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角下的新疆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研究*
2021-06-24张彦虎夏文斌
张彦虎,夏文斌
(1.石河子大学 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新疆 石河子832003;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2020年是我国精准脱贫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老乡,千万别忽视了分布在农村牧区、边疆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1]。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不仅是当前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三区三州”主要区域之一,而且也是“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民族、宗教、维稳问题交织,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2]的典型区域。同时,这里又是当前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棋眼”所在。因此,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民族团结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综合施策,不仅有助于当前当地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脱贫,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也有助于更好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断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对扶贫与民族团结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自有人类以来,贫困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近代以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贫困现象在西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存在。而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改观,势必会影响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关系。对此,众所周知,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及地区的发展和扶贫工作。例如,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多次指出,党如果不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同时他还指出“让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3]。周恩来则进一步指出,“最根本的问题是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平等,就必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4],辩证地阐明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与民族团结的内在关系。
改革开放后,面对经济改革和区域非均衡发展新的形势,邓小平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和贫困现象相对较多的状况,明确指出“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5],指明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与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关系。与此同时,在历届党中央的部署安排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及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以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及地区加快发展和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节点和战略高度上,进一步阐明和深化了扶贫与民族团结的内在本质联系。例如,在扶贫方面,他不仅提出了精准扶贫新型战略,并多次强调指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6]。而在民族团结方面,他更是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7]。同时,他还深入阐述了扶贫(发展)与民族团结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即“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8],而“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9]。这样,在他的这一系列重要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前所未有高度重视,极大促进了新时代我国的扶贫工作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进步。
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视角下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历代治疆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新疆治理的新形势与要求,提出了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基本方针等内容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而新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导致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相对滞后。因此,加快扶贫脱困、以精准扶贫促进民生改善,不仅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更是推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前提和基础。
(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新疆推进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的根本遵循
毫无疑问,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总体把握与战略部署,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当前和今后新疆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目标方向。而新疆的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当前新疆工作的重要方面,当然也必然需要以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治疆方略为根本遵循。
首先,在新疆推进精准扶贫,绝不是一般性的“扶贫济困”或“反贫困”工作,而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体现和抓手。这是因为,在当前形势下,新疆的精准扶贫工作,其推进状况、实施效果,不仅是直接关系到当地各族群众民生改善与脱贫致富进程的重要“扶贫”工作,更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争取人心、增进团结和建立牢固利益共同体等治疆方略全局的战略举措。对此,早在2014年4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就明确指出,“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10]。显然,习总书记指明了在新疆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必须同改善民生、争取人心、增进团结紧密结合。进一步阐明了在新疆改善民生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内在逻辑关系。
