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复学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研究

2021-06-24江伟垅陈小亮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复学考研防疫

江伟垅,陈小亮

(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2019年旧历年底,正在人们喜迎新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却悄悄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迅速传播蔓延至全国各省。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属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一时间,人人自危,惶惶终日。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多地高校明确计划开学时间。2020年4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通知,全省高校从4月26日起至5月10日陆续开学。[2]宁波市各高校按照上级精神于5月份陆续开学,结束线上教学模式。

作为较早一批复学的宁波大学生在应对学校的特殊管理和教学措施,面对升学和就业压力时,心理状况较正常时期显得更加复杂。帮助大学生在特殊时期调整心理状况以更快适应学习,顺利升学、就业,关注其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调查以宁波某高校为个案,以大学生复学期间心理状况为对象,通过网络问卷形式,描述和分析疫情复学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帮助复学期间大学生心理调适和高校更加有效精细化管理。

1 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因疫情关系本次问卷调查全部以网络问卷形式发放,从返校感受、人际感受、防疫措施感受、学业感受和情绪调节几方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有效回收205份问卷。利用SPSS软件对汇总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对象为宁波某高校大学生。

调查对象中,女性占71.71%,男性占28.29%。年级情况,大一占71.71%,居最多,其次是大二和大三,分别占16.1%和11.22%,大四最少,占0.98%。专业分布情况,文科类占比最大,为61.95%,其次是理工类专业,占33.17%。而艺术类专业占比最少,仅4.88%。家庭所在地情况,浙江省内占71.22%,为最多,省外低风险地区27.8%,省外高风险地区0.98%,基本符合该校学生生源分布情况。以上情况反映出本次随机抽样的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基本合理,年级比例相对均衡,专业比例文理分布基本均衡。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返校感受

2.1.1 返校初感受

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中,33.66%的学生返校初期对疫情感到从容或十分从容,43.41%的学生感到一般,与平时心理状况基本一致,22.93%的学生感到担忧或很担忧。可见,在返校初仍有超过1/5的学生对疫情担忧。

表1 返校初学生感受情况统计表

2.1.2 返校后情绪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复学期间,学业上有压力的人最多,共142人,占比37.97%。返校复学之前采取的线上课程方式,虽然弥补了一定的课时,但由于线上课程交流少、效率低、约束力不足等各因素,导致学习效果远不如线下授课。[3]返校后,近四成的人在学业上压力较大。其次是对疫情和未来的恐慌,占20.05%。受家庭关系与家庭经济困扰的占13.9%,受人际关系困扰的占12.83%。此外,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占15.24%。

2.2 人际感受

2.2.1 与同学关系

调查对象情况如表2所示,22.44%的人觉得与室友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与同班同学和社团工作伙伴之间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的占比则分别为6.83%与6.34%。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复学期间与他人(室友、同班同学、社团工作伙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其占比分别为70.33%、76.59%、76.59%。与他人(室友、同班同学、社团工作伙伴)关系变得疏远(包括稍有疏离与十分疏远)的人数较少,其占比分别为6.83%、16.58%、17.07%。可见,大部分学生与同学关系保持不变或甚而更加亲密,少部分学生出现关系疏远情况,尤其体现在与接触不多的同学关系上。

表2 与同学关系感受情况统计表

2.2.2 与老师关系

数据表明,调查对象中,55.61%的同学很少与老师沟通,不沟通者占据3.9%,经常沟通的同学占据40.49%,其中34.15%的人沟通顺畅,而6.34%的人沟通不畅。这说明疫情复学期间,师生之间交流较少,沟通存在一些困难。

2.3 防疫措施感受

如表3所示,调查对象中,对特殊管理(封校、戴口罩等)和新教学模式(错峰下课、就餐等)很适应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4.15%和19.03%;适应的占比分别为32.2%和28.78%;基本适应的占比分别为35.60%和41.46%,以上3项累计占比分别为81.95%和89.27%。不适应的占比分别为18.05%和10.73%。大部分学生能适应学校特殊管理措施,但仍有将近1/5的同学不适应学校的特殊管理。相较于特殊管理而言,大学生更适应新教学模式,如表4所示,调查对象中,对食堂、寝室和教室的消毒防疫工作,很满意的占比均为13.66%。满意的占比最大,分别是45.85%、51.22%与51.71%。以上两项累计占比分别为59.51%、64.88%和65.37%。其次是一般,占比分别为34.64%、28.78%和29.26%。食堂的防疫工作满意度相较寝室和教室的满意度稍低。此外,有近两成学生对学校消毒防疫工作不满意。

