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比翼,双赢齐飞
2021-06-23王晓荣
王晓荣
摘 要:对语文教师来说,习作教学难点也是重点,对学生来说,写作中畏难情绪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对写作教学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写序列化;“大阅读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日常教学中,通过阅读指导写作,通过写作巩固、激发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促进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广阅读,厚积累,以读促写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教材之外,还要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读书笔记、举行读书交流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从而达到有效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由点到面,促进读写训练的序列化
根据学生的年齡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其认知发展是由浅入深的,所以在读写训练时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
1.抓住语言训练点,突破写的重点
不可否认,很多孩子读了不少书,但一说起习作,写出来的文章还是“干巴巴”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因为他们在读作品时,只是浏览式阅读,缺少方法。所以在进行读写训练时,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写作重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选段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武松打虎时的动作描写,如:武松面对大虫“一扑、一掀、一剪”的进攻时,三“闪”躲开了大虫的进攻,这些动作用词精准,如果替换使用就会影响描写效果。以此我们引导学生在描写人物时要重点突出动作描写,并且要准确用词。
接下来我们就以“准确用词、细化动作、注意顺序”为训练目标进行片段练笔,引导学生通过一两件事写熟悉的一个人,重点突出人物动作。在训练目标的引导下,连平时对写作文最头疼的孩子也完成了练笔。
这种目标简单明确的读写训练,实际是通过任务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关注细节,对词汇贫乏、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很有帮助。
2.运用写作方法,完善写的语言
读写训练中,突破重点是训练的基础,要想让语言更生动,感情更真实,我们还要运用巧妙的写作方法。仍以《景阳冈》为例,不仅有武松打虎精准的动作描写,还有老虎攻击的侧面描写;教师还可拓展《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动作描写,引导学生在描写动作时还可以使用恰当的修饰词、巧用联想等。
紧随其后,我们又进行了二次练笔,在第一次练笔的基础上,以“选准动词、巧加修饰词和联想、侧面烘托”为新的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练笔,学生以生动的语言更鲜明地体现了笔下人物的形象。
3.巧用思维利器,完善写的结构
对于大部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习作时的另一问题是语段的整体感不强。他们的习作,单拎出其中几句话,觉得不错,因为他们已经有意识地在句中用上一些“好词好句”。但是如果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看,就觉得语序凌乱,句群没有中心和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解决对策便是巧用“思维导图”这一利器,引导学生完善习作的篇章结构。用直观的图像展示文章的结构和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详略安排和过渡衔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针对前两次练笔,我们又指导学生写整篇文章,以“运用选准动词、巧加修饰词和联想、侧面烘托等方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为训练目标。在写作之前,学生先尝试制作思维导图,呈现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然后对照思维导图进行创作,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条理,语句也更连贯。
三、写作激趣,促深入阅读,推动“大阅读”观的形成
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不是读几篇文章,也不是写几篇作文,而是让学生在读与写中继续深入阅读,形成语文的“大阅读”观,丰厚文学素养,学而能用。
1.以写激趣,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通过《景阳冈》一课的学习以及读写训练,学生感受到动作描写的魅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水浒传》整本书,通过读书起航课—续航课—分享课,介绍读书方法,分享读书收获。
2.线上线下读书分享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每天“课前五分钟”精彩展示,学生线下及时交流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利用现代网络设备,通过微信群进行读书打卡以及交流,学生进行线上分享,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读书中来。
总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段的写作知识化为整体知识,再引导他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的隐性功能,争取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并驾齐驱”,撑起“读中悟写、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的一片蓝天。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文学素养,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练就一支“生花妙笔”,读写比翼,双赢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