0.842)两省。太湖周边的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发展体育旅游的理想基础条件,如气候、地理、基础设施等,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这类品牌赛事可以优化地理概念,形成城市群共享的赛事IP,从而使区域内小镇建设走上良性轨道,同时赛事可以展现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的健康休闲生活理念。环法自行车赛就曾促成整个欧洲低碳旅游的普及,凭借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呈现方式,凸显了赛事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内城市群旅游业和体育产业在进一步转型升级中都把目光聚焦到品牌赛事。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太湖沿岸城市湖州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品牌体育赛事与当地人文自然生态结合可作为城市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并成为展示习近平发展生态社会思想的生动案例与发掘区域城市群体育旅游品质潜力的突破口。

3 环太湖赛与城市群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薄弱环节分析

3.1 社会参与水平有待提升

品牌赛事与体育旅游协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依赖于品牌赛事的社会认同和共同参与。国际上成熟的品牌赛事都有严谨的支撑体系,包括运动员发展、赛事运行、服务管理等体系,而且这种体系随着时间推移都会更新迭代,时间、体系、技术和人才等因素累积构成了品牌赛事IP的独家吸引力和影响力特质,也成为增加游客、全面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全面展示城市个性特点的关键。对比百年环法等世界顶级赛事,环太湖赛等品牌赛事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与潜力巨大。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呈现过多竞技层面因素而欠缺大众层面的设计,百姓口味、市场需求、媒体兴趣、赛会魅力等过程性元素尚未充分挖掘,亟待多行业合作、多维度包装宣传、多层级策划推广。

3.2 体育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

品牌赛事处于体育产业链的上游核心层,也是带动体育旅游产业链的龙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然而从各个业态看,增加值贡献最大的是体育用品制造,占比42.1%,而体育竞赛表演业贡献度较小,仅为1.9%。纵观历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可知,由于赛事商业运作水平低,赞助赛事的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少,赞助赛事的本地企业也不多,赛事的商业价值未被充分挖掘。同时,各类赛事产业规划中普遍关注大众的弹性需求,却忽视小众的黏性需求;重视龙头平台企业的建设,而忽视了对个性化、主题化小微企业的扶持等。此外,各种新兴业态也没有融入赛事体系中,如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不妨以大众熟知的共享单车作为赛事亮点进行设计,如共享单车竞速赛、挑战赛、接力赛等。类似与其他行业企业共同的产业价值理念亟待创新推动,品牌赛事对体育旅游等的产业潜力未被挖掘,相关产业链尚未成形。

3.3 品牌赛事的文化品质有待凸显

长三角城市群域内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连,在体育旅游资源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域旅游需求迫切提升,长三角体育旅游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对于体育旅游整体形象、产品建设、宣传促销和信息建设一体化形成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迫切需要品牌赛事作为载体成为城市间体育旅游协作、协调、联动的纽带。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均具有悠久、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如宜兴紫砂、苏州园林、湖州笔墨、常州文创等,各城市特色在品牌赛事中的汇聚与释放尚不充分,不利于长三角城市群体育旅游内涵塑造。现有品牌赛事中往往偏重于赛事专业性,而忽视赛事在当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润滑剂作用,类似“人+单车=健康游憩”的体育旅游文化理念尚不凸显,不利于长三角城市群“体育+旅游”模式塑造。为实现长三角体育旅游错位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环太湖国际自行车等品牌赛事在与国家发展战略契合、低碳环保理念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仍需协力推进。

4 环太湖赛与城市群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促进策略

4.1 提升赛事品质,促进城市群体育旅游的社会参与

在当前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良好发展态势下,品牌赛事发展主线是全民参与,需充分利用“明星效应”等途径探索办赛模式的优化,培养公众的观赛、参赛兴趣,积极寻求体育和旅游行业的实质性协作,充分发挥品牌赛事在城市群体育旅游资源配置、休闲体育环境培养中的杠杆作用。如通过体育系统培育丁俊晖式、孙杨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本土明星运动员,打造公众话题和赛事亮点;通过旅游系统引导体育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宣传推介体育旅游文化、健康休闲文化。品牌赛事自身需努力提升赛事品牌建设和商业价值开发,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利用内容模块化、细分化实现深度推广,如对旅游节点吸引物聚集体主要标志如赛事图标、徽标等符号载体进行开发,对文创产品、主题活动等衍生品进行引导培育;对赛事参与途径方式进行创新,设计适合大众参与的嘉年华及其休闲健身项目等。此外,品牌赛事还需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合作尤其是国际级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合作,提升其影响力,助推品牌赛事的社会化、娱乐化、产业化和全球化。按照现代职业体育市场规律促进品牌赛事自我造血能力,使之成为体育旅游的主要载体。增进体育旅游参与者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是加速品牌赛事与城市群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4.2 挖掘赛事价值,促进城市群体育旅游的产业聚集

截至2017年12月底,长三角地区拥有的12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占全国1/3,区域内各城市已普遍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其中江苏更是全国唯一以省为单位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品牌赛事的培育环境和体育旅游的发展势头良好。自行车具有集通勤、休闲和运动于一体的属性,自行车品牌赛事产业链及生态圈潜力巨大,与其他产业企业合作机遇多。长三角城市群通过联合承办环太湖国际自行车赛,催生了全新的体育旅游形式,如户外宿营、骑友俱乐部、绿道骑行等。体育旅游的爆发式增长又反哺品牌赛事影响力和集聚力的持续发展,激发其他城市筹办体育赛事的热情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这一发展可吸引、调动和聚集相关资源和资本,有助于实现体育旅游与品牌赛事的长效协同推进,带动当地体育产业链的联动均衡发展。

当前,应把握体育产业爆发式增长期,抓住旅游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品牌赛事及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和布局。以自主IP品牌赛事为支柱,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城市群体育旅游产业的规模和结构,协作创新,逐步弥合区域内的层次错位,努力构建分工合理、分布有序的长三角城市群品牌赛事体系和体育旅游基地。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强化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需求,激活体育产业链条,是提高品牌赛事与城市群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4.3 展现赛事文化,促进城市群体育旅游的错位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温,以品牌赛事为依托的长三角城市群体育与旅游的协同发展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品牌赛事与城市群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需解决各自为政问题,扩展城市间对话交流渠道,探索一体、规范和标准的协作模式,确立互利双赢、和谐发展的区域合作关系,制定可操作、有效力的优惠扶植政策,将品牌赛事和体育旅游集群融入整个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品牌赛事自身需对标国际先进赛事,促使城市群认识到自身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意识到加快体育旅游配套建设的必要性,感受到体育旅游对于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环节建设规划的重要性,促进体育旅游管理理念、服务体系和技术手段创新,助推品牌赛事和体育旅游协同发展。

5 结语

品牌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它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体育产业链的结构升级,其外溢效应可带动周边城市群体育旅游的发展。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长三角城市群全区域体育旅游的实质性发展,其成功举办将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结构的深化和升级,并服务于城市群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现实样本和鲜活经验。

猜你喜欢

自行车赛太湖城市群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大小轮
太湖三白
赞东太湖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艺术足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