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温肾运脾汤对脾肾阳虚-寒湿瘀阻型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6-24肖国辉林丽芳王天刚
石 容,喻 玉,赵 星,肖国辉,林丽芳,王天刚
(西南医科大学:1附属中医医院脾胃风湿免疫病科;2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相关[1-2]。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甚至关节畸形等,具有反复性和难以根治性的特点[3-4]。由于现代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痛风与其他和代谢有关的疾病一样,发病率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5]。据统计,痛风全球的总发病率为0.06‰~2.68‰,在我国,痛风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类病种,而且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6]。
目前西医临床治疗痛风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等抗炎、止痛、降尿酸为主,但痛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临床上尚无彻底有效的根治方式,并且此类药物易造成多种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药物性皮疹、脱发等[7]。然而,中医在治疗此类复发性疾病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本院肖国辉教授运用自拟温肾运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寒湿瘀阻型痛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8 例,女性8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其中治疗组女5 例,男38 例,平均年龄(48.37±10.26)岁,病程(2.09±1.15)年;对照组女3例,男40 例,平均年龄(52.38±7.22),平均病程为(2.14±0.96)年。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2015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出的痛风诊断标准[8-9]:①金标准:振光显微镜镜检发现在(曾)有症状的关节或痛风石或滑囊中存在尿酸钠晶体。②诊断标准中包括3 个项目和8 个条目,合计2 分,各项得分(临床、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指标)>8 分可诊断痛风。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痛风”的辨证标准及临床经验中总结的脾肾阳虚-寒湿瘀阻型痛风诊断如下:关节肿胀,局部自觉疼痛酸麻不适或关节周围肿胀,或见“块瘰”,身软乏力,肢冷畏寒,手足不温,颜面及双足浮肿,胸脘痞满。舌体胖大,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缓或滑弱。
1.1.2 纳入标准 ①满足上诉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愿意接受该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近1 月无痛风发作;④1个月前未进行降尿酸治疗;⑤年龄18~70岁;⑥愿意配合完成后期随访。
1.1.3 排除标准 ①对本次研究中治疗所含有的药物,有明显过敏反应者以及妊娠哺乳妇女等;②合并有心脏、脾、肺及肝等其他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③合并有精神病、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无法配合的患者;④晚期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严重变形和(或)伴肾结石的患者;⑤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秋水仙碱(江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08)每次0.5 mg,每日3次;非布司他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81),口服,每次40 mg,每日1 次;塞来昔布胶囊(Pfizer Pharmaceuticals,国药准字J20140072),口服,每次200 mg,每日1 次。治疗1 月,治疗期间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受寒,严禁酗酒等。
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自拟温肾运脾汤治疗。自拟温肾运脾汤组成如下:黄芪、山药、党参、肉桂、附片、干姜、威灵仙、茯苓、萆薢、杜仲、桑寄生、忍冬藤等。治疗1 月,治疗期间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受寒,严禁酗酒等。
1.3 观察指标
1.3.1 关节症状及体征评分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关节症状评分,症状以关节疼痛为主。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病变关节疼痛程度,以患者主观感受为标准,评分范围为0~10 分,0 分表示患者自我感觉没有痛感,10分表示患者感觉疼痛难以忍受。根据查体结果进行关节体征评分[11-13],包括关节肿胀、压痛以及关节活动度三个方面。具体评分细节,见表1。
表1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1.3.2 中医证候评分 参考《22 个专业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2-13],将关节疼痛,“块瘰”大小,倦怠乏力,肢冷畏寒,手足不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便溏或大便不畅,舌胖质黯红、苔白腻,脉滑弱或缓等中医证候分级和量化,按有或无以及程度的轻重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以0分,2分,4分,6分计量。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评分1次[12]。
1.3.3 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空腹采集静脉血,立即送至我院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相关血液检查,包括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
1.3.4 临床疗效评估 足疗程治疗1 月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两组临床疗效量化分级: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基本消失,血尿酸水平较入院时下降>35%;②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血尿酸水平较入院时下降20%~35%;③无效:治疗1个月后症状未见好转,血尿酸水平较入院时仅下降<20%。
1.3.5 复发情况 停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1.4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两组样本均数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治疗前、治疗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入院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注:a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2 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入院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评分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分)
表3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分)
注:a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为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
2.3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症候评分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对比(,分)
注:a为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b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c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值比较P<0.05。
2.4 治疗前后UA、CPR、ESR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UA、CPR、ESR 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UA、CPR、ESR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UA、CPR、ESR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UA、CPR和ESR水平变化()
注:a 为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b 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c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值比较P<0.05
2.5 临床疗效
治疗1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显效率显著升高,无效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自拟温肾运脾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脾肾阳虚-寒湿瘀阻型痛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见表6。
2.6 复发率比较
停药后电话随访3个月,没有失访病例,发现对照组复发10例(23.26%),治疗组复发5例(11.6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祖国医学关注度的提高,大家对中医治疗痛风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学对痛风的论述较多,《黄帝内经》最早将其归为“痹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14]。其风气胜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者”;痛风的病名可归于“痹症”、“历节”、“历节风”等范畴,《张氏医通·痛风》云“按痛风一症,《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之历节”。
究其病机,《皇帝内经》中最先指出风寒湿邪为痛风的发病因素。大多数医家认为痛风与肝肾阴虚、湿热蕴结有关,而肖国辉教授认为痛风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阳虚为本,瘀、痰、浊阻滞为标。由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缺乏锻炼,致脾失健运,肾阳温煦、气化功能受损,脾失健运、肾失温煦则水湿不化,酿生湿浊,聚而成痰,阻碍血行,血行不畅则为瘀,瘀血阻滞,痰浊、瘀血流注于四肢关节,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等症。故治疗以温肾运脾为本,活血化瘀、祛痰逐饮、消肿止痛为标。温肾运脾汤中附片、党参健脾阳、温肾阳以治本为君药;黄芪、干姜合用,增强健脾温阳之功;肖国辉教授认为,欲起沉疴,重用其量,重用黄芪方可发挥益气扶正、健脾补虚之功效,故方中重用黄芪[15],肉桂通阳以入经络搜剔痰浊瘀血,杜仲补益肝肾,二者与黄芪、干姜共为臣药;山药、茯苓益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而不伤正,有“四时神药”之称,无论寒、温、风、湿诸证皆可使用,威灵仙、桑寄生补肝肾,威灵仙尚能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与山药、茯苓共为佐药;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引他药直达病所;萆薢善祛风通痹,利湿去浊,二者为使药;全方共奏温肾助阳、运脾化湿、通络止痛之效。
现代药理学证实附片可作用于κ阿片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有发挥良好的止痛作用[16];肉桂提取物鞣酸样物质通过抑制NO的生成而发挥抗炎作[17];威灵仙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水平,而且能减轻结晶沉积[18];萆薢能止痛、促进尿酸溶解[19];多位医家在临床中发现忍冬藤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20]。故温肾运脾汤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溶解,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等而治疗痛风。
本次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运用自拟温肾运脾汤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且后期随访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能降低患者UA、CPR、ESR 等血清学指标,促进尿酸排泄、溶解、抑制炎症反应而改善患者病情。综上所述,本科肖国辉教授的自拟温肾运脾汤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西药联合运用的疗效高于单纯运用西药的治疗。
4 结论
自拟温肾运脾汤能改善脾肾阳虚-寒湿瘀阻型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西药联合运用比单独运用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