表3 疫情期间防疫措施感受统计表

表4 学校消毒工作感受统计表

2.4 学业感受

2.4.1 学习状态感受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12.68%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65.37%比较满意,20%比较不满意,1.95%十分不满意。由此可见,将近78%的人对自己复学期间的学习状态感到满意,但是仍存在两成多的同学状态不佳。

2.4.2 考试感受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有点紧张的人占比最大,为65.85%,其次是非常紧张,占比为13.66%。而无所谓和心情放松的人占比分别为10.73%和9.76%。面对复学期间的考试,有近八成的学生在考试时显得紧张,而心情放松、无所谓的学生仅有两成多。疫情的突发改变了原本的教学进程,该校有将近一半的课时是在线上完成的,但线上授课效率低,学习效果远不如线下授课,复学后马上迎来考试,这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

2.4.3 考研出国影响

调查对象中,想要考研的人数为149人,占比为72.68%,其中,如表5所示,近半数同学感觉不是很担心,22.15%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影响,23.49%的人受到影响,4.69%的人想要放弃。调查对象中,想要出国的人数为92人,占比为44.88%,其中,受到影响和影响很大的人分别占比为39.14%和32.6%,累计两项人数占比高达71.74%。而不是很担心与完全没有影响的人的总和仅占28.26%。由此可见,在国内抗疫取得成效而国外抗疫情形不容乐观的情形下,有考研意向的占比远高于出国意向的占比,且在有出国意向的人中,七成多表示受到影响。

表5 考研出国感受情况统计表

2.5 情绪调节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通过娱乐看视频玩游戏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占比最大,为36%。其次是看书学习,占比为24%。通过蒙头睡觉、运动健身和逛街吃喝来调节情绪分别占比为16.99%、14.87%和12.39%。可见,对于情绪调节,大学生更愿意采取看视频玩游戏的方式来娱乐心情。如果情绪持续低落,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58.54%的人和家人朋友聊天,13.17%的人选择自我调节,5.85%的人寻求老师或专业人员的帮助,还有22.44%的人使用其他方式进行调节。新一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在备受呵护与禁锢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尊而叛逆,却又依赖家庭与他人[4],因而即使在情绪持续低落的情况下,更多是寻找家人朋友或自我调节,而很少去寻求老师或专业人员帮助。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对某校205份样本的抽样调查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疫情返校复学期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大学生对学校的特殊管理如封校和戴口罩上课等措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情况。对寝室、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场所的消毒防疫工作仍心存忧虑。

2)疫情复学期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受到一定影响。因为戴口罩上课和安全社交距离的要求,与老师的沟通不多、不畅情况明显,与同学的关系受到的影响虽不大,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疏离感。

3)疫情复学期间大学生的情绪困扰主要集中在学业压力和对疫情及未来的恐慌上。因疫情造成原本学习进程的打乱,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考试状态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有考研和出国意向的同学明显受到了一定影响,而有出国留学意向的同学因国外疫情受到的影响最大。

4)在自我的情绪调节上,大学生更愿通过看视频玩游戏方式来娱乐心情,而对于长期情绪低落的管理,大学生很少向老师或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对大学生进行防疫教育,告知防疫措施,以减少大学生对学校特殊管理的不适应和对学校防疫工作的忧虑。个体适应环境的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生活在环境之中,首先要认识环境。[5]可以通过各类媒介,如宣传窗、校园公众号、校报等进行防疫教育,告知防疫措施,公示每日消毒情况,来减少学生忧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也可稍作人性化灵活处理,分批次或有限度地放开。

2)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文学周、话剧节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多走访寝室,关心学生,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大学生因疫情带来的人际疏离感。

3)适当推延考试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准备复习,缓解学生因疫情影响带来的考试压力。针对毕业生,可以根据考研、出国、就业等不同意向进行分类,召开辅导视频会议,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交流经验、回答问题,缓解毕业生各种学业和心理压力。对于考研和出国的学生,学校可以为他们特别安排一个舒适、安静的备考环境,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多与之沟通交流,给予主动的关注。

4)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鼓励学生健身锻炼,培养其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情绪管理,学校可以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开展网上论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及时解答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6]此外,也可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为大学生心理护航,及时关心和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宁波某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存在不适应学校特殊管理、人际疏离、学业压力大等心理问题。提出加强防疫教育告知防疫措施、多举办集体活动、积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状况和多开展心理健康和咨询活动等举措,以疏导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我们的结论和建议只建立在对宁波某高校的调查之上,中国幅员广大,各地高校情况千差万别,加上全球疫情的发展和走向难以定论,这些都需要进行多点的跨地域和长时段调查,才能得到一个更趋向于全面和完整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复学考研防疫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