其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民族团结指明了方向和价值目标。针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治疆方略中强调“团结稳疆”的重要性,郑重指出“新疆最长远的问题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并多次强调,必须“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11]。可见,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仅对民族团结的作用意义、价值目标作了全面审视,而且对如何在具体工作中促进民族团结进行了部署要求。这就不仅为新时代新疆民族团结指明了努力方向和价值目标,更指出了在具体工作中一切发展努力都要成为其实现路径的要求。显然当前新疆的精准扶贫工作,不仅包含在内,而且由于其在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方面的特别突出作用,在促进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亲”的团结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最后,新疆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有机统一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伟大实践中。当前,新疆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由于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贫困问题较为严重。同时,也是维稳和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主战场。换句话说,这些地区更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关键区域。因此,在当地无论是推进精准扶贫,还是加强民族团结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和完成的。而是必然要有机结合和内在统一起来,既相互促进,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二)精准扶贫为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和人心基础
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先前高度同质化的各民族群体生存状况已日益分化为千差万别的个体化现实生活差异,而传统的“一刀切式”扶贫显然无法做到精确发现并瞄准真正的贫困个体目标。尤其在新疆,新疆不仅地理位置偏远、地域十分辽阔,而且其显著的绿洲经济特点,加上多民族、多语言、多生态等特征,导致其贫困发生状况及原因异常复杂多样。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下,又给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乃至不同个体的发展带来了空前多样影响。因此,在新时代,在新疆,只有通过精准扶贫,才真正可能实现对不同区域环境下贫困个体和贫困户(村)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才能有效实现各类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现高效科学精准脱贫。而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加速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落实治疆方略的基本要求。同时,精准扶贫又为民族团结和治疆方略奠定了必要物质和人心基础。
众所周知,自近代以来,由于内忧外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疆长期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甚至一再面临“官民俱困、穷极变生,事所恒有,再有乘势收我人心者,大局即不堪设想矣”[12]的危机境地。而究其原因,贫困问题突出显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即使在当前,贫困问题包括严重的贫富分化、教育缺失、营养不良、边缘群体等,仍是滋生中亚极端主义的重要原因。①参见苏畅《中亚国家社会稳定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基础性因素和冲击性因素的综合分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9年第3期,第61-83页。因此,通过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切实解决好与各族人民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教育、健康、就业等民生问题,不断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在持续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中,加速形成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础的各族人民紧密利益共同体,这样就能最终为民族团结、治疆方略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可见,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更具有促进民族团结并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作用。
(三)民族团结为精准扶贫提供前提保障
无论任何多民族国家和地区,民族团结都是当地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早在2005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维护民族团结,极大地凝聚各少数民族群众的力量,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地推进现代化建设”[13]。此后,2014年,他又再次指出:“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14]因此可见,民族团结对于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为其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人心基础。
近年来随着治疆方略的全面实施,新疆民族团结不断加强、社会稳定持续向好,这就为精准扶贫脱贫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社会稳定的加强甚至可以直接促进减贫。例如,有关学者的实证调查研究表明,社会稳定不仅有减贫效果,而且作用突出,社会越稳定,贫困减少越多,社会稳定加强1%,收入贫困降低0.069%。②参见刘林、于强红、李光浩《改善社会治安能够减少多维贫困吗?——来自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户的经验证据》,《华东经济管理》,2018年第3期,第96-102页。从中可见,社会稳定对于减贫脱贫的重要作用。而多民族聚居区社会稳定的实现与加强,显然其前提又是同民族团结密不可分的。同时,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例如,在南疆喀什等地的实证研究中,两批受访者支持赞同扶贫促进了民族团结的比率高达96.30%和98.89%。③参见王琦、李金叶、谢霞《基于价值链的旅游扶贫感知效应差异研究——以喀什手工业为例》,《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第15-22页。这些都表明,在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民族团结对于社会稳定,进而对于加快减贫脱贫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加快精准扶贫脱贫步伐,又有利于极大促进民族团结,进而加速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族大团结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④参见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7页。而在新疆,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精准扶贫的推进将推动民族团结迈上新台阶,而民族团结的加强又将为扶贫工作开创更有利局面,并最终为加速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新时代新疆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实施效果
