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内涵建设,扎实培养特色鲜明的应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探究

2021-06-24马尚权王永建张翠荣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导师

马尚权,王永建,张翠荣

(华北科技学院 研究生部,北京 东燕郊 065201)

0 引言

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研究生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在整体上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规模予以调节。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培养体系中突出专业学位技能知识,增强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和实践工作开展力度。依照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细化调整,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同步化特点。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亟需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探索和完善,为此教育部等部委于 2020 年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提出要全面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1 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

(1) 研究生培养历史渊源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决定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和决定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项目实行的原则即安排少数确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但尚无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和尚无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在一定时期(5年)和限定的学科范围内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生,并按项目主要支撑学科授予学位。这是学位授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标志着从按单位授权改为按项目授权,从可以不断增列学科点的全面授权改为只按指定项目、指定学科授权,从长期授权改为有限时间内授权。试点单位根据国家统一招生安排,可从2011年10月,开展相关招生录取工作。我校于2012年成为首批试点硕士专业院校。

2012年开展安全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培养,主要围绕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等方面进行,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研究生培养投入,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教育管理服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应急管理事业输送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累计9年培养研究生453人,其中毕业生为253人(含留学生5人),就业率100%;目前在校生为200人。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19人,企业导师180人,形成15个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组。

(2) 招生考试工作稳步推进

立项九年来,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河北省相关文件精神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及复试工作进展顺利,为学校招收优秀的研究生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生培养方向从以安全生产理论技术为主,拓展到应急管理领域,研究生招生录取人数由22人增加到现在的90人;近几年连续圆满完成招生录取任务,且实际报到率为100%,是自学校2012年开展研究生招生以来的新突破,招生录取形势积极向好。具体见下图:

图1 国家分数线与我校初试总分对比

图2 国家分数线与我校初试政治分数对比

图3 国家分数线与我校英语初试分数对比

图4 我校近年考生来源对比

2 强化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也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基石。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而培养模式改革是其中的重要抓手。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涉及到生源质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和学位标准。如果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培养质量受研究生个体、培养条件及培养过程要求管理的影响。文献2从影响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来看,影响力大小依次为: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导师队伍、培养条件、学生管理、论文环节、生源质量等。

九年来,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突出安全与应急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我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顺利教育部验收。根据国办“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学位办〔2018〕14号)、教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文件要求,2020年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三三”模式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在研究生培养中坚持“三个突出”——突出实践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突出职业素养;实现“三个结合”——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双导师制)、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位论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明确“三个阶段”——校内课程学习1年、企业实践教学1年、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1年。随着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应急管理事业的兴起,为了进一步服务主责主业,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学校重新凝练了八个应急管理领域培养方向。 应急管理技术与工程、防灾减灾救灾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管理、岩土及建筑工程安全技术、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安全监管监察技术和工业卫生及职业危害防治技术。

2.1 深化课程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确定后,首当其冲是优化或者重构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序列,在课程体系中,因为不同的课程承担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有的可能更偏多学科交叉一些,有的可能更偏单一学科的基础思维训练一些,等等。不同的课程采取的教学模式组合也是不一样的。而各类课程的比例和序列安排都进行了精雕细琢。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补充、调整及完善。2020年,结合学校的转型发展,制定了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新方案注重思政育人,强化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突出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化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授课能力。

调整课程分类把公共课(必修和选修)、专业基础课(必修和选修)和专业课(必修和选修)调整为公共课(必修和选修)和专业课(必修和选修),将专业基础课纳入到专业课体系中,许多课程增加了实验、上机等内容。课程学习强调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思政、数学、力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学习;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团队学习、研讨式学习、案例教学等学习方法,丰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1) 强化政治和工程素质的公共课改革

必修环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合并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增加《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对进一步在主责主业突出“思想政治坚定”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应急管理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讲解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新特点、习近平安全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的现代化等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思想内容和实践案例。将《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实用英语》合并为《综合英语》。增加《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学术写作是研究生最基础的要求,针对许多研究生不会写或者新意不好的现状,开设课程深入分析写作所获得的数据,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不断发掘其中蕴藏的信息,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并总结升华其研究。学术道德是指进行学术研究时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而论文写作中的剽窃更是不可跨越的道德门槛。

