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写作插上灵感之翅膀
2021-06-23张钰
张钰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语文作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大量的汉语实践活动,能够直接接触汉语材料,掌握汉语使用规律,因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非常适合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在作文教學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积极创设作文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贴近课堂,使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称为死亡教育。教育应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随人的生活而改变,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获得教育。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打破传统,随心所欲地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写作来说,材料来源于生活,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生活的过程。唯有生活,才能激发写作的欲望,让写作有灵感源泉。只有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生活感受中提炼生活主题,才能形成个性化作文。
一、生活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陶行知对教育的理解,不只是学校教育,更是人生教育。作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去写作,而生活教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融入课堂中,然后把知识转化成营养。语文作文教育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学生应该将他们所见所学带到语文作文学习中去,走进语文作文课堂。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记录他们所关注的新闻事件和热点事件。上课前几分钟,一位学生讲了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一起讨论了。在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水给学生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中学生施救溺水者的事迹给学生带来了正义感和乐于助人的感受,这些都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的。通过这种活动,将语文作文融入生活,进行生活回馈教育,使学生在趣味的氛围中逐渐认识到语文作文的真谛。老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把各种生活变成学生可以吸收的甘泉,对学生有益的生活资料是教师必须挑选的。要知道,并非所有的生活案例都适合于语文作文教学。选择适当的生活内容进行转化应用,然后将转化后的生活内容传授给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学生作文教学的衔接,这其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1]。
二、当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任务
陶行知认为,在老师的作文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知识很简单,而教学生如何独立学习才是老师明智的选择。读书像爬山,不管是教师带着学生去登顶,还是教学生去攀岩,让学生自己去攀登、去欣赏无限的风景,都是不言自明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老师给了一些要点之后,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学习。这不仅节约了作文教学时间,而且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核查和补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思维能力的知识层次出发,制定合理的自主学习方案,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发散力,这是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做的[2]。
三、作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对外国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教、行、做合一”的基本思想,即作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老师教的是实践,学生学的是学习。怎样把这种观念应用到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去?许多教师会误解这一点,他们认为要把作文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就要离开课堂,它是单方面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这么做,比如,教学《廉颇和蔺相如》一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文本的角色,了解主人公的思想,然后再去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如有时间,学生可将文章编入话剧,课后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中人物的性格、与人相处的方式、主角的心理活动,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后总结和布置任务,这种课一定要生动有趣。在教学《学雷锋故事》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读课文,用雷锋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同志的助人为乐精神,用心感受,用嘴说话,付诸行动,从小处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就是陶行知的思想吗?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观念
创新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创新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陶行知明确提出:中国的教育离不开创新。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育如何体现陶先生的教育观?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比如,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爱因斯坦为什么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家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什么?在小事情上的深入探索能带给我们什么?在青年时期,科学家如何解决人生的困境?唯有不断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落实科学创新理念[3]。学习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作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课上,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与创造。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强化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要合理引导和解决学生在思考中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共同探讨。这一问题的答案比“闭门造车”的答案更合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
陶行知主张“人生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就像一本书,与生活隔离,没有什么力量,如果以一切生活为教育的对象,那么教育的力量就会变大。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社会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例如,我在黑板上设置了一个名为“评论新闻”的专栏,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新闻,并在语文课前5分钟让学生阅读和讨论。这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争先恐后地报道“一言堂新闻”。《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感动了学生,他们在活动中一次次在心中播撒着爱国、诚信、爱、孝、感恩的种子,把语文作文延伸到生活中,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这也体现了大语文作文的教学理念。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学生可以通过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学习“活”的语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4]。
六、好老师不是教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生自学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强调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自学精神,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自主求知的方法,而不是传授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培养知识的关键不在传授,而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学的精髓就是唤醒儿童的心灵,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与其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教师还不如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方案。掌握了这个方法,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如在讲授《烟台之海》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讲解“冬的庄重”这一段落,而“春之明媚,夏之浪漫,秋之高雅”则留给学生自学。这样既节省了作文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教师拓展训练的目的。“放手”不是语文教师的懈怠,而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记住失败的教训,积累经验。老师“放手”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助教”,对语文作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透彻。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真正的“钓鱼”经验,让学生真正掌握“钓鱼”技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更高层次的语文作文自主学习平台。二是放弃的时候。早退或晚退都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握机会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试水”,也就是让学生“钓鱼”的过程。“钓鱼”教学过程在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技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适时结束。
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陶行知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体现了贯彻创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语文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为什么要在晚上做实验?谁在晚上做实验?他们晚上做什么实验?这实验他怎么做的?实验结果怎么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在激发了他们的问题意识之后才会更加积极。在语文作文课上,要落实陶行知先生的“五个解放”: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思想。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就是在作文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要有胆量、有眼光去做。教师应提倡以下三种学习方式:一是发问,质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听课内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倾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思考的时间,并能熟练地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二是合作,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整合、冲突、创新、互补,以培养学生求同存异、集中化思维。三是论证,争论通常比个人沉思更具创造性。针对作文教学内容,设计出难点和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辩论中展开思考[5]。
八、结语
陶行知带给我们宝贵的教育经验,在我国的小学语文作文教育中,如何引入陶先生的教育观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将人生与教育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独立能力,教与行相结合,发展学生发散的创造性思维,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教师来学习和磨合,给学生在写作学习中插上灵感的翅膀,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及在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下,期望早日熟练地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来讲授小学语文作文课程。
参考文献:
[1]金丽娟.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6.
[2]刘秀艷.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9):35-37.
[3]倪丽莉.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
[4]王青.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2015(10):19.
[5]李红梅.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7(2):28.