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①
2021-06-24范红运章美华
范红运,章美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二科/新疆血液病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54)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群体,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个体骨髓内出现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并恶性增殖,抑制正常造血系统的运转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该病进展迅速,如不接受治疗,生存期仅为3个月左右[1-2]。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诱导化疗[3]。诱导化疗包括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部分,尤其是在诱导缓解期,患者需要接受高强度的化疗,在治疗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引发患者负性情绪的累积,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4]。近年来,积极心理学逐步应用于临床中,有研究证实患者在遭遇疾病这一负性应激源的刺激同时,也蕴含有潜在的支持力量的产生,即创伤后成长,这为探究患者的心理保护因素提供了新思路[5-6]。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生存质量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实践依据,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6-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92名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仅进行一次评分,其中纳入标准:(1)10岁≤年龄≤19岁[7];(2)患者被诊断为急性白血病[8];(3)患者处于诱导缓解期且诱导化疗次数≥1次;(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并发症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或有其他合并疾病者;(2)近3个月内遭遇其他重大应激事件;(3)精神异常或已接受心理治疗者;(4)缓解后化疗或因疾病复发再次接受诱导化疗者。本研究经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对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类型、已接受化疗次数、近一周内是否出现感染、近一周内是否出现发热、近一周内是否出现出血等内容的调查。
1.2.2 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汪际等[9]译制,已广泛应用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测评中,包括20项条目,每个条目均按照Likert 6级评分法由“没有变化”、“变化很小”、“变化较小”、“变化一般”、“变化较大”、“变化很大”依次赋分0~5分,总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愈高表示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本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795。
1.2.3 白血病生存质量评估量表 原量表由美国结局研究中心(Medical Outcome Study,MOS)编制[10],用于测量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共4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Likert 4级评分法,由“完全没有”、“有一点”、“较多”、“很多”依次赋分为1~4分。总得分范围为0~17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本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a系数为0.752~0.963,信效度良好。
1.2.4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统一用语,问卷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00%。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5.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和生存质量水平以(±s)描述,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对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和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创伤后成长对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生存质量得分情况经分析,192名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得分为(60.72±12.01)分,生存质量得分为(117.16±22.13)分,各维度得分及排序见表1。
表1 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2.2 不同特征的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类型、已接受化疗次数、近一周内是否出现出血的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不同(P<0.05)。见表2。
2.3 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得分的相关性分析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得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见表3。
2.4 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的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生存质量可解释创伤后成长得分42.3%的变异。将影响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的因素(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类型、已接受化疗次数、近一周内是否出现出血)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见表4。
表2 不同特征的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情况(n=192)
表3 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
表4 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的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经过本次调查分析,在本院就诊的192名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大部分出现了中度以上的创伤后成长,在量表维度平均得分中,较高的和较低的维度分别是“个人力量”和“人生感悟”,与既往研究不太一致。原因可能如下:对于活跃度较高、适应性较强的青少年患者而言,经历疾病和化疗的创伤事件后,能够快速在疾病的压力下正视自己潜在的积极力量,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有利于个体治疗进程的进展,因此“个人力量”维度得分较高;而青少年尚处于发育时期,对于人生意义的领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生感悟”得分维度较低。青少年是处于个体儿童和成年之间的特殊过渡时期,身心智的发育尚未成熟,在面对疾病这一应激源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11-12]。尤其是接受诱导化疗的患者,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作用、胃肠道不适症状等均会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加之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过程较为漫长,给患者家庭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照护压力[13]。而创伤后成长是个体在遭遇疾病、生活不良事件等出现的潜在的支持力量,能够抵消部分负性刺激对机体的干扰,是患者能够发掘的积极力量,有利于个体配合治疗和后期康复[14]。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能够体验到因诊治而带来的症状的缓解,一定程度减轻了心理压力和对疾病的担忧,会出现创伤后成长。建议医护人员可通过制定心理调试策略帮助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进行积极应对,以进一步提升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本研究显示年龄越小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原因可能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患者大部分正处于学业紧张期,加上自尊需求较强烈,关注外界评价[15],在面对疾病的刺激和化疗药物的影响时,担心疾病再次复发和副作用的影响,甚至扰乱学业计划,因此相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能够承受治疗费用,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全程治疗,因此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本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与以往研究[16-17]不太一致,原因可能与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患者相比较会更需要家人的照护关怀和心理支持,住院治疗使得其获得比患病前更多的陪伴,有助于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提升。化疗次数较少的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出血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18],在治疗期间,出血对于青少年患者而言是个较大的刺激因素,易引发恐惧和焦虑情绪,不利于个体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提升。因此,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特征的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知识,以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提升。
192名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率较高的是家庭/社会状况,得分率较低的是白血病相关条目,原因可能与青少年患者入院治疗,获得的情感支持较多,加上同病房治疗患者的“同伴效应”[19],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急性白血病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发热、感染不仅会给患者主观带来不适感受,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引起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本研究显示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生存质量得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且生存质量可解释创伤后成长得分42.3%的变异,说明制定有助于提升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策略间接提升其生存质量的可行性。生存质量是对患者身心功能以及适应能力的综合评估,也是衡量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20]。生存质量较高的患者会表现出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有利于创伤后成长。而创伤后成长是能够帮助患者增加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力量[21],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均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了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二者之间产生了生存质量和创伤后成长之间的良性循环,有利于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更加配合治疗,顺利完成疾病的诊治。综上,生存质量对青少年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有一定影响,医护人员在关注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应从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其积极情绪的产生,提高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