选修环节把《文献检索》删除,《论文写作》扩展后,调整为必修课;将《计算方法》、《数理方程》等调整为公共选修;增加《创新与创业》、《系统安全评估原理》、《公共管理前沿》、《安全法学》和《应急心理与行为》为公共选修。

(2) 强化特色和应用技术的专业课改革

必修环节强化应急管理特色课程,增加《应急管理通论》,将《安全预测与风险管理》改为《应急风险评估与安全管控》,将《现代安全管理学》由选修调整为必修。

根据研究生的不同培养方向,组织研究生导师和相关学科专家把选修课程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新技术、注重应急管理、注重信息化等。删除了《运筹学》、《复变函数》、《地球物理勘探新进展》、《矿山岩层控制理论及技术》、《高等采矿学》、《矿井灾害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灾害学》等课程;增加了《应急管理救援与技术》、《矿井火灾防治新技术》、《化工过程安全》、《危化品安全监管监察与应急管理》、《高等分析化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技术》、《土木工程事故应急管理与分析》、《高等土力学》、《工业机器人与应用技术》、《电气应用应急与安全技术》等。

2.2 强化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形式。在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企业生产现场或工程项目现场开展实践工作,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等。严格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新增实践基地14个,依托学校13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和学校不断拓展研究生实践基地,不断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其中,京西基地获批河北省省级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学位论文研究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并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紧紧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位研究论文近几年一直围绕主责主业开展,风险管控理论与技术方面31%、防灾减灾理论与安全技术方面42%、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方面27%。学校狠抓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和评审等各环节,学位论文以100%比例实行盲审;河北省教育厅共对学校28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抽检,无问题论文,并有4篇学位论文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 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建立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组长由校内研究生导师担任,与其他校内外研究生导师或校内具备较高研究能力、学有专长的中级(中级职称教师应具有博士学位)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每个导师组至少有3名及以上研究生导师。每个导师组根据其成员学术专长和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设置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3个。同时,学校注重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工程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导师。

研究生导师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优良、能力突出的导师队伍。导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同时,聘有研究生企业导师188人,全部是来自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导师组精准对接国家应急管理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理论与实战研究,多次深度参与重大矿难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在各次应急救援、应急评估和灾后面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学校不断强化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从2019年开始,组织开展系统的导师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导师育人本领和综合素质能力。

4 健全培养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学校先后制修订《华北科技学院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试行)》等19项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制度体系。涉及到招生考试、复试、入学教育、课程管理、实践育人、毕业论文、学位授予、学术激励等多个方面的制度政策。为强化研究生的学术管理和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学校建立了多学科交叉导师组负责制,大大拓展了研究生视野,导师的育人能力显著提升。由不同专业教师组成导师组,以形成专业及专长互补、学科交叉融合和分工协作的优势。导师组潜心硕士研究生培养,实现导师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导师组组长是导师组第一责任人,牵头组织导师组的老师共同完成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目前已经成立了15个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组,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改革实行校、院及导师组三级管理体系,管理运行机制更加合理、顺畅。学校研究生部负责研究生发展规划,招生录取、教学运行、学籍管理与学位授予等;二级学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教育管理和创业就业等,导师组负责学生的学术提升、专业能力教育培养等。不断完善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组织成立了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对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进行督导检查。

5 培养成果明显增加,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密切联系应急管理事业需求,重点加强研究生专业基础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培养成果显著增加,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学校注重利用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承担和参与国家及企业科技创新项目400多项,其中安全生产方面占60%,防灾减灾方面占35%。9年累计发表论文7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0多篇,三大检索论文30多篇;获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50多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等四十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100多项。学校狠抓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和评审等各环节,严格执行学位论文100%盲审,一次性通过率95%以上。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应急管理行业实际需求,全部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研究。学位论文与科技论文被广泛引用,其中下载300次以上23篇,2016届李煜东论文最高下载1251次。

学校累计毕业研究生253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在应急管理领域就业和从事应急管理相关岗位工作的约占70%,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许多毕业生成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技术方面的主要骨干,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创造了较大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论

(1) 学校重视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为本。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成果管理导向的一整套培养管理体系。强化课程改革、注重实践育人、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严格毕业条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素质高尚、应急能力突出的科技人才,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能力明显提升。

(2) 学校重视科技育人和实践育人,培养成果丰硕、创新成效明显。研究生共获得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立项209项。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批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共4项。研究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通过实践育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解决现场复杂问题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V eraW an g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