众所周知,由于受到脆弱生态环境(如严重缺水且地震频发)、闭塞地理区位、薄弱发展基础以及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尤其是南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新疆长期以来贫困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对扶贫脱困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同时,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比重较大,例如,2014年,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为1 43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2.6%,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近14%。而同期,即2013年末“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之初,新疆的贫困发生率为19.4%,且绝大多数贫困人口为少数民族。因此,新疆精准扶贫的推进程度、实施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新疆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更关系到新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进程,以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战略大局。
(一)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精准扶贫已取得决定性成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使精准扶贫战略在新疆得到了全面高效贯彻落实,并取得了决定性的精准扶贫脱贫成就。2014年到2019年底,新疆累计实现73.76万户292.32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南疆四地州就达251.16万人)。2020年,新疆再接再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一步实现了最后10个贫困县摘帽退出和剩余全部未脱贫人口脱贫,这标志着全区308.9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3 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新疆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整体决定性胜利。①参见《新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政府网,网址:http:www.gov.cn/xinwen/2020-11/14/content_5561595.htm.访问日期2020年11月15日。如下表1所示:
表1 近年来新疆脱贫攻坚完成情况统计
如上表所示,近年来新疆精准扶贫在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扶贫指标都已百分之百完成。同时,还出台特殊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脱困问题。例如,从2018年开始,针对南疆22个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人口,每年安排3亿元财政专项资金,为当地160余万贫困人口参保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使医疗报销比例达95%以上,极大保障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医疗需求。同时,在教育扶贫方面,除保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2018年率先在南疆实现从幼儿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此外,全面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尤其是让农村(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免费营养餐计划,有效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对口援疆扶贫、金融扶贫等力度不断加大,易地搬迁扶贫提前完成。2019年,19个援疆省市聚焦脱贫攻坚投入援疆资金达188.19亿元,实施项目1 935个,有力支持了新疆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②参见关俏俏《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正全力冲刺》,新华网,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2020-01/20/c_1125486513.htm.访问日期2020年6月15日。在金融扶贫方面,截止2019年9月末,新疆产业扶贫贷款余额达433亿元,同比增长52%,带动19万贫困人口增收,到10月末,新疆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逾121亿元,惠及超32万(贫困)户。①参见胡嘉琛《新疆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增长超五成》,中新网,网址:http:www.xj.chinanews.com/xinjiang/2020-01-22/detail-ifzsykyr8303877.shtml.访问日期2020年6月15日。同时,2019年,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提前一年完成,40 146户16.94万人实现异地搬迁扶贫。
总之,近年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精准扶贫脱贫已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新疆社会稳定持续向好,民族团结不断加强,新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愿景正在天山南北各地不断成为现实。
(二)解剖麻雀:新疆某多民族乡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的实证案例
实证研究、解剖麻雀,是深入探究新疆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实际效果的有效手段。对此,本文选取新疆某多民族聚居乡作为实证案例,该乡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下辖5个行政村,共1 440户5 053人,主要由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8个民族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乡。该乡经济长期以农牧业为主,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该乡贫困人口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中。例如,2014年该乡确定的贫困人口为438户1 633人,贫困发生率约32.3%。因此,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存在,显然不利于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民族团结和谐关系的发展。
对此,该乡调动一切力量,在做好维稳等工作的同时,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随着扶贫的深入推进,各族干部群众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密切,中华民族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的理念不断践行,不仅使当地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民族关系日益融洽,民族团结不断巩固。
