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21-06-23薛镇芬
薛镇芬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然而,孩子们进入高年级后差距越来越明显,班班都有那么几个害怕习作的孩子,那么如何提升这些孩子的习作水平,让孩子们轻松学写习作呢?这是值得深究之处。
关键词:树立信心;挖掘生活;降低难度;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习作的难度越来越高,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班班都会有那么几个害怕写作的学生,怎样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轻松学习作?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关键在于学生无内容可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仔细观察生活。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留心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学生会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得心应手。
一、树立信心,激表达之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每个人都是喜欢被赞美和肯定的,这种特性在小学生身上会有更深的体现。小学生在班级中希望时时刻刻被教师关注,尤其是习作困难生,在面对令其痛苦的习作时,更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会让他们找到自信,否则就会自暴自弃,不想再接触作文。
每次改学生的作文时,我都会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有次我给某个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喜欢你的作文,更欣赏你认真严谨的态度,端正的字迹。再接再厉,你肯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简单的几个字,激励着这位学生更加认真写作,作文水平也提高得更快,不久还刊登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对于作文写得一般的学生,我也会在作文本上找出好词好句,并盖个大拇指,平时也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对于习作困难的学生来说,更需要老师耐心思索,跟这个孩子以前的作文对比,就一定能找出这篇习作中的亮点,哪怕一个用字准确,哪怕是一处优美的修辞手法,哪怕是一块结构合理……再加以放大,在公众和私下多给予表扬,他的习作表达兴趣自然就能被慢慢提起。
二、挖掘生活,积表达之源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内容可写。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圈子,接觸不同的人物,有各自曲折生动的事。可能细心的学生会留意到这些,但习作困难生往往没有这方面的观察意识,不会仔细观察,所以才在习作中无内容可写。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平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加强指导,帮助他们挖掘生活中的习作内容,并且鼓励他们将生活中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哪怕一句话都是可以的。日积月累下来,习作内容就变得相当可观了。比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可以让他们回家烹饪一次菜肴、整理一次书橱、坚持一次长跑等等。有经历了,自然也就有了习作的内容,至少让他们能保证有事可写了,为后面的修改补充也打下了基础。
三、降低难度,习表达之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所以,针对习作困难生,教师更应正确面对他们的习作问题,降低要求,因材施教,以期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进步。
习作课的课时数少,一般都只有两到三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在习作课上掌握写作技巧是比较难的,往往都是老师指导得越多,收获越小。所以,我一般会在平时教学中渗透,再采用小练笔的形式将习作教学时需要进行的写作指导分散在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随文小练笔不同于单元习作,简单而且实用,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
在教学统编版教材描写人物单元时,我在让学生读文理解什么是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笔:一人一事,《猜猜他是谁》。通过猜谜游戏,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物特征可以简单地描述出来,这样写作为习作教学铺设一个缓坡。为减少拓展的随意性、无效性,避免同一层面的简单训练,从而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难度。
四、创设情境,促表达之欲
“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好玩,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创设贴近儿童生活而又有趣好玩的情境,必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实现从“要我写”的痛苦阶段到“我要写”的快乐境界。
于是,我会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和游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相当放松,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随之浓厚起来;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游戏情境、作文欣赏情境等,不管采用哪种情境,教师都应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目的,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生活是源泉,兴趣是动力。小学高年级困难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营造温馨、和谐的习作学习氛围,耐心引导,细心指导,增强他们的习作信心,这才是提高他们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书勋.习作教学研究方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高宏.小学生习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2014(2).
[3]韦宪荣.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