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冲击下挖掘劳动教育的第二生命体征
2021-06-23顾凤霞
顾凤霞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数字劳动理念,即利用网络生产、传播和接收信息,每一个人既是数字劳动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又是接收者。面对这一趋势,传统学校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推进了新型学校劳动教育理念的快速变革。
关键词:数字;劳动教育;变革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
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给了奋战在劳动教育一线的教师更大的支持与力量,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劳动教育的本质。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非物质劳动形式,并日趋占据主导地位。非物质劳动,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劳动,即利用网络生产、传播和接收信息,每一个人既是数字劳动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又是接收者。传统学校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应该怎样求变求新,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数字课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1.教师做好指导
学校在数字劳动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物质劳动、非物质劳动带来的劳动技术需求。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多媒体软件进行授课,如利用模拟软件实现作品结构的解剖,也可以运用直播、微博、公众号等平台与学生互动等。这样的课堂教授模式,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教师指导的面,实现了教师点对面的辅导。
2.学生尽快“上手”
结合学生目前的信息技术实操能力,我们设计了《桌面垃圾桶》一課的数字化学习项目。本课中,垃圾桶内部的联动轴制作是难点,虽然有制作录像的帮助,但是学生能看见的部分仅为作品的一面,不能观察到内部结构。此时唯有利用电脑三维技术,将垃圾桶的内部结构逐层分化,用动画形式演示每一根轴的工作原理,再将每一根轴的制作方法演示一遍,教师可以将三维制作的视频通过软件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使用平板自主学习并运用画图软件,反复模拟并设计出一款符合要求的联动装置。
二、家校共育,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数字劳动教育时代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不仅要依靠有意识的学校教育,更要依赖无意识的家庭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整合数字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字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系统教授;家长要身体力行,科学、自制地做好劳动教育的模范,并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自己管理好自己,做好细节和小事。
1.家长做模范
2020年初,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让师生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学习,网络直播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在此期间,恰逢校“劳动周”活动,结合苏州地区清明时节吃青团子的风俗,我在线布置了亲子劳动项目——“学做青团子”活动。首先通过互动平台发布青团子的制作视频,然后要求学生在家和父母共同完成本次劳动项目。
2.“劳动周”成果喜人
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其中一位家长说道:制作青团子活动,让我们全家齐上阵,在制作过程中虽然走了几次弯路,但是让我们都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有规范意识,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高兴最后我们成功了,这让我们全家都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最后,我们还自创了奶黄青团和玫瑰青团。在接收到的100多份作品中,90%以上为优秀作品,有家长参与的劳动项目,大大地提高了作业的完成率和优秀率。
三、校外拓展,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时代在改变,技术在发展,劳动教育要以实现新时代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目的,最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字化劳动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依靠各种智能设备,实现了人力自由,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因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劳动教育才有生命力。
1.体验智能化家居环境
在《家用电器的规范使用》一课中,学生学习微波炉和数字电视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学习了光波炉和网络电视的使用。其实,生活中已经实现了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控制,比如小米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一台手机就可以实现家庭照明系统、安防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智能影音系统、语音控制系统等的控制,这些都是数字化劳动时代的产物。
2.精彩的社会职业体验
课程拓展还可以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让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够一专多能。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此时就是课程拓展的最佳时机,我校累计去过多个实践基地,如有轨列车的运行体验基地,让学生认识与体验有轨列车的运行原理;参观金红叶造纸厂,让学生参观和体验现代化的造纸流水线;参观市交警大队,让学生体验电子监控后台终端的操作,参观连接路口红绿灯控制的主控台工作原理。
劳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首先是从劳动开始的。新时代下的学校数字劳动教育,能在技术层面帮助青少年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让他们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5-01(001).
[2]肖绍明.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如何开展[N].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