具体来看,首先,针对当地民族同胞中较普遍的“能力贫困”问题,即由于在知识、技能和语言沟通等方面能力的不足,造成难以应对竞争、风险和积累社会资本,进而普遍产生依赖等待(传统扶贫)的心理,甚至陷入“贫困——依赖——贫困”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无法融入社会的状况,当地通过精准摸排,制定个性化扶智扶志方案,精准实施教育、国语、技能培训等能力提升措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的“能力贫困”和“等靠要”依赖问题。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现代化畜牧合作社、扶贫车间和卫星工厂,为实现转移就业增收奠定产业基础。由此2019年全乡史无前例实现了797名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增收。其次,在教育、健康扶贫方面,不仅对贫困户所有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而且还给予19名贫困大学生年人均疆内5 000元、疆外6 000元的无偿资助。而在健康扶贫方面,2019年则财政人均投入431元为全部贫困人口购买了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医疗、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全覆盖。切实防止了因学因病返贫的发生,同时也为贫困户通过教育提升长远发展能力提供了支撑保障。最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依托生态补偿助力脱贫方面,近年来财政年均投入近千万元,不仅使牧民定居、供电、安全饮水、卫生室、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完备并焕然一新,而且提前完成全体贫困户的安居住房建设。而在生态补偿助力脱贫方面,通过草原生态补偿不仅实现了贫困户户均增收近7 900元,而且还通过设立草原管护岗解决就业28人,有效促进了草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
在上述各种措施精准帮扶下,2019年,全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不仅全部实现了脱贫,而且各族干部群众联系互动空前活跃,民族关系日益融洽,民族团结显著增强。例如,在该乡有一户哈萨克族牧民,因不慎坠马导致胳膊肌腱损伤,失去部分劳动能力让他心情郁闷,同时又羞于向他人说明原因,导致生活日渐贫困、家庭矛盾激化。对此,在当地各族乡、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多次走访、沟通下,他终于说出了压在心底的难言之隐。同时,在大家的关心安慰和定点帮扶下,他走上了公益岗位,牛羊交给了养殖合作社定期分红,妻子也参加了企业扶贫的刺绣培训并顺利实现就业增收。笑容开始再次洋溢在全家人的脸上,而他以及家人在这个过程中从当初仅与部分亲友有联系,到与各族帮扶干部、合作社、企业等形成紧密联系和频繁交往互动,联系交往互动的范围、对象、族别、频次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并进而促进了相互之间理解信任与团结关系的有效增强。而在当地精准扶贫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精准扶贫在案例地的实践过程,不仅是各族党政干部、企事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千方百计解决贫困人口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和困境的过程,更是极大促进当地各族人民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间空前社会交往互动的过程。而社会交往,正如哈贝马斯所说,既可以促成谅解实现文化传统更新,又能推动个人成长并在完成其人格的“社会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①参见[日]中冈成文《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王屏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8页。因此,由精准扶贫及其所带来的高频次多方位族际社会交往,不仅促进了各民族关系向更加开放、多元发展而加速族际界限淡化,而且还在重塑当地经济社会体系的过程中促成了个体的重新融入发展和(再)社会化。同时,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社会交往互动的不断发展,又必然促使当地各族人民日益形成守望相助、互相依靠和共同发展的和谐共生(共同体)关系,而“共生关系格局一旦形成,就会促使族群更频繁地互动,增强相互依赖性和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性……因此共生关系也是一种避免或化解族群矛盾、冲突的内生机制,并在族群互动中自我强化”[15]。由此,精准扶贫即通过脱贫脱困,更通过推动社会交往和共生关系的发展,从而极大促进民族关系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加强。
综上,案例地的实践无疑是对精准扶贫促进民族关系改善、增强民族团结的最有力证明。但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普通的多民族乡村聚落,在新疆精准扶贫的整体推进中显然不可能同全疆其他三千多个贫困村有显著不同,而仅存在个性化精准帮扶方案的差异。同时,与其他区域尤其是南疆相比,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下,南疆作为维稳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无论是精准扶贫的推进力度,还是访汇聚、民族团结一家亲、对口支援等工作的力度,都是远超案例地及其所在区域的。而其所取得的脱贫成效也是最显著的,例如,从2014年到2020年底南疆地区脱贫总人口达267.74万人,从贫困率高达29.1%到全部实现脱贫,仅用了短短六年多的时间,无论是脱贫规模还是脱贫速率都是首屈一指的。此外,正如前文所述,南疆地区在免费教育、医疗保障、产业扶贫、财政支持等方面也都位居全疆之首。因此,与案例地相比,新疆尤其是南疆贫困乡村在精准扶贫成效,以及由此带来的各族人民频繁互动交往,进而形成团结和谐的紧密共生(共同体)关系等方面,无疑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疆精准扶贫不仅已取得了整体决定性胜利,而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实现了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关系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是具有普遍性的。
四、结 论
综上,新疆精准扶贫已取得了整体决定性胜利,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实现了精准扶贫与民族团结关系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这是新疆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自觉聚焦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必然结果。同时,精准扶贫在新疆的成功实践,又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首先,精准扶贫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和民族团结的抓手和基础。精准扶贫不仅以其精准帮扶实现脱贫与民生改善,切实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要求。同时,精准扶贫的推进又极大促成了各民族间空前的社会交往互动以及和谐共生关系的建立,从而为各民族加速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供了可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不仅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更是落实治疆方略的内在要求。
其次,精准扶贫要在加强产业扶贫中实现成效巩固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现代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在精准扶贫中,一方面,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技能培训等精准帮扶方式,解决“能力贫困”问题,另一方面,要同时大力发展当地现代(特色)产业,以现代产业发展来实现吸纳就业、知识技能价值兑现。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技能提高——收益增加以及与产业(扶贫)发展间形成良性循环互动,进而实现脱贫成效巩固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精准扶贫要注重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重作用。党和国家通过精准扶贫,调动一切尽可能的力量,加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脱困、共同发展繁荣。而在这一过程中,切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互帮互助、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加速推动了各民族之间共生互补关系的发展。这就为进一步增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注重精准扶贫多重作用的发挥,才能更加有效推动治疆方略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